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08-15陈丽霜
陈丽霜
南安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丽霜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有力延伸,是中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而在强大的应试教育面前,现在许多高中生,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减少甚至放弃了体育活动,导致体质不断下降。光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分别抽取了南安市的南安一中、南星中学、国光中学、华侨中学、南安二中、五星中学、延平中学、新侨中学、红星中学、南安三中、侨光中学等11所中学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课外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随机抽取南安市的11所中学的55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01份,其中男生264人,女生237人,有效回收率90.1%,并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作常规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不是学生实际的体育行为反应,而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种“内部状态”,是运动行为反应的倾向性或准备状态。它可增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
调查表明,中学生比较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表明,喜欢、很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男生为88.5%,女生为83.3%,反映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是正确的,态度是积极的。通过检验得出,男女生在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上存在差异性显著。男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女生,这是由于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性别差异、学习要求不同,所以在课外体育活动的亲和力上男生比女生兴趣更浓厚。因此应加强对女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的体育活动并且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
调查表明,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兴趣爱好(72.6%)、强身健体(63.4%)、交友娱乐(21.3%)。女生排列前三位的动机是兴趣爱好(58.1%)、强身健体(44.6%)、体育成绩(19.2%)。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兴趣爱好、强身健体等方面。这与学生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体育动机正确这一有利条件,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使他们能长期、持续保持正确的体育动机,为他们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
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段。调查表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74.3%的中学生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锻炼,10.5%的中学生在晚上进行锻炼,另有8.2%的中学生在清晨进行锻炼,中午进行锻炼的人很少只有7.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生的活动时段在选择上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大多数以走读为主,早上时间比较紧,而且学校在早上的第二节课后都会组织大课间活动,但课间活动主要是做广播操,而学生又不太喜欢,活动总是应付了事。中午吃完饭有午休习惯,晚上又有晚自习。因此学生基本上要在下午才能进行体育活动。
4.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反映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度,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
调查表明,30.6%的男生和18.9%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在2次以上,54.0%的男生和59.5%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是2次,15.4%的男生和21.6%的女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少于两次,没有达到《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要求的每周不得少于两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且20.9%的男生和28.4%的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少于30分钟,63.6%的男生和63.0%的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至60分钟,15.5%的男生和8.6%的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大于60分钟。这说明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每天1小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程度主要因素是学习负担重、高中生实行的晚自习制。因此学校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下午与傍晚的休息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安排。
5.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通过多因素调查,男生选择喜欢的活动项目频数依次是篮球(69.7%)、乒乓球(32.5%)、羽毛球(31.0%)、足球(30.7%)等活动量比较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的项目除羽毛球(76.6%)活动量较大,具有竞争性外,更多是参与游泳(34.7%)、慢跑(30.2%)和跳绳(26.6%)等强度、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男生大都喜爱对抗性和激烈性强的运动项目;女生则喜爱非对抗性和强度较小的项目,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反观调查结果中,一些列入教学大纲且体育教学课时数较多的项目如田径、短跑、跳跃等项目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只有不多的人选择。这充分说明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即趣味性强、娱乐性强、容易开展而且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不高。
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多因素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的频数是与好朋友一起活动(89.6%),其次是个人单独活动(22.0%)、与家人一起活动(21.0%)、参加校内锻炼小组(19.6%)、参与社会体育活动(9.4%)等。喜欢与朋友一起锻炼,究其原因,参加体育锻炼是与同学、朋友、聚会玩耍的一种方式,通过一起锻炼,可以交流感情,能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年龄,兴趣,运动水平相当的中学生一起锻炼其趣味性更浓。与家人一起比较好安排时间;个人锻炼虽可以随心所欲,但个人参加体育锻炼较枯燥,难以坚持,体育活动交友的功能也得不到体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7.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调查表明南安市的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操场、公园和校园体育活动室。学校操场是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场所,公园和校园体育活动室是中学生进行锻炼的另一重要场所,此情况反映了目前南安市学生选择自由锻炼活动场所的低消费倾向,以简单、方便为选择初衷,因为学生尚无经济来源,花钱去收费体育场所的可能性也较小。而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没有精力另找时间、地点进行活动,采用就近原则也是学生选择学校操场的原因。通过调查了解到场地不足是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因素,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来满足学生的要求。
8.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因素调查来的数据分析可看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选择频数依次是学习负担重(73.5%)、场地器械不足(41.2%)、缺少体育老师的指导(21.1%)、技术差怕人笑(10.8%)等。第一因素是学习负担重,从中可看出在当今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浪潮的冲击下,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随意的挤占。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没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体育锻炼。场地器械不足和缺少老师的指导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而没有体育活动兴趣和经济因素及技术差怕人笑等对学生的影响分别只有9.0%和5.2%和10.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负担重、场地器械不足、缺少体育老师指导等客观因素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主观上由于没有兴趣、技术差怕人笑等因素也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所影响。
三、结论
1.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有86%的中学生喜爱课外体育活动,对课外体育活动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但仍有14%的学生对体育存有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这需要每个体育教师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以自己不懈的努力逐步转变学生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能力,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元化。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集中表现为使身、心各方面都健康发展,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活动。这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是较为积极的,认识是较高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活动动机存在着问题,需家长、学校和老师进行正确引导。
3.在参加体育活动方式上,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学生在活动项目、形式、场所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在选择运动项目上喜欢集体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比较喜欢没有身体接触的,相对而言对抗性较弱,符合她们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活动的形式上主要是与好朋友一起活动,其次是个人单独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
4.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场地和器材的相对不足,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兴趣爱好、健体强身、调节心理与提高技能。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重等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学校领导应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加大基础建设,改善学生体育运动环境,重视和支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增加体育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逐步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等。
2.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和积极性。应加强体育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逐步让学生在思想上进一步明确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体育的愉悦性来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使学生经常性的参加体育活动,为学生掌握一至二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和形成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活动中多开展一些适合女生特点的活动项目。可以组织符合女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使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去锻炼身体,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更丰富、更精彩。进一步提高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促使中学女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1]覃林,黄兆伟,李荣娟.广西西部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4.
[2]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19.
[3]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20,(2):7-11.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获得了“产出”的资本,人机交流和人际交流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又相互促进。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积累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媒体网络,看英文电视剧、电影、听英文歌曲、美国之音等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引导学生网上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西方文化。学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安排一些英语文化习俗讲座、英语文化月、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责任编辑:郭一鹤
(三)利用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网络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跨文化交际网。多媒体网络跨越时空、民族、种族、文化和国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来进行跨文化教学没有时空的限制,而且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流。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电子邮件、论坛和博客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在线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带给他的冲击。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言教学,而且要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大学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新的数学模式,紧紧围绕教材,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最终实现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帆,孙丽明.任务型教学与跨文化网络交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24-126.
[2]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8):29-32.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6]仇慧.利用英语原版电影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7-158.
[7]杨盈,庄恩平.建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 2007,(4):13-21,43.
[8]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张红玲.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跨文化交际(CM ICC)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9,(2):38-43.
[10]赵厚宪,赵霞.论文化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2002,(9):73-77.
责任编辑:郭一鹤
陈丽霜/南安毓元中学体育组中教二级教师(福建泉州362000)。
张萌/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教师(河北石家庄050081);甄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河北石家庄0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