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

2012-08-15郭一鹤温薇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人文文章生活

郭一鹤,温薇迪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

郭一鹤,温薇迪

郭一鹤/长春教育学院教师(吉林长春130061);温薇迪/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教师(吉林长春13001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也提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不但在各种各样的考场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非常重要。要想上好语文课,就要注重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对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对作品整体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于它的字词句段篇章。这既包含对语文教学内容整体的把握也包含对细节的关注。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些内容都不能放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把握这种学习方式的精髓,而是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阅读原文,自己理解原文,自己提炼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精彩的部分,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能力,常常会犯一些类似被某一句话或某一段描写所吸引,而忽视了文章其余内容的错误。这就忽视了整体而过于强调细节了。而且一部分小学生不像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没有太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耐心,小组讨论时也常常各说各的。这样,其实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细节。这种无序状态损害了文章的整体性。文章的整体性被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自然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教师哪怕适当牺牲一部分所谓的自主探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多加引导。时间长了,学生开始逐渐懂得将整体与细节结合看待了,教师再逐渐放手,循序渐进。这样一来,学生潜在意识中的大局观和条理性、层次性也会逐渐树立起来,这对他们以后的自主探究也有好处,包括对他们以后自己独立阅读甚至是学习其他学科都有帮助。

二、注重对作品内涵的挖掘

《文心雕龙》有云:“情动而辞发”。作者在写文章时,必定是先倾注了情感,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细想,而这种思想很多时候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或者不仅仅是字面简单表达的那些,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掌握。随着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团提高,我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在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品的人文性的时候毫无问题。但是我们的难点,是如何如把作品沉厚内涵中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一面分享给学生。我们的课文,虽然是按照小学生的标准选择的文章,但是毕竟很多作者的的水平是远远超过很多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因此,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放得太宽,学生就容易浅尝辄止。这样,文章内涵被忽略,语文教学的人文一面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现在的孩子,很多对所谓的“大道理”有排斥甚至逆反心理,至少是不爱听。因为这个原因,在分组讨论或者自主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同组的交流对象可能不愿意接受或不认真理解。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站出来,在总结或者引导的时候,对有深刻内涵的文章着重解析。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是相信甚至只相信老师的话的。很多东西从老师的口中说出来,会更有说服力。同时,教师的水平当然远远高于学生,从理解水平、语言能力来看,教师对作品内涵的阐释无疑更为优秀。这种更加优秀的理解和阐释,自然更容易走进学生心里。

三、注重对学生视野的拓宽

很多人包括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叹,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了,懂得多了……其实未必,至少可能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明显。现在的学生有了网络、图书等更加丰富的资源,确实掌握了很多前沿的东西。可是我们要看到: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一些生活中基本的常识和常理上比从前的学生更为欠缺。他们只是在知识的类型方面向所谓的“高精尖”转化了,在一些基础的东西上,较以前的学生很可能更为不足。这不但是很多学生的问题,也是很多年轻家长的问题。因此,也有人说,他们脑子里时尚新潮的东西多了,但是人情味淡了;会上网订餐了但是不会做饭了。

而语文作品中的人文性,或者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不是多么前沿多么时尚多么炫目的东西,是那种最基础的、最朴素的、最原始也最平常的内容。这些基础朴素的知识,是人文精神得以立足成长的根基。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拓宽学生视野,就是指让他们更多看到人性中朴素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理解生活中简单而重要的常识,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建立在朴素感情和简单生活之上的人文情怀。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暂时忘却电脑游戏的酣畅感觉而试着体验春耕秋收沉淀喜悦;试着让他们熟悉日复一日的枯燥课堂生活但也熟悉年复一年的枯燥而有乐趣的点滴平凡生活。语文的人性化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性,不只向上拓宽他们对高端生活的视野,也向下拓宽他们 对平凡世界的视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因素,因为只有这样,人文这颗种子才能真正埋在他们心里,渐渐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虽然我们不能在教学的时间把他们带到街头去更多接触生活的点滴,不能把他们带到社会去更多体验这世界的情感,但是在教学中,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课堂、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阐述、对文章背景的铺垫,我们可以在教室和他们的脑海中为他们拓宽出一片小天地。

四、注重对学生体验的引导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的很多环节,是学生自己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我们又不提倡父母过多地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内容,所以现在出现一些趋势,就是学生在面临一些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选择简便快捷的方法。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学生上网搜索,第二天课上用搜索来的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这种方法不能说完全不对,网络搜索确实是简便而快捷的方法。但是,我们提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一个被学生自己忽略的内容——体验。网络或者其他的方式整理来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数据和结果的堆积,并没有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去,而我们重视的人文性恰恰是需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并接受的。举例来说,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不能简单地让他们知道父母付出了多少。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哪怕只是体验一些简单的生活细节,他们才会明白这种字面上的辛苦实际是什么滋味。明白了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才能很好地开展。而要想让学生注重生活中自身的体验,我们要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多加引导。比如不一定每次让学生收集资料,都以收集得最多最好为标准。有些学生在面对一些和生活有关的问题时,自己动手去收集资料。可能搜集整理上来的东西粗糙而又乏味,但是也值得表扬。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学生会加深体验,会获得在书本上和电脑前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感受。学生对身边人情事故的体验增加了,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好了,我们的人文性教育也就更加接近成功了。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类学科。如果说理工类的学科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人文类的学科除了同样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树立学生的人文思想、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是我们自身的职责之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和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情。

中图分类号:G72

B

1671-6531(2012)11-0147-01

:郭一鹤

猜你喜欢

人文文章生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文绍兴
生活感悟
人文社科
无厘头生活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