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基于东营市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的实证

2012-08-15吴鹏飞尹建中

对外经贸 2012年2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经济区

吴鹏飞 尹建中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一、黄河三角洲及东营市概况

(一)黄河三角洲概况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2.65 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总人口约为985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10。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人的“跨世纪之梦”,早在1993年就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1997年被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以2001年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2006年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标志,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攻方向。直到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排头兵”——东营市概况

1.东营的中心城市地位

综观“蓝、黄”两个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涵盖了6 市19 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也涵盖7市51 县,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叠加融合,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在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自然条件来说,东营市海岸线长413 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0 平方公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另外,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 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 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 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市境内,可以说,无论从土地储备、资源存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具备了深度开发的基础和实力。

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加强。初步统计,2010年东营市生产总值达到2360 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4%,工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收入104.88 亿元,是2005年的2.7 倍,年均增长22.2%,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25 位。

2.东营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东营市政府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形势、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体系,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东营市节能降耗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对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东营市积极组织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帮助落实减免税政策,加强认定企业的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41 家,年免税额达8000 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创立。工业方面,重点培育了“石油化工循环链条”、“林、浆、纸一体化链条”等8大循环经济链条以及“电解阳极泥深加工回收稀贵金属”、“海水一水多用”等25 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农业方面,积极推广种植、养殖、能源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循环经济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目前,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形势比较严峻。从资源状况看,当地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314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当地土地资源丰富,但成土时间短,土壤类型多以盐化潮土、盐土为主;矿产资源除石油、天然气和卤水资源较丰富外,其他矿产资源极为贫乏。从环境状况看,黄河三角洲区域环境污染突出,目前,多数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油田开发及地方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局部的大气污染都比较严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黄河三角洲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迎接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区域竞争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从“长三角”、“珠三角”、津唐沿海开放带到辽宁沿海开放带,形成了从南到北、由点到面、由线到带的开发开放新格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地都在竞相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因此,黄河三角洲应抓住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从国际贸易壁垒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已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与环境相关的绿色壁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为了避免绿色壁垒对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提供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内在要求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型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可见,循环经济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东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绿色种植业

实施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工程,推广立体高效农业、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和多能互补等技术,积极发展耐碱、耐旱、节水、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种植业。目前,东营市已经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21.5 万亩。东营市应积极推行“上农下渔”模式和枣粮间作模式,同时,重点推进荒碱地治理与高效种养、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绿色控害技术综合运用和农业机械化。

2.生态畜牧业

发挥东营市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奶牛、肉牛、肉羊、肉鸭等畜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建成一批特色养殖基地。规划改良天然草场和规模较大的饲料粮种植区,配套建设畜禽加工和生产安全保障设施,支持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建设。目前,东营市已建成奶牛规范化养殖小区120 处、肉畜规模养殖基地1569 处。垦利县以创建全省畜牧大县强县为目标,从畜牧龙头企业培育、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完善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3.现代生态渔业

坚持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海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梯次推进,培植“苗种繁育—生态护养—精细养殖—精深加工—海洋生化—产品运销”的循环渔业产业链条。目前,东营市已制定了“30 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发展规划”,通过利用区内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大力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的海淡水养殖新品种。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

1.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

企业的生产活动是经济系统中的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循环经济在这一层次的依托是清洁生产。东营市按照企业自愿审核与强制审核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意识,引导企业自愿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重点企业,组织强制审核,使清洁生产工作全面推开。目前东营市已有21 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2.企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

企业在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不一定能为自身生产所回收利用,依照工业生态学的观点,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工业生态群落,行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业代谢”关系,即一个企业的废弃物可被另一个企业作为生产原料,生态工业园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建立起来的。东营市积极推进“1320”工程,其中的“3”代表着3 个循环型工业园区,包括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区和垦利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循环经济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制造、石油精细化工、机械配件、精密铸造等4 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垦利经济开发区在入园项目选择上,坚持凡是与“上下游”企业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园,实现园区内企业共生耦合、资源共享的代谢生态链。

(三)发展环境友好型服务业

1.生态旅游业

东营市旅游资源主要由以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为主的自然景观,以石油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景观和以孙武故里、古齐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三大块构成。生态旅游占主要部分,并且把生态旅游区发展作为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山东省规划的五大重点旅游区,已入选“中国六大最美湿地”。

2.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行业,在全球经济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东濒莱州湾,西与滨州接壤,北临渤海,南与淄博、潍坊毗邻,可以和东北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东南沿海经济带相连,是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塘的结合处。东营市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建成环渤海南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四)发展环保产业

1.农业无害化发展

一是在“黄三角”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一池三改”工作,形成“饲草种植和加工—奶牛养殖—牛粪发酵制取沼气—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还田”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从而有效地解决秸秆焚烧、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等问题,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二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黄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东营市积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秸秆气化和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模式,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2.城市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产品可能来自于其他区域,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循环经济,除了在自己制造的产品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使用原则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城市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东营市以城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实行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积极建设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目前,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3 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4.2%;拥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5 个,无害化处理率94.81%。

四、深化东营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策略

(一)大力发展交通,为循环经济建立良好的运营环境

随着东营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闭塞的交通框架越来越不适应东营市经济外向型发展的需要。

重点推进“三路”建设。即建设荣乌高速公路、黄骅—滨州—东营—寿光—大家洼铁路和德州—滨州—东营—龙口铁路。加快推进“两港”建设。一是东营海港,以促进临港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为目标,提升综合功能和扩大吞吐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液体化工品泊位建设。二是广利港,加快集渔港、商港和旅游港的一体建设。加快东营机场4D 级标准扩建。完成跑道加长、增厚工程,新的航站楼尽快投入使用,使机场能停靠大型客机。

(二)发展蓝色经济,为循环经济培育广阔的涉足领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应与发展蓝色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黄河三角洲地区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北翼的主体组成部分,海洋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拥有打造蓝色经济的明显优势与潜力。首先,要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高效生态蓝色经济体系;其次,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如海洋化工业、海上风电产业、船舶制造业,着力发展临港产业、海洋渔业、生态旅游业等,合理高效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和黄河资源。

(三)加强宣传教育,为循环经济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循环经济建设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自律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媒体宣传、培训学习、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宣传,使政府官员、企业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业人员以及平民百姓逐步接受循环经济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树立同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共识,使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公众消费的全过程中。

[1]东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山东省经贸委网站,2008-05-01.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2009-12.

[3]东营统计年鉴2009[EB/OL]. 山东省情网,山东省情资料库.2009.

[4]孙国强. 以循环经济的模式建设生态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冯之浚.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经济区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奋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