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2-08-15孙殿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观念改革

孙殿恩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孙殿恩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也备受关注.当前,我们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希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期望,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评价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体育课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大学初级阶段选修体育课.而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最终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健康状况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趋于稳定,在这阶段加强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然而,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忽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家对理论文化知识的偏执追求,把体育锻炼当成小事,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忽视逃避体育锻炼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难免依旧忽视体育的重要性.并且,高校体育教育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一环.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不够,热情较低

一项针对大学男女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频次非常低,对体育课更是提不起兴趣来,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调查显示,慢跑是大学男女生都比较经常选择的体育运动,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60%,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平时比较偏爱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而没有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多种体育技能,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但很少有人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里健康及社会性健康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这表明,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在技能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这可能是受我国偏重竞技体育的影响.其实,体育是一种文化,不但在学校,在社会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如此,加强体育锻炼时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由此可见,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另外,大学生对课堂上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比较不满,他们大都希望学习一些对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比较有用的运动,比如健身操、国标舞、网球、台球等等,对传统的体育项目热情则比较低.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2.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放到学生教育的次要位置,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不足.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大都沿用传统的技能训练的观念,只专注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而没有注意到对体育文化的宣传.这造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将体育锻炼看成是短期投入,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而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其实是一项长期工作,是终身都要养成的习惯.

1.2.2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在各年级教学中重复出现.近些年,高校在体育改革中逐渐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简单模范、不求甚解的现象,只是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表面的教授,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只能放弃向项目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最后导致在教学中还是一味追求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1.2.3 教学方式陈旧

课堂教学是真正授之以渔的平台,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然而,很多高校的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学模式固化.课堂教学大都采用集中讲解,集中训练的方式,形成了讲解-示范-训练-评论的机械化教学形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造成课堂沉闷、缺少乐趣.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教师的敷衍式教学,学生的敷衍式学习,学生对知识不求甚解.其次,教学手段落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中涌现了许多多媒体平台.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却较少用到.其实,体育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可以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4 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直接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偏重对技能水平、出席情况的考核,而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技能锻炼等方面的进步;在对教师考核时,偏重对学习效果的考核,忽视部分教师对课堂改革的努力.更有部分院校直接忽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的热情,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1.3 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大都在上学期间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出现教师只专门练习几种单一的体育项目的情况.虽然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复合型能力却不足.现代教育讲究培养全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教师在这方面表现的力不从心.另外,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却不能及时改革创新,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思维陷入固定条框之中,教学质量下降.

1.4 体育教学投入不足

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学校的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给高校的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没有及时增加体育设备,夸大运动场地,导致本来就不足的体育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这种情况长期的不到解决,致使很多学生逃避体育锻炼,原本的体育器材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学校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全体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改革的基础,能够为改革提供不竭的动力.没有创新改革的观念,是不可能产生创新行为的,所以高校应该大力改革,革除束缚学校教学改革的旧的观念,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终身受益.要转变长期以来忽视体育教育的现状,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都参加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要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而不是一味裹足不前,消极被动.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积极投入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2 更新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

我们知道,传统的体育教材偏重对运动技能的讲解,缺少对体育文化的阐述,并且教材缺乏趣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体育运动,也更加认定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对于文化的阐释,如果仅仅停留在运动技能方面,便有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所以,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选择有群众基础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教材,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并且,应该开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比如网球、国标舞等等,以便于将校内体育延伸到以后的生活中.体育的魅力在于娱乐身心,所以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体育教学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2.3 改革教学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过于机械,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学校教育资源,有层次有系统的帮学生制定锻炼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不一定非要采用集中练习的方式,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或者组织游戏学习,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学比较灵活,适合在场外进行,教师恰巧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多样的活动方式比如去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在课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交流锻炼心得;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建立新型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兴趣,然后将体育锻炼带到生活中去.

2.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学习结果最终要经过考核衡量.通过考试,直接检测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自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它简便易行.但是,学生的水平是受自身条件影响的,比如接受到的教育,平时的锻炼习惯,而短时间的体育学习并不能摆脱长期的影响,所以说对于一些基础较差但又非常努力的学生这种考试是不公平的,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锻炼热情.因而,我觉得高校应该将考核放在教学的过程中,淡化甄别内容,细化评价内容,肯定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点滴的进步.或者可以采取分段式考核方法,依据学生基础不同给予不同形式的考核.并且应该将进步指数、健康指标都列入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要想实现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师的新精神.首先,应该建立教师考核制度.高校长期忽视对教师的教学考核,致使长期付出辛勤努力的教师得不到肯定,而一味固步不前的教师却纷纷窃喜,这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打击教师进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完善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制度,肯定教师的每一份努力.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加强学术交流,交换教学心得,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教学人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3 小结

高校体育课程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体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推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改善高校教学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将体育锻炼寓于生活中,形成全社会崇尚体育的良好风气.在社会各界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我们相信只要高校锐意进取,不畏困难,长期坚持改革,在实践中寻找突破,就一定会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1〕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宗湖,李明.学校体育测评和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奚大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太原师范学院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丁宝龙.终身体育与主体性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4(4).

〔5〕程俊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6〕夏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1(5):1.

G807.4

A

1673-260X(2012)06-0168-03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观念改革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改革之路
健康观念治疗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