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策略研究
2012-08-15王天岚朱胜甲
王天岚 朱胜甲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在现实的设计工作中,经常要运用设计表达的方式与沟通对象进行设计沟通。要与创意、开发、测试、客户、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人进行广泛沟通。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沟通首先需要双方有良好的表达与接受能力。一个设计,她最终是要面向目标消费者的,消费者能否理解这个设计,会用这个设计甚至喜欢上这个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对设计的全面诠释与沟通。
设计表达一般是指设计师将特定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构思、方案等一系列设计环节,探讨、表现、阐述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设计师展现设计思维的媒介,同时也是传达设计师情感以及呈现整个设计构思与结果的一种设计语言。设计表达其实是十分宽泛的概念,它大的目的在于用最佳的表现方式,完整传达和展示出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设计师要表达设计意图,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示说明。设计表达作为一种设计语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设计表现图、设计说明(文字表述)、模型及3D动态演示、语言表述。[1]
沟通也就是设计师与沟通对象之间,围绕着特定设计项目,通过设计表达的具体形式,所进行的动态的互动探讨过程。那么,设计表达的沟通,即是指设计师与沟通对象之间,运用沟通的方式,借助多种设计表达的具体形式,来对特定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构思、方案等一系列设计环节所进行的互动探讨。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多种设计表达的具体形式”就是设计表达的沟通语言;“客户”就是设计表达的沟通对象。因此,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策略,应该加强对沟通语言,沟通对象、沟通的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1 设计表达的沟通语言
首先,清晰、准确的沟通语言。设计表达作为对设计构思、效果进行表现的沟通语言,其主要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设计草图、效果图、模型等等。运用设计表达这一沟通语言,清晰而准确地表述设计理念,在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沟通的关键目的是寻求理解。如果作为沟通语言的设计表达,在对设计的表现上不清晰、不准确,势必会造成设计思维表达上的含糊不清、多义甚至错误,也必然让作为沟通对象的客户在理解上产生困难。模糊和多义是造成无效沟通的两个主要因素。模糊和多义的设计表达语言,就不能明确表达特定的设计观念,而导致沟通对象在不同的观念之间徘徊,造成设计沟通不畅,甚至无效。为了避免造成歧义,就一定要清晰、准确地表明本意。清晰、准确不仅是语言上的要求,更是视觉上的。例如设计表达较好的图纸都应该具有清晰、准确的特征。好的设计图纸,看上去一目了然。井然有序地表达着设计构思和设计内容。清晰、准确不仅是为了美观,而且是为了对设计构思和效果进行具有合理性的表达。惟有如此才能直观地反映一些图面问题,才能真实客观地表达出设计的各个方面内容。
其次,运用共同的沟通语言。设计表达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是沟通不顺畅。造成设计机构与设计机构、设计机构与非设计机构、设计机构中设计人员与管理者、设计机构与客户之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首要因素。其原因是由于沟通双方缺乏可以互相理解的共同的沟通语言所造成的。
在我国,至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还是专业教育性质的,大众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真正进行过。作为沟通对象的众多客户和最终接受设计产品的广大人民群众,对设计艺术作品的理解、对设计艺术的欣赏,在方向上、水平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提高。这就造成了在整个社会上,大众对设计的理解、对设计的欣赏和选择的水平能力较低,这样也就造成了设计与沟通接受之间产生严重脱节。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最终使得艺术设计成了设计圈子内的事。这种设计表达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其直接原因就在于客户和消费者对设计表现的语汇极其陌生,没有经过视觉语言的学习和训练。如许多客户和消费者看不懂基于三视图原理的平面图、立面图,更不要希望他们能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了。
可见,运用共同的沟通语言,清晰、准确地进行设计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
2 设计表达的沟通对象
设计表达的沟通对象一般来说就是客户。但是,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却涉及了许多要素,包括:设计师、沟通对象、背景、信息、媒体和反馈。设计师是沟通主体。但是,设计是要“以人为本”,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必须让沟通对象理解、接受。设计师是为代表着消费者要求的特定客户服务的。因此设计师是沟通主体,客户及其客户服务是设计的前提。
设计师首先要研究代表着沟通对象的客户。了解客户的各个方面情况和背景。了解沟通对象的学识、修养、经历,惟有如此才有可能选择出客户喜欢的沟通方式,来进行顺畅的交流。设计师要努力和沟通对象站在一个平台高度上进行交流。选择沟通对象能够理解的、熟悉的设计表达形式和语言,以便于沟通对象理解并接受为宗旨,不必片面追求艺术性的表达效果。比如,用马克笔手绘的快图表现,适合设计师之间进行设计构思与表现的草稿交流等,不过,要给一般的客户看,最好还是选择细腻逼真的电脑效果图,这样,比较容易让他们欣赏、接受。也才会取得较好的设计沟通效果。
其次还要考虑影响设计成败的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师要面对的可能是几个或更多客户,可能要面对不同公司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态势,甚至还会涉及到不同地域风俗,国家政策等等。传达给沟通对象的信息,在不同的情态下如何进行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确定适合沟通对象的表达形式,确定哪些媒体能把信息最有效地传递给每个重要的沟通对象:是口头方式说,还是发邮件,或是邀约交流会议,还是做录像。这一切都要慎重对待,认真考虑。同时,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设计表达不仅仅只是行为而更是过程。一个信息引出一个反应,这又需要另一个信息来回应。沟通作为动态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寻求沟通对象的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互动回应的机会。这样,就能够知道沟通对象内心的真实反应和想法,掌握并相应地调整设计的依据。这样可以使沟通对象感觉到自己参与了这个设计项目的具体过程,从而对设计更了解、更亲近,更有可能作出正面的肯定。
3 设计表达的沟通方式
一个信息要与对方沟通共享,采用怎样的方式也很重要。
首先,要能引起注意。可以选用生动、具象的沟通方式。如果能找到一个方法将设计论证浓缩为一幅难忘的图画——用语言或图表——这就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2]。可以将需要沟通的设计任务用其他成功设计案例的视觉画面来对比说明,来引出想要表达的设计构思和效果表现。这种方式的开头,其优点在于给了沟通对象一个可见的和熟悉的图景,使沟通对象可以以其为模型、为基础去感知新的设计,使对方有置身熟悉环境,用熟悉的信息去引导沟通对象去理解新的设计阐释。因此,生动、具象的沟通方式能立即引起沟通对象的注意,进而产生兴趣。
其次,要能产生兴趣。对即将发生的事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吸引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兴趣势必会吸引沟通对象开始深入探究。如在新产品的设计中,运用表达、诠释新造型、功能的形式,用推陈出新来引人入胜。改善了的部分造型和功能,必然是更能满足沟通对象内心需求的新设计,会引起沟通对象的浓厚兴趣。这样的更新是以成功的设计为基础的,因此,在对已经成功部分的认同接受基础上,沟通对象更有兴趣去探究并接受创新的内容。兴趣会引导沟通对象全面了解所有的设计表现。完成自己对设计的系统性把握。
最后,要能强化结论。随着前两个过程的层层推进,一个完整的成功结论已是必然和预料之中的。它是从先前的信息及形象的描述中得出的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可信的执行步骤。但是,即便如此,这一水到渠成的结论也还要用适当的沟通形式来强化它。要用不容质疑的情态来肯定结论。制造一种权威的定论感。这样沟通对象在深入了解和接受设计细节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并坚信沟通的结论。
大多数设计表达的沟通,需要产生一个执行后续环节的建议。既然已使沟通对象接受了设计的优新之处,就应向他们展示实现设计所必要的具体行动。这能使他们确信设计师的构想不仅是值得期待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向沟通对象提供后续行动的执行安排,这一环节将有助于对方产生信赖感并坚信结论。这样设计表达的沟通才会有效,才会实现目的,设计也才会最终得以完美实现。
一个优秀设计的面世,需要通过多次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设计表达的沟通行为贯穿了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是推动设计逐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共同的沟通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设计,深入研究沟通对象并采取有效的沟通形式,实现设计中的各个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充分吸收设计师与沟通对象之间良性互动的成果,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优良产品。
[1]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86.
[2]陈汗青,陈安全.设计表达的有效沟通原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