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和表达
2012-08-15张红娟
张红娟
浅谈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和表达
张红娟
摘 要: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境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的成败。本文拟从两次翻译作业评析中,谈谈不同体裁文章的翻译问题,其中重点阐述在不同语境下词义的确定和表达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语境;词义
张红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广州从化510900)。
语境,顾名思义,也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语言交际参与者和语言活动的目的等等。语境反映在文字材料中亦称上下文。离开了语境(上下文),翻译就无从下手,即使是翻译高手也难免陷入尴尬的境地。下面将以两次翻译作业为例,具体谈谈不同体裁中涉及到的不同语境下词义的确定和表达问题。
翻译作业1: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on Chiswick mall,a large family coach,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学生译文:在这个世纪的头十几个年头的时候,在六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辆豪华的家用马车正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驶向位于契斯维克林荫道上的平克顿女子学校的铁校门。两匹肥壮的马上套着亮闪闪的马具,赶车的是一个胖胖的车夫,头上带着三角帽和假发。
参考译文:在这个世纪刚开始十几个年头的时候,在六月里一个晴朗的早晨,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驶到了位于契斯维克林荫道上的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两匹膘肥体壮的辕马佩着锃亮的马具,驾车的胖车夫戴着三角帽和假发。
这是文学名著《名利场》的开篇首句,这段文字的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茅盾先生在论提高文学翻译质量问题时曾明确指出:“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但对于文学翻译,仅仅这样要求还是不够的。文学的翻译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在了解了文学翻译的特点和要求后,再回到此次翻译作业的分析上。首先值得指出的是,小说原文中这句话用词简单,没有大词、生僻词,语意明白晓畅,在理解上不会造成大的误差,但笔者在批改这次作业时发现一部分同学在“mall”的理解上出了问题。mall最常用的解释是①A large,often enclosed shopping complex containing various stores,businesses,and restaurants usually accessible by common passageways.②A street lined with shops and closed to vehicles.翻译成对应汉语就分别是“购物商场”和“商业街”。然而结合mall所在的语境来看,无论将其翻译成“购物商场”还是“商业街”都是不恰当的。仔细查阅字典就会注意到“mall”还有一个意思为:a shady public walk or promenade,也就是我们汉语中对应的“林荫路”。结合小说中的插图,不难发现将其译为“林荫道”是最准确不过的了。
其次,因为这段文字来自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要求对事物反映得准确,而且要求语言更加凝练、鲜明、生动。以原文的第一个时间状语从句 “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为例,本来可以直接表达的时间,却偏偏用了个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世纪比喻为人的一生,那么刚开始的十几个年头正好是人的青少年时期,此比喻贴切生动,反映出文学语言的特点。因此,要译好这段文字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中文的表达上。大多数学生在翻译时这段文字时除了很容易犯“的的不休”的毛病外,对“two fat horses”的翻译处理也值得注意。“fat”一词的意思很明确,作形容词时即为“肥大的、丰满的、肥的、胖的、油腻的”,因此有不少学生将“two fat horses”译为“两匹肥马”或者“两匹肥胖的马”。虽说“肥马”一词古已有之,例如杜甫一首名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这样写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在这里,“肥马”一词体现不出原文中“fat horses”所带给读者的富贵气派的印象,而且还可能让中文的读者留下负面的印象,因为作为驾车的马是不能太肥太胖的,否者就跑不动了。参考译文将其译为“两匹膘肥体壮的辕马”可谓是精当准确的。
翻译作业 2:Translation theory cannot make a bad translator into a good one.It cannot make a student intelligent or sensitive——two qualities of a good translator.In fact,if someone is sensitive to language as well as his own language and pursue facts as well as words,he can do without translation theory,just as an actor sensitive do his art can do without training.(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2/2001:36)
学生译文:翻译理论不能够使一个拙劣的译者变成一位杰出的译者,也不能使一个学生变得聪明或敏感,当然,聪明和敏感是一个好的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对外语和对自己的母语同样敏感,注重事实同时也注重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事实的话,那么不需要任何的翻译理论,他也能够做好翻译,正如一名演员如果对他从事的艺术敏感的话,他就能够不需要培训也能表演。(纽马克《翻译的方法》P36)
参考译文:翻译理论不可能把平庸的译者变成翻译高手,也不可能使学翻译的人变得聪颖和敏锐,而聪颖和敏锐是优秀译者必备的素质。事实上,一个人若是对外语和母语都感觉敏锐,对细节和词语都能寻根究底,那他无需翻译理论也能从事翻译,正如对艺术敏感的演员无需经过培训也能登台表演。(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P36)
这是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中的一段话。作为理论著作,要想向读者清楚阐释自己的观点,作者就必须学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到来,这样才会被读者接受和理解。和第一篇作业一样,这篇翻译的原文语言也比较简单,所用的词汇都是些平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单词,句子结构也不复杂,因此,翻译的难度不大。而有问题的地方主要是指对“fact”一词的翻译。“fact”这个单词在我们生活中算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基本词意是“事实、实际、真相、论据”。很多学生在翻译这个词时都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将其翻译为哪个中文意思比较贴切,于是在没有详细查证的情况下勉强将其译为“事实”。但实际上,细读原文会发现,“fact”一词的前后都是在谈语言(language)、单词(words),突然冒出个“事实”,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心生疑问,产生困惑。这种误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把握“fact”在此语境下的准确含义。通过查阅工具书,我们会找到,“fact”下有这样一条关于“facts and figures”的注释:“precise information”,对应的中文解释为“准确的情报”。结合上下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fact”在这段文字中应该理解为“细节”,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讨论翻译的时候,提出重视细节问题,对细节寻根究底了。这个例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感觉琢磨不定、颇费思量的不是那些大词,而是那些颇为平常的小词或者说常用词,这些词语因为使用频率高,往往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确定一个词的含义,只有将其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难怪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说,一个孤立的词语、语句甚至语段,其意义是游离不定的,它必须处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变游离为稳定。上面对“fact”一词的分析,正好说明语境在多义词语义选择时所发挥的作用。
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要正确地理解原文,首先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确定单词的准确含义,再次就必须结合语境,考虑文本的功能,找到最贴切的表达。所以,语境和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语境这一因素,力求准确理解原文并高保真地传达原文信息。
:
[1]曹明伦.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许建平张荣曦.试论英汉翻译中的语境分析失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3)
[4]王国念杨志伟.浅谈语境理解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中图分类号:H315.9
A
1671-6531(2012)12-0083-02
:贺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