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解析
2012-08-15杨玉功
杨玉功
(南阳理工学院 体育部,河南 南阳 473004)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解析
杨玉功
(南阳理工学院 体育部,河南 南阳 473004)
通过对我国体育发展中竞技体育体制、竞技体育的国际趋势、管理理念、社会压力问题客观而真实地剖析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此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非协调也是制约前者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澄清人们在体育发展认识中的误区,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学技体育;竞技体育;可持须发展
21世纪已进入信息社会,体育的发展有目共睹,可对体育中出现的问题(代价)人们却难以接受,总是贬多于褒,或是看法过于偏激或是将责任过多归咎于教练员、运动员个人,如此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最终影响了我国体育的良性协调发展.
1 对体育发展与代价的认识
体育发展的一般本质就是以体育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各种现实目标的实现及其扬弃代价的过程.因此体育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充分考虑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潜能及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来推进发展,并注意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发展的限度,走可持发展道路.
发展体育的总量资本有限,为了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必然要牺牲部分社会体育的利益,这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代价,另一类是,由于主体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或由某些个人的主观失误和不良思想所造成“人为性代价”,如对体育自身规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认识不成热,体育产业的运作和竞技体育职业化的运作难免有曲折,因此牺牲部分群体的利益).
2 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51枚金牌预示着竞技体育的辉煌,但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也令人担忧.目前需要的是对体育发展中的代价作成熟而理性的认识,历史而辩证的思考,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2.1 竞技体育队伍中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问题
2.1.1 文化的内函及文化素质低的负面影响
文化不像经济活动那样,直接作用于自然物,而是作用于人,它所改变的是人的意识,并由此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活动.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作用于人们的行为中.个体的每一步行动、每一句言论,都体现出个体的文化.个体文化是总体文化的具体化,同时又是后者得以发展的基础.运动员个体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该个体的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其结果一方面影响着该个体的学习、训练和生括圈,同时影响着和该个体直接进行社会活动的个体和群体;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在该个体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组建家庭后与之互动的社会成员和家庭成员.
2.1.2 从竞技体育体制分析
竞技体育队员的文化素质低是受多方面因素,如历史因素、现实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举国体制,不可否认,这一体制在特定时期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对运动员科学训练理论缺乏充分的认识,仅组织统一训练而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运动员的学习,因此客观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年龄小的运动员对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学习重视不够,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选择合适的社会角色,这又从主观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或因训练耽误未能及时弥补,或因主观情性而不愿学习,或因家长的袒护未能有效督促,总之队员在求知欲圾强的年龄段耽误了学习,与同龄人相比,因学习内容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接受和反馈的信息减少,致使其文化素质偏低.
2.1.3 从竞技体育的国际趋势分析
竞技体育中队员的文化素质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特殊时代的产物.众所周知,新中国的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基础相对薄弱,而当时国际竞争又异常激烈,像奥运会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这样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竞技体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国际性大型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展示中国的整体实力,全国动员,按训练层次的不同分别选出一批优秀队员进行专业训练.为了国家的利益,个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能被搁浅,不可否认,这些队员在训练期间也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但他们正常的学习被打断,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性来看,他们的学习必然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其文化素质偏低.
2.1.4 从管理理念上分析
运动队管理人员的疏忽和社会的“示范”效应也影响到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运动员因年龄特征的原因,只要管理上稍有松懈,就会不认真学习,致使不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基本的知识积累缺乏,就只能是文化素质欠缺了.当然还有一点不容疏忽的是,长期以来社会上多数人形成一种认识,认为运动训练的队员无需认真学习文化课,训练成绩好,其它各方面也就随之变好.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人们对文化学习放低了要求或放松了监督,其结果直接导致运动队员文化素质的低下.
2.1.5 从转型时期社会的压力分析
竞技队员的文化素质低,是由社会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而产生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多重压力和冲击,有利益再分配的压力,有社会结构分化的压力,有竞争的压力,有规范重组的压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多种压力交织在一起,使运动员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规范自己的社会角色,最后只能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为代价来推动体育的发展.
队员的文化素质偏低不仅给运动员的选择、退役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给管理、训练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使运动员队伍违纪犯罪现象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还有轻视体育科研和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尽管这些是我国特殊时期的产物,是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而作出的牺牲,其中既有必然性代价,也有人为性代价,但客观上影响了该个体及其与相关群体的社会互动,在社会总体文化中产生了不良效应,最终都会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全面动员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不仅从思想上理解、重视这些问题,更需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如利用竞技运动员良好的社会效应,提供其在高校就读的机会.其次,国家、社会应尽可能提供“补偿”措施让运动员继续就读、深造,以弥补因训练而造成的知识不足和欠缺,解决可能诱发的社会问题;最后,要加强运动员管理,让他们形成一种意识,学习如同训练一样重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去学习,以减少竞技体育发展中人为性代价的发生.
2.2 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不协调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体制使高水平竞技体育受到极大的偏爱,使其中心密度加大,并形成独立体系.事实上在我国由于过分强调“天才体育”,强化职业化道路,而忽视了学校体育这一基础,缺少学校体育基础,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犹如无渊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发挥“蓄水池”的功能;高水平竞技体育意在培养和提高那些体育基础好、身体素质全面的学生,充分挖掘他们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潜力,使得他们的体育素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体育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普及.也许是不协调所致,一部分学校又过分强调“增强体质”、“为大多数人”,抵制竞技体育,甚至排斥作为体育手段的竞技体育在学校内的存在.很难想象此种情况下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除了短暂的兴旺还能有什么持久而稳定的发展.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不协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殊体制的体现,由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致,也是我国在特殊时期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须付出的代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完成体育课程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训练、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资质好学生的锻炼需求,包括向高一层训练队推荐;学校体育是体育发展的基础,需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作指导,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材施教,尽可能不让一个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在大教育中因受完全可以避免的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阻碍其未来的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队伍;坚持科学训练,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文化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保证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衔接.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具备人才集中、科学集中、文化集中的优势,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高水平竞技体育在社会中的“示范”效应,起到“窗口”的作用.即高水平竞技体育必须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互相促进,遵循体育自身发展规律,从而使体育得到有序、积极、规范、高效的发展.唯有如此,我国的体育发展才能减少其代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建议和对策
3.1 用正确的方法分析
全面、客观、发展、辩证地看待代价,既承认体育发展中付出某些代价的必然性,又要随时注意付出代价可能诱发的社会问题,自觉把握代价的适度原则,把代价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既承认存在必然性的代价,又注意也有人为性的代价;既要看到体育发展的进步意义,又要看到体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既要提高社会对体育发展中代价的承受力,又要对承受必要代价的主体以合理的补偿.
3.2 实行制度创新
将责权利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能保证体育管理人员和运动员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做到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上保证有能力的人更好地发挥其才干,减少体育发展中“人为性”代价.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有效的补偿机制.在体育发展中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决策的合理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发展中付出代价的承担者给予人文关怀,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应落实到机制与政策上.其中包括“收入补偿”、“机会补偿”和“精神补偿”,在国家和集体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在体育发展中做出较大牺牲的群体以及个人给予及时、有效的代价补偿,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石.
3.3 有效地选择合理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历史和实践证明,体育发展之所以付出一些代价,与人们的发展观念及其所采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直接相关.实施体教结合的各高校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确定优势项目、重点项目,采取相应的训练,力争避免因主观失误而造成人为性代价的发生.
〔1〕章岚.我国体育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26-28.
〔2〕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赵玉亭.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4-6.
〔4〕李杰凯.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与改革的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37—40.
〔5〕虞重干,郭修金.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55-59.
G812
A
1673-260X(2012)06-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