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思考
2012-08-15朱同林祝亚雯
朱同林,祝亚雯
(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247000)
旅游目的地一般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1]。如今,旅游目的地不再是传统的景区(点)的游览,而是整个目的地作为一个综合体,处处可以提供游客观瞻的吸引物[2],其建设与研究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3-7]。
现代区域旅游竞争已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走向旅游目的地竞争。随着旅游“通道”改善,交通越来越便捷,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范围变广,这就促使旅游目的地的类型越来越趋向大区域化、旅游目的地的级别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和世界级[8]。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升级也就势在必行。将池州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仅是池州市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21世纪旅游以中心城市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新趋势。
1 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必要性
1.1 旅游业发展地位提升的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从“大旅游”的战略角度对未来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将为“十二五”时期各地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为池州市进一步加大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加大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把旅游文化品牌转化成旅游文化产品,极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康体养生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保障。
1.2 旅游产品结构升级的新需求
池州旅游产品正在从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随着旅游者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单一观光旅游,必然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文化休闲旅游日益占据城市旅游的重要地位,休闲度假旅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流行的类似“赶场”式的线路旅游,度假城市、度假村、度假景区等将会逐渐跃升为旅游消费热点。
1.3 新时期池州旅游发展需要新号角
《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坚持“旅游兴市”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池州旅游需要新的目标,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引领全市旅游跨越式发展。
2 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与基础
2.1 世界知名的旅游资源
池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与其高品质的资源富集是分不开的,池州是省内、乃至全国少有的旅游资源集聚区。既拥有世界遗产佛教胜地的九华山,又拥有浓郁唐朝文化气息的杏花村;既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又拥有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戏;既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又拥有休闲度假胜地齐山平天湖。
截止2011年底,池州拥有A级旅游景区27个(其中国家5A级1家,国家4A级6家),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34.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33%;实现旅游总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37.61%。
2.2 方便快捷的交通
池州境内拥有黄金水道——长江,长达162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日后将可开展游轮旅游项目;国道318线、206线、沪渝高速、济广高速、沿江高速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铜陵-池州-九江段铁路已开通,宁宜城际铁路也将在今年开通,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将实现“公交化”的高速快捷出行。同时,九华山机场的建成,将开辟八百里皖江新的“空中走廊”。如此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是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前提。
2.3 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目前池州拥有旅游行政管理机构6家,此外对重大景区点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全面增强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旅行社73家,旅游星级饭店3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15家)。同时主城区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功能的提升,长江路干道的拓建和环平天湖景观道路新建,综合中心车站及广场建成,清溪河整治工程的完工,主城区绿化亮化工程的全面推进,旅游特色街的建成开放,以及城市旅游导向标志的设置等,使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融为一体,城区旅游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2.4 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池州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战略。作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要抓住推进皖南旅游国际化的战略机遇,塑造九华山“大愿文化”佛教国际旅游品牌,推进池州旅游国际化进程。
同时,池州旅游建设公益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市民共享的,参与、互动式休闲旅游,从而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活质量,不定期的举行旅游优惠活动,如特价、免票等,获得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3 池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思考
3.1 战略引领
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构建“全域旅游、全景池州”战略导向,实施五大战略进行建设引领:
(1)城市旅游战略。以把池州市建成国内外游客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的终极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使旅游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融为一体,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提升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功能,优化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环境,打造整个城市的旅游休闲养生特色和个性,把城市打造成最大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基地,并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2)产业化战略。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业结构,以观光主导产业转变为文化休闲主导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优势领域,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强文化创意等新要素投入和现代产业运行方式运用,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构建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
(3)文化战略。池州要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南旅游大开发”和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重大政策机遇。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着力推进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快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着力增强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旅游文化资源大市向旅游文化创意服务产业强市的转变。
(4)空间布局战略。构建以“一山”(九华山风景区国际佛教道场)、“一城”(池州国际性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城)为引擎,以“四区”(青阳环九华山福地旅游区、贵池秋浦仙境旅游区、石台牯牛降原生态旅游区、东至升金湖-尧舜胜境旅游区)为翅翼,以“十六品牌景区”为支撑覆盖全市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即“山城双擎、四区联动、景区支撑”旅游空间布局,并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和主打旅游产品。
一山。以九华山大愿文化园的建成与开放为楔机,充分利用九华山国际知名的佛教道场和灵秀的山岳景观,以巩固发展宗教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发祈福养生、佛教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为重点,围绕建设“六大名山”,即大愿九华山、人文九华山、山水九华山、养生九华山、智能九华山、和谐九华山,以申报世界遗产地为抓手,塑造(佛教)“大愿文化”品牌,把九华山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著名佛教道场。
一城。坚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发展理念,围绕将池州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国际旅游文化城市”和“国际性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的发展目标,塑造“休闲之城,诗意生活”旅游城市形象。以池州城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强化池州城区作为全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加强城区食宿、交通、购物、通讯、娱乐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把旅游业发展全方位的融入整个池州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之中,把市区建设成为长江流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城,成为大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市本级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四区。即秋浦仙境旅游区、牯牛降原生态旅游区、青阳福(佛)地度假旅游区、升金湖-尧舜胜境旅游区。秋浦仙境旅游区重点开发杏花村文化、刘街傩文化和李白游踪等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打造国际性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牯牛降原生态旅游区以生态休闲、康体养生为产品特色,打造成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和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青阳福(佛)地度假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品牌,做环九华山福地休闲度假旅游文章。升金湖-尧舜胜境旅游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怡情养性、乡村体验为产品特色,打造中国归隐养生、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地。
十六品牌景区。即九华山风景区、大愿文化园、九子岩(九华山东南新干线)、齐山-平天湖、杏花村、大王洞、九华天池、石门高乡村旅游示范区、升金湖、历山-东流、南溪古寨-仙寓山、牯牛降、秋浦河、仙寓山-富硒村、蓬莱仙洞、怪潭。
(5)品牌化战略。池州要围绕“礼佛(祈福)九华、休闲池州”旅游主题,做大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文章,全力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体系。依托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名山效应,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加快提升旅游业区域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发挥旅游对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创建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积极推进池州旅游的品牌化战略,在城市、产品、企业、文化、服务等方面全力打造池州旅游的特色、个性和品牌,提升池州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使“礼佛九华、休闲池州、诗意杏花村、原生态山乡、江南鹤湖、福地青阳”这些旅游品牌成为池州的“城市名片”、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3.2 项目驱动
策划符合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导向的大型项目,成为驱动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招商引资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大景区(打造九华山大愿文化园、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大杏花村休闲度假区、牯牛降生态旅游区、青阳旅游度假区、升金湖湿地公园等一批5A级旅游景区)、大宾馆(平天明珠度假山庄、池州会展中心大酒店、雨润月松阁、碧桂园凤凰大酒店、九华山新罗国际大酒店、青阳康元山庄、平天湖国际养生会所、津利华大酒店、熙园、伯益上东城、国宾财富五星级酒店、秀山门街区主题酒店、香口温泉主题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大基础设施(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九华山旅游轨道交通工程、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池州—黄山旅游铁路客运专线、池州—祁门—黄山高速公路、旅游水上口岸及全市旅游交通内部环线建设、青阳县城西北“两山一湖”旅游接待基地、石台县旅游集散中心、东至县旅游集散中心、柯村景区旅游路网、环平天湖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大会展(池州国际会展中心、九华山国际会议中心)、大市场(九华山佛教文化城、青阳县五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石台县旅游购物广场、柯村旅游工艺品购物一条街、九华山旅游商品大市场、池州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站前区旅游产品大市场、皖南绿色农产品(茶叶)交易市场、站前区小商品城、皖南茶叶香菇大市场)建设。
3.3 旅游品牌提升与营销
解决旅游地由于形象遮蔽造成的形象模糊、知名度低,以及由于品牌分离造成的旅游资源价值没有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品牌营销。首先明确池州旅游的形象定位,确定品牌导向,塑造旅游地的特色。其次包装旅游产品,一方面支撑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进行有效营销。最终构建营销平台,在迅速提高品牌及知名度的基础上节约营销成本。
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大力营销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精心打造“莲花佛国朝圣游”和“真山真水生态游”两大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节庆组织力度,继续举办好池州国际地藏文化节(九华山庙会)、池州国际傩文化艺术节、池州(石台)茶文化节、池州秋浦——杏花村旅游文化节、池州国际尧舜祭祀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对各旅游景区(点)节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形成“一节主打,多节呼应,各方联动,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通过举办相关文体赛事、旅游经济论坛等会议,打造池州会展旅游产品。努力提高旅游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会展旅游的市场化程度,按照国际标准加强会展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展览与会议并重,大力开拓面向国内外的会展旅游产品,使会展经济成为池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3.4 目的地系统升级
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要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转型升级。除了重点抓住战略、项目、营销等方面外,还要进行旅游产品结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服务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转型[8]。
(1)旅游产品结构
池州市旅游产品开发尚处在传统观光旅游阶段,已经初步形成的旅游产品除九华山风景区外,大多存在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的问题,不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确立。今后旅游开发的战略方向是围绕打造“国际性的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要求,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品牌导向、文化导向和功能导向,逐步形成品牌目标清晰、文化特色浓郁、功能结构合理的市域旅游产品体系。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抓好市旅游集散中心大厦项目选址、立项以及建筑设计和建设,尽快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在重要旅游景区、节点城镇建立驿站,推动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同时,完善旅游网络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旅游标志表示体系,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3)旅游服务与管理。在自主培养方面,主要是旅游院校的全日制教育以及旅游企业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点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培训专业平台、促进高校与旅游企业交流合作、强化“短、平、快”短期专题培训、加强旅游一线员工高技能培训。
在人才交流引进方面,建立专业的旅游人才交流市场,为旅游企业和旅游人才的有序流动提供专业服务。对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流动必须有旅游人才库作为支撑。
4 结语
池州旅游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突出“生态池州、佛国九华”旅游主题形象,池州旅游目的地初见端倪,大交通全面改观,旅游品牌和地位得到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但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旅游空间发展不平衡:九华山红火,石台较热,贵池升温、青阳较实,东至徘徊,城区较乱。二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吸引物不多,品牌响亮的少。三是旅游产品不丰富,以观光礼佛为主,旅游新业态缺乏。四是旅游综合服务和接待水平不高。因此,池州旅游要吹响“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号角,构建“全域旅游、全景池州”战略导向,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全力推进池州景区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加快城市旅游发展进程,全面提升行业发展目标。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素艳.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N].中国旅游报,2010-11-01(7).
[3]保继刚,甘梦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4]李天元.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科学,2007,21(4):1-7.
[5]曲颖,李天元.旅游目的地定位战略开发工作几个重要相关问题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1,4(3):41-44.
[6]曲颖,王京传.国内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4):89-93.
[7]唐留雄.旅游目的地建设与中小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9):20-25.
[8]汤少忠.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困境与突破[N].中国旅游报,2011-0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