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2012-08-15王艳玲
王艳玲
论图书馆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王艳玲
随着社会对文献类型需求的多样化,馆藏照片资料的文献建设工作引起越来越多图书馆同仁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馆藏建设工作?如何开辟照片文献资料的特色服务?本文就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特征、价值以及采集、整理、典藏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图书馆;地方文献;照片资料;收集整理;利用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一种独特资源,是某个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的一切出版物。而照片资料作为地方文献中的特种文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又具有一般地方文献所无法替代的收藏利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文献类型需求的多样化,馆藏照片资料的文献建设工作越来越引起更多图书馆同仁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的一些著名图书馆已逐渐形成规模。那么,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馆藏建设工作?如何开辟照片文献资料的特色服务?本人就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特征、价值以及收集、整理、典藏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特征及其价值
1.具有直观、具体的视觉形象特点。这些形象特点往往是一般文字资料难以表达清楚的。例如在谈到有关古代服饰时,尽管文字资料可以使用很精确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但终不如照片资料那样能将服饰的全貌非常直观地显示给用户。
2.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用文字资料描述事物时,因各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结论也很有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带有主观因素的结论对于资料的使用者当然有其不利的一面。而照片却能将历史的某一瞬间凝固保存下来,留下一份客观、真实的原始记录。
3.具有对形象信息的囊括力。文字著者对其所描述的事物可能会集中一点而不及其余,或是对其已观察到但一时还不能理解的事物付诸阙如。但照片却可以把镜头囊括的全部信息固定在相纸上,留待后人从多种角度反复研究。
通过以上对照片资料特点的分析,我们已看到其保存和传递形象信息的功能,从而了解到它在信息时代所能起到的重大作用。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照片资料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情报价值不容忽视。当代社会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乎没有一个领域的日常活动是能够离开形象信息的。而一旦时过境迁,照片资料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同样是其它文献类型所难以取代的。公共图书馆及其地方文献部门向社会提供的照片资料,尤以史料价值见长。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照片资料由于成本低廉,器材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对于收集、积累大量的形象资料,其作用难以取代。照片资料工作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尤其是作为地方馆,为地方文献积累形象资料,更是大有作为。地方上大至自然景观(天文、地质、水文、灾变、动植物资源等)、历史事件、城市规化、经济发展,小到地方人物、民俗节令、园林市肆、建筑风格,无不可以入画。而这些资料对于各项地方事业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文字资料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二、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入藏标准
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入藏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照片的内容标准,与文字资料大体相同,主要在于突出地方特色,以及符合用户的特定需要。二是照片资料的技术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清晰度。照片资料的用户得到所需资料后,或是翻拍,或是放大,或是制版印刷,照片的清晰度原本是要被削弱的,若是原始资料就不清晰,加工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无论是拍摄、翻拍还是委托加工,都要十分重视载体的技术质量。除非照片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尽管技术质量不好,为抢救史料,也要予以收藏,否则的话,一般不应收入。如果只重内容价值不顾技术质量,一味收来的话,用不了很久收藏者就会发现,自己收藏的是一批毫无价值的废物。
三、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收集
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文献源较多,收集途径复杂,方法也不尽相同。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1.以照片生产和收藏机构及个人的文献源。一是应注意大量生产照片的公共传播机构,如国家、省、市和地方的新闻机关、文博单位和其它图书馆。这些单位生产的照片资料内容广泛,加工精良,数量庞大,并能稳定持续地进行生产,是一个理想的文献源。二是各企事业单位为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拍摄的资料照片。这部分资料由于是本行业的人拍摄本行业的事,故而对事物的揭示深入细致,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三是私人收藏者手中保存的照片资料。这些收藏有些是从先人手中继承下来的,有些是自己拍摄、积累下来的。拍摄者和收藏者大都对被拍摄的对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无论是照片的内容价值还是技术质量都能达到相当的水平。以上这三部分资料的收集方式主要依靠主动上门进行征集和收购。
2.以分散在各个收藏单位的大量的印刷型图片资料为重要的文献源。这类除画册和图录外,包括各类专著、报纸和刊物上刊载的大批印刷型照片。这些资料数量巨大,内容广泛,对时间的涵盖度极宽,由于曾公开发表过,因而收集工作相对容易。对于这类资料,收集方式主要是照相复制。由于受到印刷技术和印刷材料的局限,翻拍所得照片,其技术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对于获取大量的,尤其是珍贵的照片资料,照相复制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在实际收集过程中,对所要收集的全系统首先应有一个宏观的情报控制,并据此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否则,将会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3.长时间有计划地主动选题和现场拍摄来积累资料来源。这种主动选题的范围很宽,但应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配合前两部分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例如地方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及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公用事业(自来水、煤气、公厕、垃圾处理等)的发展进步;随着时代进步,地方社会在服饰、发型、娱乐、风俗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等。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前两部分资料组成一个大致的框架,但对于大量缺欠环节的补充,尤其是整个系统的延续,现场拍摄的照片就显得分外重要。
现场拍摄工作带有抢救的性质。地方文献的用户到图书馆来寻找地方形象资料,我们提供的文献多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若干年后的用户要来查找今天的形象资料,如果没有积累,我们的后人将何物以对?
现场拍摄的重要之处还在于,这种照片资料无论立意,还是拍摄加工技巧,都是从图书情报工作的角度出发的,与其它来源的资料相比,体系更加完整,具有更加明确的针对性,信息密度也更大一些。这就要求形象资料的采访人员面对众多的拍摄对象,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长远的拍摄专题和具体的实施计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地区,分季节,各专题交叉作业。
从事照片资料采访工作的人员,绝不应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摄影技术人员或是摄影艺术家,而首先应是一个情报工作者。为了满足情报用户的需求,面对拍摄或采集的对象,他首先应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去了解这一形象在学科中的位置以及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会起到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通过尽可能多的细节来表现出事物具体形象的真实特征,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因此,对于用光、取景、选择景深,以及调整色调等摄影技巧的运用,都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这也就是文献照片与艺术照片的本质区别。
四、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整理
1.照片的著录。照片资料的著录与一般文献略同,但著录项目却有较大差异。例如,绝大多数照片资料都没有题名项,而这正是揭示文献内容的主要途径。为此,标引人员要根据照片所提供的形象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和考证后进行主观拟定。题名应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出照片所提供的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照片(尤其是历史照片)内容的考证和鉴定是一项十分艰苦却又饶有趣味的工作。收集来的照片,多数未注明拍摄者和拍摄时间,也需要著录人员逐一考证。对于历史照片,拍摄者若实在考证不出,影响还不是很大,拍摄时间却是尤其重要。具体年月日实在考不出,至少也要标出一个可信的历史阶段。
照片资料的著录款目除应具有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与地点(或翻拍出处)、色彩、底片规格及提要等项目外,还应附有一张小型样片,使用户能够获得一个直观的印象。
2.照片的标引。对照片进行标引主要从其内容入手,分类法与主题法是主要的标引方式。由于照片资料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一般针对书本式文献而编制的分类表对它都不太适用,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份针对形象资料编制的统一的分类表。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特点,编制和使用供本部门照片资料工作专用的分类表。随着形象资料工作的日益发展,一份相对统一的照片资料分类表会逐渐提上日程。相对而言,主题法的局限性要少一些。当然,使用主题法进行标引,也为建立主题目录和进行机器检索准备了条件。
五、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典藏
照片资料的典藏,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不使文献受到污损、毁坏、遗失和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增设一些必要的设备并制定严格的制度。
无论是照片库还是底片库,都应具有防尘、防腐、防虫、恒温的功能。从原件拍摄的底片,应存放到不动库中去,库内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45%之间。除确有必要,底片一般不供提用。照片库的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37.5-67.5%之间。照片之间应保留2-3mm的间隙。为工作人员进入大库作准备,应建立缓冲间。缓冲间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这个条件,利用空调机即可达到。日常的供应片虽应便于提取,但也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工作人员在提取照片时应戴上手套,以防止照片的污损与划伤。
六、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在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开发利用方面,图书馆除做好读者查阅、复印等服务工作外,还应根据社会不同用户的需求,大力开展照片资料的定题、专题或跟踪等深层次服务工作,形成“藏有所用,以用促藏”的良性循环。
1.建立照片资料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将照片资料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收集保存的照片资料进行扫描、标引和深加工,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媒体图片库,在方便用户检索利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网络向社会宣传和展示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改革开放成就等,吸引外商到当地投资等。
2.积极配合本地区编史修志工作。图书馆可利用馆藏的地方文献照片资料,为编史修志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也可以和编史修志的单位合作,共同编辑出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图片集等。
3.积极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文献照片资料可以反映当地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对领导的规划、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4.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专题教育。如,举办“建国60年图片展”等,通过图片展览,向人们展示了本地区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培养人们热爱家乡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照片资料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工作。只有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挖掘新的片源、扩大其采集收藏范围,才能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领域,这是图书馆增强办馆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地方文献照片资料的收集和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对开拓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柴立波.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J].黑龙江史志,2009.11. [2]肖云.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采访及其分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10.
[3]李磊.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服务[J].情报杂志, 2009.6.
[4]陈南阳.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一些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张蓉.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刍议[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3.
责任编辑:郭一鹤
G47
B
1671-6531(2012)05-0099-02
王艳玲/新郑市图书馆中级馆员(河南新郑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