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创新研究
2012-08-15王跃飞王彦长
王跃飞,王彦长
(1.铜陵学院a.学报编辑部;b工商管理系,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安徽省发展低碳农业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
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俯瞰我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当前我省农业发展的关健时期,意义尤其重大,为“十二五”我省低碳农业发展寻找创新路径,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这将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受化肥、农药严重污染的耕地超过133万公顷。根据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耕地是安徽省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有限的后备资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肥力不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了安徽省耕地资源质量。安徽省人均耕地面积由1951年的2.93亩锐减到2001年的1.02亩。在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土壤被污染、有机质在下降;由于水源污染的大量排放,水域生态也处在环境日益恶化当中,近年来我省水生生物成体繁殖率和幼体成活率急剧下降,长江鱼类资源种类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10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53种,淮河鱼类种群由以前的73种减少到现在的39种。部分水产品内残留着烃、砷、镉、汞、农药等有毒物质,其后果将导致水域生态功能的丧失,因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更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我省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含量约为1.63%,处于较低水平;约55.2%的耕地缺乏氨素,70%的耕地全磷含量处于缺乏和严重缺乏状态;全省土壤全钾与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中等水平。全省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壤盐渍化和潜育化。多年来经土壤改造,情况有所好转,但土地存在隐性退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不良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如薄膜的广泛使用致使土壤盐分失去充分淋溶;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频繁焚烧作物秸秆,农药施用量过大且品种多而杂等等。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循环农业作为支撑,中共中央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四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可见,发展低碳农业,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加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已陷入了新的困境。我们知道,在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产、供、销各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链。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破坏了原有物质循环的平衡与稳定,最终使农业生产活动成为一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可见,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现阶段,发展低碳农业,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发展低碳农业,一定要突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突出绿色农业产品的开发,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发展低碳农业,以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为基本特征,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减少,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此是可持续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
据有关资料,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
我省是农业大省,不认真研究农业的发展道路将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全国来看,发展低碳农业是摆脱我省农业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我省农业竞争力,加强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健战略。
二、目前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省低碳农业从不同角度加大了发展力度,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很多发展经验,但从低碳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来分析,目前还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浅显化,经营粗放式
我省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够,还处于浅显化阶段。农业生产粗放式经营,生物质肥料、生物能源的收集动力不大。我省处于东部内陆地区,江淮之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农作物生产规模大,用肥多,而且大都依赖化学肥料。这就势必导致了许多在过去农村求之不得的生物肥料缺乏动力收集而造成新的污染。大量的农业秸秆被烧掉、沤掉,污染了大气。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治理。
(二)政策配套不够全面,发展空间有待扩张
从目前来看,我省低碳农业发展政策体系配套不完善,发展空间受制约,缺乏进一步支持低碳农业生物质燃料生存发展的空间。从收购体制上讲,粮、棉等其他农产品都有着完善的收购体制和收购政策,收存体制网络遍布全省各地,已延伸到乡村,贷款方面也有不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农业银行、发展银行成为金融支撑,但是就现状来看,在新的能源危机、低碳减排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倾斜体制,急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资金投入力度欠缺,税收优惠面偏小
从近几年来看,我省在低碳农业的投入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省低碳农业的角度来分析,资金投入的力度还是有所 欠缺。资金是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低碳农业的发展力度是要打折扣的。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低碳农业发展属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资金不可缺少,一定要有很多资金的投入和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发展力度和步伐。从税收来看,现阶段的优惠面还小了一些,税收手段还偏于单一,这就需要通过税收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来促进农村环保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经营模式滞后,设备和技术不过关
从全省来看,目前我省低碳农业的技术和经营模式滞后,技术不过硬,设备不过关。为解决农业物质燃烧造成的污染问题,各地千方百计地想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秸秆发电是一个好路子,但存在着收集成本、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高的问题。秸秆还田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严重的病虫害产生,在增加农药使用量来克服的背景下,又威胁到食品安全。沼气虽然推广力度很大,但存在着季节性问题始终不能成大气候。虽然有关部门不断的加大投入,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既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沼液沼渣还可替代化肥农药,为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创造条件。但近年来又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经营模式滞后确实制约着低碳农业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成熟的思路和相当规模的实践。如何找出一条适用我省实际情况,又有明显效益的低碳农业发展发展路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索。
三、加快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低碳经济进农村的宣传,提高农民低碳意识
我省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提高农民的低碳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农民有低碳农业的理念,在思想上主动接受低碳观念;其次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节能降耗。要意识到降低农村碳的排放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要进一步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推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制度上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
要研究发达国家低碳农业的先进做法,加强对国内外低碳农业先进经验的学习推广,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的新路径。从政策法规角度来看。要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我省应加强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鼓励公众使用绿色材料,倡导低碳经济。
(二)大力发展微生物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的道路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循环农业要走科学化地域化的发展道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目前来看,我省要大力发展微生物产业,以前我们对微生物资源认识不够,也利用不够。以后要加强对沼气和食用菌的进一步研究,加大发展其广度和深度。不仅要加强现有沼气的管理,还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对沼气工程的投入,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沼气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还应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对食用菌培养基材料的研究;要进一步研究我省江淮以北、江淮之间和江淮以南等不同地域的高产优质高效培植技术。发展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提高我省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九节一减”
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要努力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要围绕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以北、江淮之间、江淮以南的地域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新能源。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我们看到,农村发展低碳的条件已经成熟,各地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
我省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粮、减人。
从全省来看,要鼓励探索复合型立体化农业。要实现节地、节水、节肥,就要尝试探索藕鳖共生、菱蟹共生、藕鳝共生等农渔结合模式;还可进一步扩大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促进土地的保护和修复。要努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多方位地发展节水型农业,以有效地节约水源。
要强化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的观念,进一步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要创造条件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利用风力发电、秸秆发电和太阳能;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以净化环境,增加农业收益。各地要提高农田土壤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加碳储量。可以通过推广秸秆还田和少耕、免耕等措施来保护耕地。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比如,可在秸秆还田、秸秆喂畜、秸秆生产板材等方面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强管理,着力完善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从长远看,低碳农业的发展,不能指望个别农户的响应,应从各方面理顺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管理。比如集约化生产,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来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农村环境整治面广、量大,在加快推进整治的同时,必须着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来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果,使环境保护日常化、制度化。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势单力薄,亟需政府及社会给予大力扶持,要把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农业、低碳农业方向引导,保障低碳农业取得规模效应。当前,要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扶持资金和贴息扶持,重点扶持产业基础好、低碳理念强、群众欢迎、带动性较强、市场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加强创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我省大江南北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要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创新服务模式。要按照各地农村不同特点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策的分析研究,充分做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策划,加强良种良法的优选,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强肥料、药物、饲料等资料的选购和创新。加强创新,是我省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要不断提高种养加工水平,分析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而寻找不同农业作物的共生模式,培育新的共生环境,想方设法优化农业生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物流业,加强农产品的流动,因为畅通无阻的农村物流产业,也是我省现代循环农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
[1]季昆森.对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1(3).
[2]李志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田心普,林振衡.低碳高效农业模式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0-08-10.
[4]舒 涵.低碳农业趋势所在[N].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3).
[5]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
[6]陈 莉.低碳农业经济: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
[7]姚 飞.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6(10).
[8]潘成荣.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4(1).
[9]台建明.安徽省重点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10]宛永红.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在安徽生态省建设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8).
[11]石言弟.法德两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 ,2011(1):10.
[12]蒋高明.耕地变“黑”:捕获大量温室气体[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3).
[13]王实.建设“低碳新农村”的初步思考[J].农村经济,2010(11).
[14]章力建,朱立志.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