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12-08-15李凤娟
李凤娟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心理暗示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李凤娟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心理暗示教学法具有激发兴趣、增强自信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特殊功效,针对高校羽毛球教学开展的现状,以及在对教学方法择用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与单一性,本文对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论述与分析,旨在于为有效改变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心理暗示;羽毛球教学;应用性;研究
1 引言
羽毛球运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其技术动作的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对于羽毛球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于高校羽毛球教学而言,由于高校学生的羽毛球专业素质普遍较差,使之难以达成对技术动作清晰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会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对技术的传授,致使在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凸显出局限性与单调性,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对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产生制约与影响.基于此,如何针对学生现有的素质基础状况,来提高羽毛球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对教学方法的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暗示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活动,而将心理暗示应用于教育领域,则要凸显出激励、赞许与促进的特征.心理暗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心理暗示法是建立在师生间彼此尊重与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进而构建起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羽毛球教学枯燥、呆板的现状,而且还能够丰富与充实高校羽毛球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在提高学生羽毛球技能、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实现健康持久性的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2 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2.1 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反应现象,是指人或环境通过心理信息的发送,对他人的愿望、意识、情绪、态度以及判断等方面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教学法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形式,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发出指令性信息,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的基础上,修正自身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切实提高.心理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源自于奥地利医学教授舒尔茨的临床研究心得,以及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的暗示教育理论.暗示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积极的作用能够使被暗示者集中精力、情绪高昂,有利于暗示实施的目标实现;而消极的作用则能够使人精神涣散、意志消沉,对被暗示者的行为会产生制约或误导性的影响.心理暗示教学法是在充分运用与发挥暗示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或方法,其核心的理念在于激励,是通过教师所实施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理性暗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2.2 心理暗示教学法的特征
2.2.1 对学生的潜能具有开发性
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暗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生成.学生在接受暗示信息时,能够充分激发其大脑的接受教育的潜能,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学习行为得到有机的规范.
2.2.2 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易接受性
心理暗示教学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意指性,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自主等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而实施的,因此,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而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开展与实施,有利于构建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性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言语的生硬、态度的暴躁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的现象发生.
2.2.3 对学生的情绪具有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心理暗示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师生间心灵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教师将对学生的期待、赞许以及鼓励等情感寓意于暗示之中,使得学生在接受暗示时能够充分体会与感悟到教师的真挚情感,使之在心理得到宽慰与激励的前提下,情绪得到有效的释放,心境趋于欢愉.心理暗示教学法对学生愉悦情绪的激发与唤醒,是学生维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基础.
2.2.4 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意义的多重性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自我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在知识理论与技能体系的构建上要趋于完善,而且在心理上更要实现健康的发展.心理暗示教学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促进与提升的作用,因此,为其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心理暗示对学生的认知、理解、意识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 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暗示通过教师的表情、眼神或肢体语言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其功效要远远大于大声的呵斥与指责,这种无声的语言交流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安慰与鼓励,使之情绪愈加放松,学习热情愈加高涨.同时,教师丰富肢体语言、信任的眼神以及赞许的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感染,进而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得枯燥、呆板的教学氛围得到有机的转变.这对于提高羽毛球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有利于建立起良性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运用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达成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 有利于丰富与充实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方法体系
心理暗示教学法隶属于心理学范畴,而将此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不仅能够实现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互融,还能够拓展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发展思路,这对于修正与充实传统高校羽毛球教学方法体系的薄弱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构建起适应素质教育理念需求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撑.
3.4 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方面,而心理暗示教学法正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知识技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学生在接受暗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与感悟到教师对其所寄予的期望、付出的情感,使之心理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进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心理暗示所彰显出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功效,在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构建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实施心理暗示的途径
4.1 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树立良好的威信
有效的暗示实施是建立在暗示与被暗示者两者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获取学生信任的基本条件是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与人格魅力的影响.因此,作为羽毛球教师,必须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培养,以高超的技能、渊博的学识以及高尚的师德修养等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使得学生对教师由敬佩、信任逐步发展成为崇拜,其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2 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为暗示教学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心理暗示教学法中的暗示活动,是一种具有正面效应的诱导教育,其实施效应的保障基础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良性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基于此,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作为暗示的实施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以亲和的姿态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渲染与情绪的调动.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寻求与教师进行知识、情感与认知等方面的沟通,使其学习的需求与愿望能够通过教师得到满足.如此,将会在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互动、信任、尊重以及和谐的关系,进而为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保障.
4.3 创设科学实效的暗示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与体验暗示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是实施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情境是根据教学发展的需求,而创设的有针对性的模拟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体验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心理暗示的情境创设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形成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为手段,以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为基础.在此情景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导入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心理与情感上达成最具实效性的进入、接受与认可.诸如,针对学生羽毛球专业素质较差的现状,可以设置竞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战来检验自身的差距,此时教师应及时地运用暗示,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之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唤醒.
〔1〕崔思栋.高等体育专业学生暗示套语与暗示训练效果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7).
〔2〕马春英,张建军.暗示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5).
〔3〕孙梅芳.对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教学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3).
〔4〕郭炳德.念动训练与心理暗示相结合运用于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11).
〔5〕李俊铭.体育教学中的暗示及其运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7).
G847
A
1673-260X(2012)01-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