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

2012-08-15朱兰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课程

朱兰兰

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已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但目前对此的关注及初步成果多侧重于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拟着重分析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初步应对策略,为完善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尽绵薄之力。

一、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梳理目前的研究成果,杨茜[1]、陈晓兰[2]等教育工作者对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都有提及。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选课随意现象严重。不少学生选课较盲目,过分追捧热门学科或专业技术型课程,或选择易获取学分课程,而不是结合实际选课。二是公选课开设门槛较低。高校教务处对专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申请一般都会批准,且已开课的教师对课程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内容选取相对自由。三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课程专业性过强而没有顾及到普通受众,有些则过于迎合学生而偏离主旨,也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这些都导致学生虽有很多选修,但却受益不大。

以笔者开设的公选课中国档案珍品与文化为例,面向全校本科生,共24学时,自2009年开设以来每次有近320人选修,讲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的部分珍品及其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学生课后总结评价:“课程有两大特点:(1)介绍的内容好,是严格限定在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文物档案珍品。(2)介绍国宝内容的方式和风格比较好。老师从普通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角度出发,而不完全从专业角度来讲授,通俗易懂,使我们在听历史故事中获得相关知识,提高了上课质量,这门课值得选。”虽然这门课效果较好,令人欣慰,但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较普遍的问题:首先是到课率不太高,即便有纪律约束,但一个班160人好的话能到120人左右,差时只有50多人,通常到90人左右。其次是学生上课表现不积极,一些学生不注意听讲,低头看其他书或趴桌上睡觉,甚至没兴趣看课程视频,对提问则默不作答或干脆说不知道。第三是作业完成不认真,部分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拼凑来应付,更有甚者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

高校对以上现象应予重视,加强研究,积极改进,不断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二、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课程本身因素。公选课程本身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体因素,其定位是否准确、种类是否多样、数量是否适当、内容是否丰富,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2.教师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数量是否充足、队伍是否稳定、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得当等都关乎教学质量。有些教师开设公选课只为完成教学工作量,因而准备不足,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所授专业课,授课热情也不高,再者由于专业课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影响了公选课教学。

3.学生因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其学习目的、态度及兴趣决定着公选课教学质量。经笔者调查:有些学生说公选课容量不够,自己感兴趣的无法选上,只好选易拿学分的;有些说即便选上感兴趣的但由于教法和内容枯燥而渐失兴趣;有些说因公选课多在双休日,所以常因时间冲突而选择课外社会实践而逃课。

4.教学管理因素。教学管理是思考的、动态的、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如不随教学目的与任务变化而及时改进管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三、巩固和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科学设置公选课程

高校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有专业选修、拓展选修、公共选修,公选课仅占所有课程4%左右,面向全校学生,是专业选修课的有益补充。其作用与功能一是深化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巩固专业课教学效果,这是其必备功能;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实现学校教学目标,这是公选课的价值核心和一般性目标。

1.课程定位必须准确。高校公选课设置必须有准确定位,须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三者相结合来定位。一是能有效服务学生自我发展。要组织力量对公选课程进行功能分析,使内容设计更合理,教学组织更高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二是能有效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公选课开设务必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要求,注重多样化,真正发挥其专业知识重要补充的作用。三是能有效服务学校办学理念。既避免教师开课的随意性,又能开发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体现办学特色。

2.课程种类尽可能多样。各类公选课开设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这样才能拓宽学生选择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课程数量务求适当。公选课开设达到适当数量才能满足学生选修需求。课程数量太少会造成某些课修习人数过多,或无法选到感兴趣的课程,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课程数量太多,学生选择分散,许多课则因选修人太少而开设不起来。

4.课程内容力求丰富。课程内容是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首先,公选课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其次,公选课内容应丰富多彩,能在有限课时内提供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信息量。第三,公选课内容应难易适中,专业性过强学生则因不好理解而丧失兴趣,太通俗或学生已很熟悉则无选修之必要。最后,公选课内容组织应自成体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领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

(二)选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数量,师资队伍稳定性,教师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素。

1.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公选课教师数量要与公选课程开设数量成正比,若师资力量及所开设公选课数量充足,学生选课时就有较大空间,反之则无法满足学生选修需求。

2.师资队伍要相对稳定。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决定着公选课的数量和内容丰富程度,许多学校公选课的开设没有和专业课程一样列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师对是否开课拥有较大自主权,使得公选课数量不稳定、内容不确定,影响到公选课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公选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可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注重因材施教,引入讨论环节,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撰写调研报告和科研小论文,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学手段(含网络教学环境)方面要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提高其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要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电子邮件、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沟通,延展师生间的知识和思想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逐步完善公选课教学管理体制

1.加强教学对象管理。一是做好选课指导。要在学校网站上对所开设公选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材选用、教师情况进行介绍,指导学生结合专业、兴趣、职业规划来选课,提倡学科交叉融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来培养学生。文科生适当选修理科类课程作为知识补充,理工科学生应选修人文社科类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二是完善学业导师制。要把学业导师制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明确职责,加强学业导师选聘和日常监督,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合理选课、制订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

2.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公选课受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常被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情绪。双休日学生多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或参加社会实践,此时上课多数学生学习兴趣大减,无心听课或干脆逃课等现象较多。而多数教师已连续一周进行教学、科研工作,难免身心疲惫,双休日亟需休整;再者教师免不了有生活琐事要在双休日集中打理,此时上课多不情愿,加之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更提不起精神讲课,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3.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管理,不仅能提高公选课的地位,而且可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教师会提高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不是为凑学时而开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将公选课与其他课程一视同仁,认真听课。公选课也必须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纳入到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管理中去,包括教务处教学督导与检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跟踪检查(考核、反馈)、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等。

4.合理组织与利用教学资源。开设公选课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其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利用应打破校内校外界限。在充分挖掘校内优秀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与其他高校、社会部门多联系,利用校外资源来组织教学,还可考虑与实践教学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5.加强和改善教学师资管理。教学师资管理主要包括师资选拔和管理机制两部分。公选课师资选拔应遵循既定制度,如教师提出开课申请,教务处根据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说明,组织开课教师试讲,并聘请有关专家或优秀教师考评,以决定该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能力,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另外,公选课程应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与其他课程形成互补。管理机制主要指对公选课教师的激励机制,即学校通过政策、待遇上的支持,提高教师上公选课的积极性。政策上要适当倾斜,明确公选课主讲教师是对课程内容研究较深的专家,并制定合理超学时酬劳,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评价都较高的任课教师,进行额外的物质奖励。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1]杨茜,周雪,李元荣,杨娜,周双卉,刘健菁.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2):107-110

[2]陈晓兰.对高校公选课“选而不修”现象之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7-39

[3]黄汉芬.高校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73-175

[4]吴慧华,徐燕.高校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71-72

[5]殷崔红.关于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7-28

[6]李娜,毛永强.浅析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132-133

[7]张香萍.完善高校公选课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79-81

[8]徐燕.大学公选课教学质量的辩证管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1,(2):56-58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课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