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2012-08-15邓美秋
邓美秋
(重庆教育学院 经济贸易系,重庆 400067)
基于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邓美秋
(重庆教育学院 经济贸易系,重庆 400067)
职业教育的发展随市场需求和企业转型而发生变动,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人才模式的变革。文章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从复合型知识结构建构人才培养前期、中期和后期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进行研究。
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
0 引言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1]。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需要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时需要不断创新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指引,不断完善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内容体系。
1 复合型知识结构
从传统的知识结构出发,最合理和最优化的知识体系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达到一定的专门知识和知识层面。因此,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是集知识结构、文化素质载体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如何满足企业对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充分考虑人才就业的环境和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真正从社会发展和职业规划出发,制定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2]。
高等职业教育应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将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应通过市场调查与反馈,建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知识培训体系,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另外,教育者应进一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通过新型的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型实践教学探索,进而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 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是以实施“基本知识+岗位技能”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以经济、计算机为辅助手段提高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复合人才。这种“基本知识+岗位技能”模块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建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此,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与其他专业相近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相互纽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左右驰骋的知识网,该网络型的培养结构要求在一定层面上具备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3]。
教育者在制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成为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生产技术骨干;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捕捉信息、沟通信息,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较强的公关、社交、谈判能力。为此,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时,需要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一定的经济分析判断、计算机查询与分析能力以及岗位技能胜任能力与今后的工作岗位进行衔接,这样才能有效依据社会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按照企业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根据目标提出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业毕业生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而根据实际、实用和实践原则,架构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注重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实施多证制,通过教改实施、质量信息反馈、方案优化,培养财务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5]。
2.1 复合型知识结构建构人才培养前期
学校需要从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市场和企业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招聘的要求,预测本岗位所需人才在未来几年内所需具备的各项复合型能力,根据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6]。近期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决策能力,即对未来实现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第二,创造能力,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敏锐的创新精神、批判继承和开拓创新精神、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第三,社会交际能力,即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第四,操作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依托工作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包括迅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五,组织管理能力,即成功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第六,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通过自我承认法、树立信心法等途径实施;第七,职业能力技能储备能力,即拥有职业证书、资格认证、专长技能的素质拓展能力。
2.2 复合型知识结构建构人才培养中期
在中期阶段,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从其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进行素质结构人才的培养。身体素质即个人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即个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心理素质即事业心责任感、创新意识、权变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气质类型和领导风格等。如何从复合型知识结构出发进行学术素质的架构,需要从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应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包括面授、自学、讨论、社会实践等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教师应根据各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考试、考查、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真正掌握本学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理论与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复合型知识结构培养的特殊性,尝试性地开展分阶段培养目标体系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总体培养目标按照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及便于评估的原则,分解为一个一个便于细化和考核的阶段性目标,并由此确定阶段性的关键能力,以各单一目标完成的积累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在进行单一适应性考核的同时,还应针对职业教育学生技能性要求和复合型知识的要求,采取多样性、多元化的实践性技能考核方式,以考促学、以考带学,动态化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适应性考核。
2.3 复合型知识结构建构人才培养后期
在后期阶段,教师应尝试进行教学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顶岗实习机制改革,例如网络化、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我院在教学管理机制中,依托复合型知识结构拓展的要求,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管理标准化体系、教师学术科研奖惩体系、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毕业生追踪调查评价信息反馈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体系。这些管理体系纵横交错,在一定范围形成网络合力,组成了我校网络化、多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在顶岗实习机制上,我们逐步探索“N+1”型顶岗实习机制,将原有的学校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机制尝试进行创新,将学生原来在校培训的环节拓展到企业,在原来校内进行实训期间的部分实训项目转移到企业中进行实施。与此同时,探索企业实训环节的一些项目转移到学校实训室进行,引入企业工程师和实训讲师,将真实的工作流程在相应的现场模拟或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演示,使教学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按照具体的现场进行相应技术岗位标准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学习。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培养的学生更接近生产和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逐步深入,构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结构还需要考虑知识结构的异动性和有序性。知识结构的异动性来源于知识结构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经济和教育不发达阶段,知识结构相对而言较为简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担当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任务的学校需依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充实、提高。知识的异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可变性。知识结构的有序性通常是指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到高,从核心到外围。由低到高即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术知识,这要求知识由浅入深地积累,逐步提高;从核心到外围即在核心知识确立的情况下,将与核心知识相关的知识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核心知识的中心作用。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渐进性,这要求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在成为合格的职业者的同时还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序化结构。因此,与岗位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将进一步深入和具体。
综上所述,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引导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需要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相关具体措施予以支撑外,还需要考虑突出行业特征、岗位特征和地方特征以及五种能力的培养,用以增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通过学校与行业、理论与实践、学历与培训、数量与质量四个方面的结合,综合体现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深化职教人才培养改革创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18/c_121098652_2.htm,2011-10-17.
[2]韩丛耀.多层次,实战型,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41-144.
[3]孟成民.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02-104.
[4]杜天笋.转型升级背景下涉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34-36.
[5]丁淑芹.高等院校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J].会计之友,2010(15):114-115.
[6]吕小艳.人才学视野中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0(7):144-147.
Train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Based on the Compound Knowledge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ng Meiqiu
(the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Chongqing 400067,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varies with the market demand and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technical talents requi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talents based on the compound knowledge struct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phase,metaphase and anaphas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the finance management personnel as an example,which does help to take measures of furth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 research.
financial management;compound;training personnel
G712
A
1674-5787(2012)02-0118-03
2012-02-20
邓美秋(1977—),女,重庆市人,讲师,从事项目管理、教育管理等研究。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