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2012-08-15李军
李 军
(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李 军
(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甚至表现出一些负面影响.但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手段,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高等学校的网络环境主要是指互联网与校园网.所谓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用户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校园网是指各学校自主建立的局域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甚至表现出一些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手段,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网络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手段,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和交互式的活动方式等特点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与渠道,也是高校师生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广阔的空间,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书籍媒介为载体,以教师的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在相对固定的场所里进行,信息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具体的心理咨询工作.这种在相对固定的场所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信息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或请求的学生也无法产生影响,学生几乎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而通过网络传播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及时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参与心理健康论坛,接受心理辅导等.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向心理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深入沟通,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平台.
1.2 丰富和整合了教育资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开阔的视野,互联网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将国内外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容量庞大的信息库,其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心理问题诊断与治疗及心理问题预防与支持机构的联络等,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师生的视野.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查询自己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可以与国内外心理专家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切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可以对不同学派心理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受单方面专家因其自身知识或经验的局限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又有相似心理需求的大学生聚于同一网络社区,同时接受网上团体咨询或辅导.兄弟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网络心理教育资源,可以互通信息、互助合作,形成心理教育的合力.
1.3 增强了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它必须积极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比拟的,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学生既能以求助者的身份出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求助项目,又能以助人者身份出现,通过BBS、E-mail、QQ聊天室等途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机制,不仅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1.4 提高了咨询与辅导效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是大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主动接受心理调适,而不是被动灌输、被动承受来自教师的影响,是主动接纳自己和他人,而不是强迫遵从专家和教师的意志,这种沟通形式容易触及到内心深处,产生良好教育、咨询和治疗效果;其二是共振效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产生“剧场效应”,在场受感染,离场即默然.而网络世界是人以群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题讨论使对某问题感兴趣或遇到相同问题困扰的大学生们走到一起,他们在专家或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沟通,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共同进步,超越自我,解决问题.其三是教育影响的扩大.在传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中,一般一名咨询员一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学生,即使是团体咨询,最多也只能接待16~20名学生.由于人力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很难满足众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同需求.而网络则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网络的快捷复制方式可使一位咨询员能“同时”接待多位来访者.网上的团体咨询或辅导,能使服务对象大大增加,使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得到有效放大,这些都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2 网络环境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和教师学习与工作、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网络环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客观分析其消极影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切实有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 开辟网络心理健康知识专栏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大容量性的特点,在网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将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载,就可以为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心理调适技能与方法开辟新途径.具体来讲,网络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可以设计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心理学百科.上载有关心理学的著作资料,使大学生通过心理学书籍的阅读,获得实际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其二是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国内外知名心理健康专家的经典专题讲座上载,帮助学生解决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成才、交友恋爱、环境适应、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职业导向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其三是心理调适的技能和方法介绍.传授一些对大学生成长中易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预防、调适和矫治的技巧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或预防.
2.2 发挥校园心理健康网站的咨询与辅导功能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就学生所提出的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和人际关系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和方法,与大学生求助者共同协商摆脱困境,纠正认知偏差,克服情绪障碍,发挥个人潜能以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这种校园网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的限制,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个人隐私的尊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讲出心里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
2.3 创设学生倾诉及与教师交流的空间
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博客(Blog)专栏,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的出现为大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让他们在健康的空间中倾诉心声,记录心路历程,对自身的心理成长过程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疏导,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完善.
〔1〕姜廷雪,王志伟.浅谈“网络社会”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理论,2011(23).
〔2〕赵锡凤.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上.
B841
A
1673-260X(2012)04-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