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与提高
——校园“冷暴力”事件的时代审视

2012-08-15毋改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冷暴力新世纪素养

毋改霞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与提高
——校园“冷暴力”事件的时代审视

毋改霞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近几年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校园“冷暴力”事件,使社会各界对新世纪教师的素养问题提出了质疑。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四方面,教师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身、学生个体、学校管理者和政府等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

校园“冷暴力”;新世纪教师素养;阙失;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焦点主要体现在现代化人才的竞争上。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凭借教育,教师作为主要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自身素养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几年来所出现的五花八门的校园“冷暴力”事件,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新世纪中我们的教师到底怎么了?

1 校园“冷暴力”事件的糜热

“冷暴力”一词,是相对于普通的暴力现象而言的,通常是指用非暴力手段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具有潜伏性、隐蔽性等特点。校园“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 “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和不作为”[1]。校园“冷暴力”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作为和不作为。所谓“作为”,是指教师通过激烈的负面言语等显性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如:冷嘲热讽地训斥学生等;所谓“不作为”,是指教师通过一些隐性行为以惩罚学生,如:对学生不闻不问,无视学生的存在等。

近些年来,从福清西园小学的转学事件,到西安某小学的“绿领巾”事件,再到包头二十四中的“红校服”事件等,一波又一波的校园“冷暴力”事件层出不穷。2011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 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2]。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却成为这些多色怪招的创造者,折射出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

2 新世纪教师素养阙失的表现

“素养”一词,《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即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通过后天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和教育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师道德素养的滑坡

教师道德素养,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和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3]。师德是教师素养的灵魂,为师之道,重在师德。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熏染下,学校中色彩缤纷的怪招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映射出师德的滑坡。主要表现在:(1)基本价值观念的错位,职业理想的缺乏。在教师待遇并不理想和社会各界压力的环境影响下,以往的乐岗敬业奉献精神等不再被追求,大多数单纯地认为教师只是一种谋求生计的手段,甚至个别教师利欲熏心想尽一切手段凭自己的地位牟取金钱,如高考作弊事件的发生,即赖于教师的全力配合。(2)对学生尊重的缺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每个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的尊重,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会使学生更有自信和能力。然而,新世纪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讥辱、训罚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基本尊重的缺乏,导致了部分学生人格的畸形发展,如遇事冲动的爆发型人格、遇事怯懦的退缩型人格等。(3)对学生爱的缺乏。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最终是要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当要有爱。这种爱应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平等、持久而高尚的爱,而且要以恰当的完美的形式来显示它。“教育的爱,有时往往体现在我们教育者本人都不一定能够意识到的一些小事上,比如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4]然而,现代的教师又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呢?又有几个试图理解并宽容自己的学生,试图用心去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呢?

2.2 教师知识素养的不足

知识素养是教师素养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教师展现其教育教学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类的通识性知识、所教学科类的本体性知识、教育学科类的条件性知识和教学经验类的实践性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在孩子面前打开科学的视野,不指出哪些地方是尚未被研究的领域,从而引导孩子们用好奇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探索各种奥秘,那我们就只会使孩子们厌恶日复一日消化知识的‘份饭’。”[5]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然而,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冷嘲热讽、歧视等校园“冷暴力”事件的出现就反映出新世纪教师知识素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知识观念更新速度的缓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的时代突飞猛进,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知识,还有动态的超文本知识,即网络知识。时下个别教师仍以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自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不容许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忽视甚至歧视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更何谈向学生学习!这类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在师生互动的具体教育场景中,学生常常会在实际上变为‘非受教育者’,并有可能在实际上充当‘教育者’。师生之间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师生互学’的关系。”[6](2)知识结构的混乱。信息化技术高速科学发展的新世纪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其知识结构也应是复合型的、多层次的。而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是缺少横向的广博(注重通识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的获取,而忽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汲取),就是缺乏纵向的对知识深度和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探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能同时兼得,通常是一专难以多能。

2.3 教师能力素养的欠缺

能力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是指教师顺利并有效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而且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他所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的。”[7]只有学生具备了多种能力,才能自立,才能不断去探索无限的知识。

自2005年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仍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能力素养表现出了种种不足,主要体现在:(1)教学管理中未能与学生间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交往机制。学校的校规中经常是“禁止学生”、“严禁学生”,没有基于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需求,而是从教育者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教育者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意识到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的交往活动。(2)教学活动后未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积极开展教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8]而现实中,一堂课结束后很少有教师进行反思,去总结成功的经验、探究失败的原因,也没有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去积极从事研究,所以很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有的只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4 教师心理素养的缺陷

教师的心理素养,即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角色适应力、心灵感悟力、情绪控制力、心理承受力和教育表现力五种能力上。它是判断个体能否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因此,教师心理素养是教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校园“冷暴力”事件中教师对学生的挖苦讽刺等现象则是教师心理素养缺陷的直接外化体现。新世纪教师心理素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心理压力较大。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 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中,郭秀兰教授通过对149名高校教师进行的调查分析表明教师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众多的调查显示,各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下,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

3 新世纪教师素养的提高策略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较量,而只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创造性的现代人才。因此,提高新世纪的教师素养的质量迫在眉睫。

基于教师自身,第一,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师生主体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我”和“你”的平等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第二,教师应树立个性化的理念,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成才的潜能,要培养自身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第三,应树立教育与生活结合的理念,不仅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即教育生活化,而且要注意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性即生活教育化。第四,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做到知识的专和博、深和广、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完美结合。第五,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呼唤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也应不断提高适应教育教学所必备的能力,尤其是教育反思和研究能力。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做教育的有心人,联系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研。最后,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合理地宣泄调控自身情绪,正确认识失败与成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等。

基于学生个体,要明白新课改理念下个体所扮演的角色及与教师的关系。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自主的学习者,要依据自身状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学生与教师间是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应摒弃以往的教师权威观念,不要潜意识里疏远教师,而要把教师当朋友,去沟通,去尊重,去爱,去信任。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式的教学相长关系,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9]。因此,学生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与挑战教师的知识。

基于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学校环境,建设一支团结互助友爱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处于一种愉快和谐的集体氛围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坦然承认:“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连一天都呆不住。”教师集体间应善于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使集体在个人的凝聚下更强大,个人在集体的庇佑下更充实。其次,应转变评价理念和方式,健全激励机制。我们通常说要因材施教,那么对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也应做到因人评教。对于教师的评价不应只注重学生平均分数、升学率等的结果,而且要依据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做到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合。最后,管理者应该多关心教师,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也要做到以教师为本。对于教师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施予援手,避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及时帮助共同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优化。

基于政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这是教师全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最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的多重角色使得其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大众媒介要真实地反映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教师的压力及其能力的有限性,要避免过度宣传和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总之,新世纪教师素养的提高,非一朝一夕的单方力量所能完成,诚需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和配合。

[1]李勇.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J].中国德育,2007(9).

[2]陈佳慧,向楠.72%受访者希望早日清除教育“冷暴力”[N].中国青年报,2011-10-25(07).

[3]赵炳辉.教师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9.

[4]李镇西.给新教师的建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毕淑芝,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素养[J].外国教育动态,1981(4).

[6]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87-88.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9]唐著斌.论农村初级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Absence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Quality in the New Century——Based on the“Cold Violence”Accidents in Campus

Wu Gaix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re are the competitions of the talents in the new century,so the fostering talents have been an urgent affair.These years a series of “cold violence”accidents in campus have made all the classes think about teachers,and reflected on the absence and quality of teach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ral quality,knowledge quality,capacity quality and psychology quality,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which great efforts are needed by all the classes,including teachers,students,schools and governments.

“Cold Violence” accidents of the campus;teachers quality in the new century;absence;improvement

G451

A

1674-5787(2012)02-0092-04

2012-02-11

毋改霞(1990—),女,山西运城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冷暴力新世纪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