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2012-08-15朱晓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准确性新闻报道命题

朱晓静

一、前言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koff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并把其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此后,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涉及到语义、句法等层面。20世纪80年代,模糊限制语渐渐深入到语用及语篇分析等领域。模糊限制语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反映在科技文章、商贸谈判、政治外交、学术研究、法律用语、外语课堂、新闻报道和广告用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功能与应用价值。研究英语新闻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新闻的主旨,对新闻的语言特点获得更深的认识。

二、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美国E.F.Princ,Bosk和Frader区分了两种模糊限制语。一种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自身,而另一种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和说话人之间,用以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所持的态度。由此,按照是否改变命题的真值条件,他们把英语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前者影响命题的真值条件,后者不影响命题的真值条件,但反映说话人对命题所持有的态度。

三、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之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存在十分重要,新闻依赖于模糊限制语科学准确地传播信息,实现读者与媒体工作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并让读者有更多思考的余地。本文以大量的新闻为研究对象,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

(一)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新闻用事实说话,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离不开精确性,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为了报道的准确性,在许多情况下,模糊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过分的精确反倒不清晰,适当的模糊反而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准确”(冉永平,1996)。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模糊的表达法反而能让信息更可靠、更真实,从而更让人信服。因此,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武断和绝对,使报道更加精确、真实,更加符合客观事实,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例: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country soared to almost 1.4 trillion yuan ($222 billion)in 2009,an increase of 9.2 percent on the previous year.(China Daily)

例:Total US 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rose by 243,000 in January,beating economists'expectations of about 150,000.(China Daily)

在上述的例子当中,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lmost与范围变动变动语about让读者获知所需信息的同时,也为读者留下空间,增强了论述的客观性。作者若以十分肯定的语气来叙述,就会给人留下武断的印象。

(二)使报道更加简洁

新闻写作具有简洁性、时效性、概括行及信息量大等特点,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来实现。模糊限制语可以用较少的词语把复杂的事实交待清楚,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符合新闻报道简洁性的要求。此外,为了迅速、及时地为读者传递最新时讯,新闻记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报道事件的概要。

例:More than 20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shelling by Syrian forces in the city of Homs,according to activists,as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prepares to vote on a draft resolution backing an Arab call for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to resign.(The Guardian)

大多数情况下,若非读者对新闻的内容有特殊兴趣或者新闻的内容与他的利益密切相关,他是不会要求了解每条新闻的细节的。而且,从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传播学理论来看,一篇充斥各种精确数字的新闻报道会让读者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枯燥无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这样就达不到新闻报道宣传的目的。在上例中,读者关注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事件本身。记者采用了模糊限制语,简洁地为英语新闻报道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

(三)自我保护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为了避免话语的绝对化,人们常使用模糊语言以降低对所说话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新闻记者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有时出于严谨的报道态度,或由于对消息来源不十分清楚,经常使用一些非人称或第三人称的结构作为模糊限制语,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信息失真后可能承担的责任,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例:The economy has now been gaining strength for almost six months,according to a broad array of data,offering some reason for hope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deep financial crisis are finally starting to fade.(New York Times)

例:Will a foolhardy entrepreneur with money to burn miraculously appear and open a new club in another hotel?You never know.The cabaret world,in which most performers do it more for love than for money,has always teetered on a financial precipice.But it has also attracted dreamers who imagine that they can buck the financial odds.In June a new nightclub,54 Below,is rumored to be opening downstairs at Studio 54,but a formal announcement hasn’t yet been made.(New York Times)

在上述新闻中,作者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或者对该事件缺乏一定的了解,都分别引用了别人的话语(间接缓和语according to…和is rumored to…),在新闻报道中交代了信息的来源。这样做降低了不确定因素,减少了对其所说、所写话语承担的责任程度,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说话人自己的面子。

四、结语

本文在搜集新闻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英语这一特殊语言中的特点及表现方式,并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新闻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其语用功能。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它并不意味着模棱两可、可有可无,它不但不会破坏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反,新闻报道还依赖于这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来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和及时性,具有表达礼貌,保护面子,自我保护等功能。模糊限制语不仅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读者正确理解英语新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Fraser B.Conversational Mitig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0,(4):341-350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195

[3]Zadeh L.A.Fuzzy Set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J].Journal of Cybernetics,1972,(2):34

[3]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55-58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3

猜你喜欢

准确性新闻报道命题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下一站命题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