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杨 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 华

杨华/额尔古纳市第二小学(内蒙古呼伦贝尔022250)。

创新属于时代进步的必然需求,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处。小学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单是要积极拓宽学生的一般思维,关键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勇于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

一、创新与小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

创新指的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进行的创造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特点是变革、进步和超越。透过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创新是所有人类活动的核心,是人发挥本质力量终极表现;透过人的生命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创新属于一种最具价值的人类生命活动形式,它促进了人从当前的生命水平朝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前进。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创新,它是人对世界当前水平的超越,又是人对当前生命水平的超越。

创新一方面可以从社会群体意义出发来考察,另一方面可以从个体意义出发来考察。所谓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指的就是个人以一种探究的态度创造出个体水平上的新的经验,评价其新与不新不是以社会上规定为标准来实施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将创造性归类为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大类:第一类指的是科学家、艺术家、天才人物的创造性;第二类指的是人人都有的行为与经验,但不一定得到社会的认可,仅仅是他们自己能够感到其是有价值。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关键之处不仅在获得某方面的专门能力,还在于提高全面的、综合的基本素质,在于培养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大纲指出:“要帮助学生从小夯实数学的初步基础,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显然需要教师不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学会思维、学会创造。课堂教学,最终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向、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教会其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以后的道路奠定优良的基础。具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掌握条件的变式和结论的延伸,能够解答某些答案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初步养成能够变换思路的能力。

(二)小学生创新能力

人要顺利地、成功地的做完某一种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行动方面基本条件,这种必备的基本条件被称作能力心理特征。简单来讲,能力指的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通常是指发现新事物,透露新规律,取得新成果,创造新理论,创造新方法,创造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等取得新成就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此类能力可以创造对人类有意义的新成果,做出对社会有价值的贡献。

在学校的教学背景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主要应该指的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即小学生在个人的心理水平上去创造出某种“不存在”的东西。小学生的创新,就是开发自身潜在能力这一层次上的创造性,即实现自我的创造性。凡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而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上我们都能够将其理解为创新。其创新活动与结果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直接显示其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提到:“小学数学是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创新

在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其具体指的是要依靠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一体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习惯,改善教与学的效率,完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围绕教师展开的,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单向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创新能力没能得到提高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营建了一种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发动机,问题的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并不一定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毫无疑问地都包含了问题的解决。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出发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依托,指引学生发挥个人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建特定的情境,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磨练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以问引问”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造成其认知上的矛盾,激起其强烈的探究欲望,用自身的智慧将问号转化为句号。如在讲授“直线和线段”时,教师先随便画出一些线,然后提问“你能将这些线分成不同的种类吗?”学生努力思考,想出了诸多了分类方法。教师将上述的方法展示后,再提问“针对这些分类方法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经过思考后,激起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对有意义的问题有“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还能够如何分类”,“是否能够更第二次分类”,“分类后各类线都怎么称呼”,“各类线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分配问题去探索、讨论,最终得到答案。学生在教师有安排、有条例的指引下,陆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具体来讲就是不受当前的常规思路的限制,从而探究全新、独特、新颖的解答办法来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帮助其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敦促学生勇于提问,培养学生产生质疑的勇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来布置训练例题,为学生营造宽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讲解比的内容时,规定比的后一项不可以为0,但足球比赛中却经常出现1:0、3:0等,这就可以被用作教学材料。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了解重点的所在,并且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努力思考,帮助其培养创造思维。

(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而,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地开动思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定要摒弃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思想,做好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民主的转变,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互相合作,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简而言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的是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教材等全部教学手段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虽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微弱甚至无关紧要了。相反,教师是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是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实现的外部保证。

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应该要谨记以下几点:第一,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当前的水平,要把自己的教学起点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例如,在讲解“亿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时,笔者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曾经接触过此类大数,就让学生先尝试着去读这些数,再相互沟通,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指导;第二,细心计划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得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乐趣,在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情况下,考虑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比较死的东西转化成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其中的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活动;第三,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较多的动脑思考时间,多一点沟通交流的机会,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一定要努力变革,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营造优良的思维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科学的启发、引导下,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1]杨素红.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学科教学在线,2009,(9)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7-381

中图分类号:G72

B

1671-6531(2012)11-0154-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