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2012-08-15谢丽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游艺民俗旅游蒙古族

谢丽梅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人文与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浅析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谢丽梅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人文与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蒙古族在数千年游牧文化和北方草原气候、地理条件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艺文化,成为一种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潜力.本文将介绍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游艺民俗,并提出将其进行旅游开发的一些构想.

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游艺作为一种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是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富观赏性、最具参与性、最有娱乐性的一种,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旅游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业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并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传承和集大成者的蒙古族,在千年游牧文化和北方草原气候、地理条件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浓烈草原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游艺文化,它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人们的要求,深受蒙古族人民及其他民族的喜爱.而同时它又再蒙古人民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开发与它得天独厚的神奇吸引力还很不相称.它应该有着更广阔的开发空间.因此研究蒙古族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蒙古族游艺民俗的神奇吸引力

游艺民俗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一般而言,游艺民俗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世代生活在广漠的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过程中,在其特有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游艺民俗.大气磅礴、雄壮威武的户外竞赛类活动和智慧诙谐、意趣盎然的日常娱乐类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或激扬壮烈或婉转欢快的乐曲则伴随着活动的始终,这些就是蒙古族游艺民俗的神奇吸引力之所在.

反映蒙古民族的劳动生产、生活状况及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日常娱乐活动偏向于智能竞技.如玩法类似于国际象棋的蒙古象棋是那达慕大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蒙古族日常的文艺娱乐活动.这种游戏历史悠久,棋子材质多为红木、桦木、红松和杂木等,与棋盘都被涂成黑白两种颜色.传统的蒙古象棋赛制因地而异,198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其比赛规则.又如噶啦哈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游戏之一.噶啦哈也被称为沙哈,是用羊或其他动物的髌骨制成的玩具.噶啦哈玩法多样,例如,掷沙英即游戏者将四个噶啦哈掷出,根据掷出各面的组合判断胜负,其他如抓沙格、抢噶啦哈、吃朝包、射宝哈、吃青蛙、射噶啦哈、嗅噶啦哈、赶马、射哈乐加等.这些游戏将蒙古族的生产生活特点融入其中,同时也在游戏中锻炼了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智力、技巧、耐力.

大气磅礴、雄壮威武的户外竞赛类活动偏向于体能竞技.蒙古族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英勇彪悍的民族性格,也在对抗自然的狩猎游牧生活中,创造了体现民族特点的体能竞技活动.被称为“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是那达慕大会上最吸引人的竞技活动.蒙古式摔跤蒙古语全称“博克摆日拉都呼”.在草原上,上至古稀老者下至稚嫩孩童,几乎个个都是摔跤好手.蒙古式摔跤历史久远,而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民族体育运动的一个固定比赛项目.参加摔跤比赛的人数必须是 2 的某次乘数方. 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参加人数多少要根据其比赛的情况而定.大型比赛参加人数为512人或1024人.中型的128人或256人,小型的32人或64人.比赛的胜负采取单淘汰制,民间赛事无时间限制.参赛者的任何一个部位触地为负,一跤定胜负.每轮淘汰半数.赛马是蒙古族传统娱乐项目.蒙古族自古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素有“马背民族”之美称.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马、赛马更是蒙古族拿手的本领.赛马分为快马赛、走马赛和马术,比赛过程极具观赏性.射箭也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蒙古族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蒙古族射箭比赛不分男女老少,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射箭比赛分为骑射、步射两种,骑射又分为快马直射、后翻中射、抢射、花样射和簸扬射等.步射比赛的参赛资格不高,只要八岁以上身体健康并掌握射箭基本技术、遵守射箭规则的人均可参加.

此外,蒙古族还有赛骆驼和赛布鲁的传统竞技项目.赛骆驼有赛跑和骑射两项内容,可参与性较强.布鲁,蒙古语意为投掷.布鲁为木质,长约80厘米,头部弯曲想镰刀.内蒙古东部地区较为流行,投掷方法类似于掷手榴弹,可以锻炼力量、速度、灵巧和准确性.

蒙古族歌舞更是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或高亢嘹亮,或低吟回荡,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既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也让人在其乐曲中体会到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的深沉、热情、欢腾、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享受到高度的艺术盛宴.

茫茫草原养育了热情豪爽的牧人,也孕育了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久负盛名的蒙古族舞蹈节奏欢快、舞步潇洒,如传统的马刀舞、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的民族特质.

蒙古族乐器种类繁多,如胡笳、朝尔、四胡、二弦、三弦、四线、火不思、蒙古筝、蒙古鼓等.在众多的乐器中马头琴算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首雕有精美的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低沉婉转,如诉如泣,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千年草原上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游艺民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而在传统的旅游内容和景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的情况下,开发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则正适应了旅游发展的需要.

2 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建议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699.39万人次,年均增长7.35%;旅游业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蒙古族的游艺民俗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把“充分挖掘内蒙古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草原文化和民俗体验旅游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导向之一.

目前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在内蒙古各地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那达慕大会,展示了蒙古族的竞技民俗;歌舞剧《鄂尔多斯婚礼》在多处旅游景点演出,表现着蒙古族的婚礼习俗以及蒙古族的歌舞;还有在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旅游活动,在阿巴嘎旗组织开展的“草原婚礼”旅游项目,在正蓝旗推出的“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元上都遗址探秘”活动,通辽举行的赛马节,以及各种类型的洽谈会和在各景区景点或宾馆餐厅中的蒙古族歌舞表演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游艺民俗的主题形象,展现了蒙古族璀璨的民间文化,也增加了旅游收入,但是有些活动持续时间短,而且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生环境,展现给人们的往往只是一些残缺的精彩.

因此,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游艺民俗旅游开发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能很好的体现蒙古族文化的精髓.游艺民俗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孕育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但在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却普遍缺少展示日常生活的内容,有的严重商业化和形式化,特别是各景区景点的民族歌舞表演更带有浓重的商业色彩,只重“形”似而忽略“神”似,只重形式而忽略内涵.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已开发的多限于现有资源的简单利用,文化含量和空间含量不足,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其次,开发中存在歪曲民族本意的倾向.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在继承了古代草原游牧文化的基础上,还大量吸收了欧亚诸民族文化,把草原游牧文化推向顶峰,创造了适应于草原自然环境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因此其游艺民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镌刻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这使开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加之从业者整体水平不高,对游艺民俗传统缺乏应有的理解,对蒙古族的历史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其深厚的民族精神,所以对蒙古族游艺民俗文化内涵很难把握.

再次,开发中缺乏可参与性.在蒙古族游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可参与性体现不够,缺乏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其中的旅游产品.无论是那达慕大会还是歌舞表演仅限于旅游者观赏,演者自演,观者自观,很难使游客参与其中,从而减弱了产品的吸引力.蒙古族游艺民俗是民众生活的体验,它的突出特点是淳朴性和乡土性.所以,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按照游艺民俗原生态的方式来展示,从而给旅游者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的心理感受.

鉴于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笔者建议在进一步开发该资源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游艺民俗本身的魅力就在于民俗旅游资源中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开发者应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还应该从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学等多角度来研究蒙古族游艺民俗,发觉文化内涵;在开发蒙古族游艺民俗旅游项目时,开发者应着力创造和实现一种文化氛围,让旅游者在参与游艺活动时,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二)着重考虑游客的参与性.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游客为中心.通过观赏游客固然可以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让游客置身于蒙古族游艺民俗之中,亲自去体验蒙古族的乡土民情,更会让其流连忘返.例如,蒙古族的日常民间游戏等玩法多样又简单易学,对其进行适当开发可以使游客为之着迷.

(三)适当进行专题性开发.针对某类旅游者的需求,或旅游者的某一方面需求而实施的专项开发即专题性开发.在开发蒙古族游艺民俗过程中,可以针对潜在或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需求进行专题性开发.例如,为满足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拓展训练的需要,可以开发草原或沙漠生存训练游;再如,开发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夏令营、冬令营基地,让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蒙古族,同时也锻炼其意志品质.

(四)与各种旅游资源协调开发.应将蒙古族游艺民俗与自然、历史文化景观协调开发.把文艺表演、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以及各种物质文化载体纳入到相应的旅游线路之中,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予以表现,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吕琼艺.关于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4〕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F59

A

1673-260X(2012)10-0040-02

猜你喜欢

游艺民俗旅游蒙古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游艺大转盘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