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景点宁夏旅游业

史 枫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史 枫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西部,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东西部贸易的重要交通要道.宁夏还是一个民族聚集区,在历史文化上有独特民族特色,但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了宁夏的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较弱等情况.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就宁夏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粗浅梳理.

宁夏;旅游业;发展;保护

宁夏作为黄河流经区域,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三万年前,宁夏地区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公元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地建立了西夏王国,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公元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使得大批西域人内迁,并定居此区域.在吸收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回族.

1 宁夏的基本概况

宁夏版图大致东西短、南北长.东西长约250公里左右,南北长约456公里左右,总面积约6.6万多平方千米.按照中国自然条件区域来划分,宁夏地处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北干旱气候区,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三大自然条件区域的过渡和交汇的地带;按照中国国土开发整治区域来划分,宁夏位于中部大开发区的西部或者是西部大开发区的东部,是以山西省为中心的能源工业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开发区的为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和北部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点地带,南部位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①的范围内;按照中国地质条件区域来划分,宁夏大致位于华北台地、祁连山褶皱带和阿拉善台地之间,地质结构复杂.东面、北面和西面,被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围绕,南面与黄土高原相接,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地形起伏较大,东部地形起伏较缓.[1]

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从南向北延伸,与西华山、南华山、月亮山等山脉相连,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东面和南面是黄土高原地带,西南面是陇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接地带,中部是山地和平原交错地带.卫宁北山、罗山、牛首山、青龙山等山脉交汇的地方是平原;北部的地质地貌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黄河从青铜峡流出后,灌溉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平原西面是贺兰山,东面是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约百米左右,前缘有一个陡坎,是宁夏向东突出的灵盐台地.根据自然特点和生活习俗,一般把银川市、中卫市、石嘴山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的引黄灌溉区划为宁夏北部;把盐池县、同心县和中卫市的海原县以及灵武市划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原州区、泾源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以及中卫市海原县以南的山区划为宁夏南部.[1]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平均海拔高约1200米左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从中卫市境内流入,流向东北部的平原,沿着地势经石嘴山市境内流出.东北部平原上土层深厚,坡度适宜,引水方便,有利于水利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这里就开始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两千多年以来,经过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宁夏平原变成了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如今的宁夏已然成为一个大型商品农业基地.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限,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以南的地区称为卫宁平原.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平均宽度约7公里左右,且坡度较大,不仅便于农业灌溉,而且有利于排水,地下水位比较深,土壤盐渍化现象比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尤其是黄河以西的地区,面积较广.但是这里坡度比较小,引水和排水相对比较弱.由于过去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所以积水容易汇集,形成了许多湖泊,加上排水不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十分严重.[1]

宁夏回族自治区虽然地域面积较小,但是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有山脉、平原、丘陵、高原、河谷,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这就为宁夏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2 宁夏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便利程度相对其他省份来说不便,区域面积较小,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人口约630万.这些条件就造成宁夏旅游发展内伤.

2.1 地理位置、人口资源相对不利

宁夏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东三面被沙漠所环绕,经济资源匮乏,所以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的建设相对落后,这就使得时间不充裕的游客或者喜欢自驾游的游客没有足够时间来宁夏旅游,这就造成了外地游客总量相对较少.另外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区人口约630万人,这也限制了宁夏本地的游客数量.

2.2 经营管理不善

再好的资源也需要一流的管理和经营,没有好的经营和管理,很难发展成好的产业.宁夏有许多旅游景点是雇佣当地居民为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相应管理经验,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许多漏洞,加上一些思想觉悟较低的工作人员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造成游客一些经济损失,使得景点的名声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2.3 竞争力不强

除了西夏王陵乃宁夏独一家外,其它像岩画、佛洞、寺庙、塔陵、自然山水等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并且在规模、数量和文化价值上不亚于甚至超过宁夏当地景点很多,加上宁夏当地旅游景点开发力度弱等等原因,这就造成了宁夏在这些景观和景观文化价值上的竞争力不强.

2.4 营销力量不够

在当今社会,一切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谁忽视了市场经济,谁将会被历史所遗忘.一些好的景点,应该把自己景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推销出去,这样就可以形成广泛影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如西夏王陵,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在宁夏有一个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不然有很多人竟然不知道宁夏在哪,那就更别说来宁夏旅游了.

3 保护和发展宁夏旅游景点的对策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保护和发展宁夏旅游景点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综合开发,发掘出它的最大价值.同时要以政府为主导、经济为动力、文化为核心来发展旅游业.

3.1 政府主导、地方协作

3.1.1 共同经营,各司其职.在景点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景点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协调合作.政府各部门要在不影响景点发展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功能发挥出来.政府和景点之间要分清职责,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摆错,要真正把景点放到首要地位来发展.职能部门也要把心态放在保护和发展上,要把景点的保护者和赢利者的位置区别清楚.同时景点应该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规划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同时要理解景观的内在文化,把景观做成真正的文化大餐,这样才能使景观的档次显得更高,同时也符合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1.2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严把准入门槛.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需要在保护和发展上做好规划.简单的说就是要净化市场,设立合理合法的管理制度.不是谁想进景点工作就可以进入、不是谁想在景点摆个小摊就可以摆个小摊.要达到一个标准后,才能在景点里工作或者买卖纪念品.只有有了一个合理、规范的环境,才能使游客们感到更舒心.

3.1.3 对内加强自身修养,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想净化市场,设立准入机制靠堵是不行的,那样会阻碍景点的发展.作者认为应该以疏导为主,如果你想在景点内新开发一个项目,就必须拿出一套合理的方案,这个方案要涉及到自然环境、景观保护、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方方面面.另外对外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宁夏各市县区政府,可以在景点的内在文化价值挖掘上,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使这些文化价值形成一整套体系,这样就可以提高整体知名度.

3.2 以经济为动力,深层次挖掘景观价值

3.2.1 创意是一种文化的驱动力,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原始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的发展,而创意则成了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手段;一部电视剧或者一条广告都可以使某一事物深入人心.可以邀请一些电影制片厂和广告公司,让他们来到宁夏各个景点拍摄电影和广告,在拍摄时不但不收取相关租借费用,还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这样会使更多的电影、电视、广告中出现宁夏的景点,这种潜在价值不是一点蝇头小利所能比拟的.

3.2.2 突出人文特色,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每个景点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加上西北地区民族特色,可以选择几个旅游业比较发达地区,建立民俗风情村,把文化做成相关的产业,然后组合成一套系列的民俗旅游路线.

3.2.3 合则两利,西北地区风景各异,但大多相对独立.这就需要联合互动,各省市推出自己的特色景点,形成区域联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3 以无形的文化资本、激活有形资本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力量深深融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它不但是新的产业增长点,而且是提升国民素质、扩大地区知名度、提高政府感召力、满足人民文化消费的重要措施.“文化+创意=财富”,成为二十一纪最重要的经济亮点.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立文化强国放在主要位置.

综上所述,宁夏的旅游业发展并不是意味着被保护,而是要看它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吸取精华,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于景点的保护,各个部门要协调一致,不仅要看其文化价值,也要看到商业价值,综合利弊进行开发和保护,那样才能走的更久远.在旅游业兴起的今天,宁夏要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重新打造和包装本地特色,加大其影响范围,完善其文化内涵,开发其文化价值,这样才能使宁夏旅游业走向真正的舞台,使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中国有一个叫宁夏的地方.

注 释:

①三西地区是指甘肃河西地区的19个县市区、甘肃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20个县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8个县,共计47个县(市、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1200万人.这也是与扶贫计划相关的“三西”即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

〔1〕中国国家地理·宁夏专辑[J],2010(1).

F592.7

A

1673-260X(2012)06-0087-02

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2XYC001)

猜你喜欢

景点宁夏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宁夏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宁夏煤电博弈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宁夏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