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大学体育

晓 梅

(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研究

晓 梅

(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1 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1.1 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这对体育教育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1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理以及与相关事物的矛盾关系等,它能够解决体育教学改革中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正确的教学思想是培养未来合格的、各种各样体育人才的基础.

1.1.2 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新时期,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压缩必修课,增开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要合理.

1.1.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实际,研究各级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解决体育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

教学方法: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学生再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的效果,所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要求,探索出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1.4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包括:研究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课的结构、课堂教学的合理组合、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等问题,使体育课堂教学顺应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日常有关体育教学的常规制度,调动积极能动性解决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的问题,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1.2 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思想观念,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创立新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尊重其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开发,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体育教学改革不仅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1 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理论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其理论体系仍旧缺乏独立和系统性,一些理论只是零星的出现在学术专著当中,缺乏围绕教学实践而构建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理论.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有60~70%的体育教师都忽略了理论教学,认为学与不学理论无关紧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不大.这充分说明体育理论脱离了教学实践.另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缺乏理解和执行能力,其教学方法偏离了教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使得高校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仅仅拘泥于目标和口号,难以发展.

在当前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多学科研究领域的性质、教学实践的需要,使得体育教学理论亟待建立一个适应体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

2.2 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比较落后,体育教师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表现在,只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忽略了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体育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3 体育课程内容繁杂,教材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材仍以竞技体育教材为主,其内容过分强调以传统技艺为中心的教学,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很多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并且对其内容和运动项目还要反复学习,缺乏必要的新颖性,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部分学校来说,学生学习某一运动项目的时间不超过8~10学时,往往这一项目还没学会便转入了下一项目的学习,导致每一个项目都没有学好,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2.4 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多年来,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按照“讲解、示范、练习、预防与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虽然统一,但非常生硬,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抹杀了个性的发展,阻碍了思维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体育教学的发展不利.

2.5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资队伍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上,而没有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多层复合结构,并且也缺乏创新.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实施的主体,对体育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而其教学改革的态度与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6 场地设施跟不上教学发展的步伐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当前还出现了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进行场地设施的开发的现象,这更加剧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制约性.

2.7 教学管理无序和混乱

教学管理的无序和混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体育价值观念仍旧停留在任务或工具的弱势层面,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并未得到提高;第二,体育管理理念并未同教育改革同步进行,这导致了组织建设与管理存在不足,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第三,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评价内容上偏执于体能、技能教学,在评价方式上以教师评价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互评与自评.

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

3.1 合理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指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即通过对各运动项目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了解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各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与健身手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一目标的提出,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过于片面地用“快乐体育”代替“健康体育”的做法;二是简单地用“终身体育”代替“健康第一”的做法.这两种做法有其合理的成分,但过于片面便会走向极端,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合理确定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目标,建立一个切实可行、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并融合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知识、自我锻炼意识以及卫生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2 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全面应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人才观念,就必须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第一,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和健康教育、思想、技能、生活以及娱乐等的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第二,体育教学要树立三维综合评价体系.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以提高生理机能为标准,还要从生理、心理和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来综合、全面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本着全面育人的原则,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目标等全方位、综合的给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3 体育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实践,轻理论”.对于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不要将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更应该强调彼此的统一和发展.

第一,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可在正常的教学基础上,适当增加理论知识课的时数,将理论知识考核纳入到科学化的轨道,并建立一个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第二,在实践方面.选择一些易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方法要新颖、科学,提倡学生自我能力教学,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要有一定的科学评价标准.

3.4 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体育教学课的设计要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中心和根本出发点.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二是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人而异的教学.大学体育课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根据这种差异性来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完成.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此要十分重视.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体育教师,可将其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思维带入到课堂中来,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体育教师的这些综合素质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着发展,因此师资队伍质量的好坏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将其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

〔1〕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王艳云.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J].体育学刊,2001(5).

〔3〕李玉敏.谈现代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2011.

G807.4

A

1673-260X(2012)06-0155-0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大学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