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2012-08-15刘薇
刘 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刘 薇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交叉融合的态势渐强,两者关系的研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增多,但纵观之下,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作者就二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认为相关研究存在逐年增多但未形成共识;政策文件客观上对两者关系的学术争论产生影响;较多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间的一般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切身体会到两者之间交叉融合的态势渐强,绝大多数人肯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间关系的存在,但二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以实现有力的互动,既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理论研究。为此,本文围绕二者关系的国内研究情况做以梳理,进行综述分析,希望为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一定的借鉴。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未形成共识
在我国,明确提出并探讨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郑文慧曾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提及。1990年8月,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和海南大学在海南通什召开“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标志着对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感性走向理性。
在此后的20余年,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理论文章并不多见。这些关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李金英等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张德等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黄腾蛟等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胡建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虽然理论界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承认二者内在联系的存在,但是对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着不同的认识。如李金英等人认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体系,但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并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但张德等人的文章却认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虽各成体系,却并非是互无关联完全独立,两者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学校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手段,而校园文化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的一个最佳形式。黄腾蛟、何永宏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能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是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保持正确导向的有力手段,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而胡建则阐释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启示。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反反复复被讨论了将近30年,但真正能把问题说得清楚的研究成果数量很少,相关的争论也未有权威的研究去澄清。而且这样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或者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这种并不对等的“关系”,很多文章作者不说明而默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如朱凌、朱友岗的《发挥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路径选择》、唐黎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颜善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斌的《试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化》、李倩茹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等。而长期以来研究视角的狭窄也导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几十年间无太大的理论突破。
二、政策文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的学术争论产生影响
中央相关政策、文件在客观上将校园文化当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对二者关系的学术争论造成了不容否认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来自中央层面的文献,包括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及的“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其中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此真正意义上在国家层面楔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1995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高校德育的五条途径之一,并强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这就从一个新的高度和视角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措施,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已上升至发展战略的高度。
应该说,党和国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提出重要的判断和论述,有效地促进了学术界加大力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快速变迁,曾经的权威观点特别是十多年前的权威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得有些“落伍”,而在新的权威论述未出现之前,多年前的论述便成了今天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阻尼器”,从而导致出现前文述及的很多研究单方面地陷于默认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客观上造成了“互动研究”的不足。
三、已有研究较多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一般关系
再回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的文献梳理问题上面来。上文已经论及,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基本上重复两个观点,一是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教育具有引导作用。阅读大量文献后可以发现,论及相关方面的专著、论文(包括硕士论文,目前尚无相关博士论文)在将近30年的时间跨度中,基本上未能将视野置于上述两个方面之外,且许多叙述亦非常“相像”。
亦即是说,虽然研究文章和专著数量可观,但是明确提出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等关系双方的文章、专著还不多见,字里行间透露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是绝大部分相关文章专著的显著特点,鲜有视野开阔的文章对校园文化创新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的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静态的讨论未能系统揭示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通融互进的内在机理,难于建立一种开放的、立体的互动关系模式。
必须承认,数量众多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虽然没能作集中、深入的探讨,但有很大部分有意无意地涉及到了两者的互动关系问题,如刘德宇的《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路琳主编的《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王邦虎的《校园文化论》、朱凌云等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研究》、潘先银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林爽等的《大学文化论》等著作。这些著作有些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阐述大多是“只言片语”,但多视角的外围叙述对“互动关系”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为区别于讨论“一般关系”的研究,“互动”问题研究应重视互动主体的对等性,不应限于以一个主体的视角俯视另一主体或把一个主体当作另一个主体的载体或工具的层面上,即便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两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研究对象,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存在毋庸置喙的难度。然而,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研究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就要把它作为一个目标而不懈追求。
在目前众多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中,将关切点明确定位于“互动关系”的研究还仅见于陈啸吟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王艳等的《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以及王伟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关系出发,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将互动主体双方置于一个基本对等的位置而讨论了两者的关系问题,为本文的定题和研究框架的确定提供了一定启示。但仔细观察又不无遗憾,上述研究仍未能摆脱理论界多年的窠臼,除观点依“旧”之外,对互动主体、互动机理、互动模式以及互动质量等问题均未涉及。
[1]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2]李金英,石慧刚.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3]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黄腾蛟,何永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3).
[5]胡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1(11).
[6]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7]王艳,冉鑫.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8]王伟,自正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0
:B
:1671-6531(2012)05-0077-02
刘 薇/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级在读博士(辽宁沈阳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