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雷教育思想探析
2012-08-15罗平云
罗平云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弗莱雷教育思想探析
罗平云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弗莱雷是20世纪来自巴西的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及成人教育理论对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但其“教育即政治”、“批判意识是教育走向解放的根本出发点”等观点有一定局限性,应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对话式教学;理论基础;教育思想
1 弗莱雷生平简介
保罗·弗莱雷(Freire,P.)(1921—1997)是“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批判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巴西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弗莱雷于1921年出生在巴西东北部地区的累西腓市,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始波及巴西,1931年弗莱雷一家搬至郊区和农民生活在一起。13岁时,其父去世,他由母亲抚养长大。他的母亲是位性格温顺的天主教徒,弗莱雷深受其影响。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让他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和阶级的差别,也感受到了社会的严酷性。1940年后弗莱雷于中学任教,担任葡萄牙语教师。在这期间,弗莱雷阅读了马克思的作品,这对他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54年,弗莱雷担任社会工业服务社的教育文化部主任,为他后来成人教育中的对话教学打下了基础。1959年,弗莱雷完成博士论文《教育与巴西现状》,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累西腓大学担任教育史和教育哲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弗莱雷开始在巴西东北地区参加成人扫盲工作,积累了不少成人扫盲的工作经验。60年代初期,他的成人扫盲教育的思想基本成形,他开始开展“民众文化运动”和识字教育运动。由于其出色的工作以及长期的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他的解放教育的基本思想的流传,弗莱雷的影响瞬间就从累西腓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很快又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1964年,巴西发生了军事政变,由于弗莱雷的激进思想和行动,他遭到了军人政权的逮捕和监禁,后又被驱逐出境,他从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流亡生活。流亡的经历促使他进一步深刻地思考。1969年,他到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从美国回来后,弗莱雷开始撰写并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代表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由于弗莱雷的教育理论和他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影响,弗莱雷获得了众多知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86年,弗莱雷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育和平奖”。
2 弗莱雷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弗莱雷认为,要从真正意义上解放被压迫者,必须要从政治上解放他们,而要从政治上解放他们,首先须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处境,通过教育认识自身和社会。只有让被压迫者找到了导致自身处境的根源,认清压迫者的本质,他们就会放弃命中注定的思想,从而会为争取自由、谋求自我肯定而斗争。其实,弗莱雷从事的成人扫盲教育旨在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教育,让这些人从文化上解放自己。弗莱雷在经历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后,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在阶级社会,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建立了学校,并通过学校传播他们的思想意识,学校及其教育机构都是处于统治阶层控制下的,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弗莱雷认为,教育就是政治,他认为不是教育使得社会去适应某些规范,而是社会造就了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由什么样的社会决定的,教育是为既得利益者服务的。他认为,在国家实行的所有教育都具有政治性的一面,无论是教学行为还是教育的内容,都不可否认地具有政治性。他甚至认为教育的政治性不仅体现在第三世界国家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具有政治性,有了政治民主才有教育的民主,教育的独立需要政治的独立。在思想基础中,弗莱雷提出了意识化,即意识的解放,也就是通过教育唤醒被压迫者,让其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去创造历史。“他将意识化划分为四个层次,即非转移意识、半转移意识、幼稚的转移意识和批判性意识。在所有的层次中,批判意识是最高的水平,被认为是意识不断唤醒的过程,这种意识发生的过程,即人们对他们从事的活动和周围现实不断感知的过程。”[1]随着人们批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世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弗莱蕾认为,批判意识不是模糊现实,而是旨在揭示现实,它是不能被统治者所容忍的,它所希望看到的是颠倒现实的意识,所以期望统治者能通过批判意识看清自己的行动并去帮助被统治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天真的。批判意识必须根植于被统治者意识中,才能发挥其唤醒被统治者为了自由而奋斗意识的功效。批判意识包括行动和反思两个不可或缺的层面,“只有人类才有实践行动的能力,实践是知识和创造的源泉,批判意识隐含在有关真实世界的批判反思之中。人们为了变革现实,需要以一种革命的方式改革这个真实的世界。”[2]批判意识的形成是以“问题情境”进行的。人们通过将批判意识应用到现实生活问题中进行分析,会看清事物的真相,凭此可以认识真实的社会。
3 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方法
“对话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其本质是围绕客体,师生自由交流不断命名创造的过程。”[2]对话式教育把被统治者的人必须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这一点看得很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通过克服权威主义和令人避而远之的理智主义,视教师与学生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弗莱雷反对传统问答式教学,认为其是一种“驯化教育”或“银行储蓄式教育”,他提倡对话式教学,以期将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获得真正的解放。弗莱雷认为,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学中教师负责教,教师是主体,学生被教,纯粹是客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也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温顺地服从。灌输式教育抵制对话,提问式教育把学生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客体,对话式教育则把他们塑造成批判性的思想者。只有要求进行批判思维的对话才能产生批判性思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认为,学生是可塑造的批判性的思想者,在对人性的理解上,问答式教学抑制学生的创造力,而对话式教学认为学生是有创造力的,鼓励他们对现实做出真正的反思和行动。提问式教育肯定人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存在,是不完美、不完善的存在,存在于同样不完美的现实中。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其真正的根基也正是在于不完美与清醒的认识之中。人类的不完美性与现实的改造性需要教育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对话式教学提出了符合学生需求的,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与灌输式教学方法相反的提问式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是平行互动的关系,彻底否定了问答式教学所倡导的垂直单向的关系。对话式教学所强调的是一种双向平行的对话交流,是以爱的倾注、谦虚的态度、对人的信任为条件的。对话的核心在于反思与行动,行动和反思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反思被剥离了行动,对话只会是空话,行动被剥离了反思,对话只会是行动主义。在这两种情况下,对话都不可能实现,教育也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不是其追求的目标,而旨在对现实的不断改造,更好地理解认识对象。
4 弗莱雷的成人教育理论
弗莱雷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成人教育理论的探索。他认为:“成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人们传授知识,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批判意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教育本身是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并不是目的,弗莱雷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人。通过扫盲,使那些处于被压迫中的人们觉醒过来,逐渐改变他们以前的态度,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以求达到自身的解放。弗莱雷认为,给成人提供的知识,应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产生于人们所处的具体的、现实的环境之中。他甚至引入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文化是社会中人类的行为和结果。是人们相互作用方式,是人们给予这个世界的附加物。文化是普通人每天所做的事,是他们言行举止的方式。每个人都拥有并创造着文化,而不仅仅是那些美学专家或精英人物的专利。”[4]弗莱雷认为,成人教育中的教育方法不应是A对B的教育,而应是A与B的教育。他提倡对话式教学,即实现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纵向传递的局限。教师的任务在于通过对话与学生探讨彼此的观点,而不是通过灌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另外,他还提倡在成人教育中强调实践,通过实践达到对世界的改造。
5 结语
弗莱雷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该思想产生于同为第三世界国度的巴西,具有很多相似的国情,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教育问题。当我们在努力向西方看齐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位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思想。他的解放教育思想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下的应试教育进行反思。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解放教育思想提倡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话语权。传统的应试教育倡导的灌输式教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是主体,上课不是交流,而是宣读;学生是客体,认真地做笔记,反复记忆,去存储教师上课内容。在教育内容上,现行的应试教育所教授的内容完全脱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教育内容成了为高考服务的一部分。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应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不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来转,应改变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脱离的现状,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呈现一种辨证统合的关系。让教学内容更富生活性,与现实相联系,注重实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使教育内容更富选择性。弗莱雷的被压者的教育学理论让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有了更多的思考,只有实现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才能改变自身不利的处境,保持社会不同阶层的合理流动,对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其存在着不少偏激之处。他一再强调不存在中立的教育,要么就和压迫者站立在一起,要么就与他们相对立。这会导致过分简单化的分析,政治色彩过于浓重,他直接将教育和政治等同起来,夸大了教育的政治成分。他甚至认为只要人们具备批判意识,就能实现人类的解放,这具有幻想成分。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其观点。
[1]李贤智.论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5-107.
[2]邓凤.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解读[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4-6.
[3]范兵.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解读[J].成人教育,2010(6):33-35.
[4]巩红丽,何光全.弗莱雷成人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25.
Research on the Freire Thought
Luo Pingyun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Freire is an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Brazil’s educators in 20th.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ialogue teaching,inspiration from adult education thought on its theoretical basis.But there are some limits in Freire thoughts,such as “Education is Political”.So we should absorb the essence of his thought in order to reform our school education.
dialogue teaching;theoretical base; educational thought
G641
A
1674-5787(2012)02-0064-03
2012-03-02
罗平云(1986—),男,重庆丰都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