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15张继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校园

张继敏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张继敏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高校的灵魂。它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结果,是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校园文化的基本含义

1.1 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定义。目前人们最常用的是《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定义。《辞海》中的定义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阐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子系统,是和学校相伴相生的,有学校的地方就会有校园文化的存在,它是文化与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校园的折射和反映。然而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学者们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潘懋元先生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2]。也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师生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群体心态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它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媒体文化等方面。”[3]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和继承所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可以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1.2.1 校园物质文化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里的物质层次的东西,是由校园内人员所处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物质设备和环境构成,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在校学生老师学习生活的物质依托。校园物质文化以最明显的方式表现着校园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精神、不同风格,是其他文化形态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例如建筑、雕塑、图书馆、科研设施等。

1.2.2 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院校运行的内在机制和依据,是院校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应共同遵守的制度、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对学校的运作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其保证了院校教学和生活有序健康地发展,明确表明了一所院校所倡导和反对的东西,体现了高校的价值取向,它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

1.2.3 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和意识层面的内容,它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凝结了校园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精华,深刻影响着后人,是校园文化最高表现形式,引导制约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它包括校风、学风、使命、办学理念等方面。

1.2.4 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高校广大师生在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规范下,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精彩、方式最灵活多变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对师生产生作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最直接明显的部分,具体包括学术文化、社团文化、师生的日常行为等。

2 校园文化的特点

2.1 时代创新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一个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年代院校校园文化表现出来的特征各不相同,它紧跟时代脉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同时院校的创新的任务和使命决定其要在现时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因此,院校校园文化既具有某一时代特征的深深烙印,又在对过往文化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文化。

2.2 教育性

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生活在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在这一环境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2.3 开放而又封闭性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存在于校园之中,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与社会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必定与其他文化相接触,受其影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校园文化又具有封闭性,它是建立在在校人员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存在于校园之内,具有排他性和群体性。

2.4 高雅灵秀性

不言而喻,院校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老师和学生相对于一般场所的人而言,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都比普通大众高,而且学校又是教授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场所,这就决定校园文化会更具有高雅性。灵秀性是指大多高校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远离市区,傍水依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恬静舒适,适合学习的场地。

2.5 多元素性

校园文化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存在,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既有通俗的娱乐文化也有高雅的艺术文化。按上文中的叙述就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同时院高校又是文化交流集散的重要地方,很多国外的新知识从这里流入中国,并且通过留学、学术交流等方式把中华文化传播发扬出去。

3 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校园文化建设相对封闭,不利于文化交流

与其他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发展历史有限,同时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又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缺乏对高职了解的兴趣,甚至有对立的态度,导致学校缺少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互动。同时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思想的差异、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国际间文化交流贫乏,致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同类院校的水平。因此,高职院校与校际之间、社会之间、国际之间的交流还存在隔阂,交流不够充分,如此形成的封闭性校园文化不利于校园文化交流与建设。

3.2 千校一面,个性不突出

纵观各院校发展的历史,院校的发展到了逐渐由多样性走向了模仿统一,大都向着国内国际名校看齐。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后,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许多院校甚至在专业、校训等方面都出现了雷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历史、特点,盲目地跟风,最后导致学校没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缺乏个性,核心竞争力减弱。

3.3 校园文化建设厚此薄彼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物质文化建设也有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建设则处于核心地位。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校园进行装修建设时,投入大笔资金搞建筑、修假山,一味追求气派和规模却忽视了具有隐形教育功能的精神文化建设。领导者错误地以为只有这些实际看得见的东西才能为学校树立好品牌、好形象。校园文化建设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厚此薄彼不仅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而且影响到校园文化整体功能的发挥。

3.4 领导重视不够,导致校园文化贫瘠

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充分,忽视了环境育人的作用,只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一种形式来应付,在物力、财力、人力上的投入都远远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保障,更满足不了师生学校生活的需要,导致校园文化贫瘠,缺乏文化氛围。再者,高职院校发展历史有限,文化底蕴不厚,校园文化建设更是雪上加霜。

4 解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途径

4.1 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校园本是一个对外开放充满生气的地方,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传播的发源地。因此,高职院校应打破封闭的现状,积极主动加强对外开放,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学校的社会活动、派遣留学生、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主动走出去,与各高校、社会、国际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发扬自己的特色文化,提高高职的社会地位和国际知名度,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接触到各种新旧文化,不断吸收国内外校园文化的精华,引进吸收,兼容并蓄,以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发展。

4.2 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文化不应该是千校一面,缺乏属于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由此而形成的校园文化必然各具特色,这也是高校魅力所在。单纯地效仿跟风,不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就会致使校园文化缺乏个性,失去光彩,导致高职院校缺少核心的文化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建构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4.3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平衡发展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所高校看得见的资产,但是精神文化是每一所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高校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它制约着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文化积淀,对在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功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坚持把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合理投入,平衡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协调统一发展,构建和谐默契融洽的校园文化。

4.4 领导高度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重点位置

文化贫瘠不仅导致高校人心涣散,凝聚力不强,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就不利于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4]。建设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是高职院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领导者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身作则,加强领导监督的力度,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抓住重点,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1]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36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0.

[3]康丽珍.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7.

[4]杨树兵.民办高校发展战略和政策需求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之视角[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63.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Jimi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colleges are built,and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ity.It is the result of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and is the inner power of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and spiritual faith,and is an embodiment of school’s concep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718

A

1674-5787(2012)02-0121-03

2012-03-05

张继敏(1987—),女,安徽蚌埠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物质校园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