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和路径选择

2012-08-15李汉君周普杰

当代经济 2012年23期
关键词:外贸辽宁辽宁省

○李汉君 周普杰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和路径选择

○李汉君 周普杰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本文根据2001—2011年辽宁对外贸易相关数据,分析了辽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外贸发展方式 战略 路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此,商务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本文结合该指导意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一、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纲领。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社会财富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只追求贸易数量增长,而忽略质量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

技术和创新决定了生产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决定了外贸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动力。因此,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3、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导向

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关系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具体包括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外贸方式结构、优化主体结构等。

4、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贸发展方式涵盖了外贸的量性增长、质量提高、结构组成、利益得失以及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等内容。因而,保证对外贸易的适度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而且,辽宁省对外贸易占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保证辽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5、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所追求的应该是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要建立在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价值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辽宁对外贸易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外贸发展方式,由高投入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效率提高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快于投入物增长速度,增长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来实现良性循环。

二、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路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对外贸易发展的观念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树立并真正实施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保障。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应该是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的对外贸易是指我们要了解对外贸易的真实面目,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互通有无,通过国际分工提高国内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健康的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对外发展的扩大与国民福利的增进要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的关系。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其中出口15.2亿美元,进口0.7亿美元。2011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959.6亿美元,其中出口510.40亿美元,进口449.2亿美元,全省对外贸易在全国排名居第8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但辽宁对外贸易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为28.3%,全国外贸依存度为49.90%,其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只相当于全国总体水平的56.4%。

1978—2010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约13.9%,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0倍,其年均出口增速约为13.2%。1978—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辽宁省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速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量和质的统一,对外贸易量的增长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辽宁省十二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出口年均增长15%。2012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530亿美元,年均增长27.4%。其中,出口超过1350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52.2%以上,进入全国出口前6强省份。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但“要建设对外贸易大省,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必须努力完成这一目标任务。

3、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近几年来,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仍处于低端化水平,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在辽宁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从单纯的价格优势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转变。

(2)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25%。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以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工程机械等为骨干产品,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辽宁重装备出口基地;以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件为突破口,通过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出口产业优势;以船舶出口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辽宁船舶工业;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控制低档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它们在产业中的比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3)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不低于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辽宁省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讯及网络产品、航空航天、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4、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2011年末,与辽宁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215个,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东盟、美国和韩国,这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2%。辽宁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优化其出口市场结构,要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提高市场深度和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要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全省国际市场开拓指导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占市场。要在巩固日本、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非洲、南美、东欧、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通过提升质量、品牌,投资拓展市场深度。

5、强化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11年,辽宁一般贸易出口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43.65%,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7.09%,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一半。辽宁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依然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鼓励引导加工贸易从单一的加工向研发、设计、销售上下游延伸,尽快提高辽宁省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产品附加值;其次,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增强辽宁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扩大国内采购比例、延长国内产业链条;最后,要鼓励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十二五”期间要以辽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长兴岛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申请设立全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实现“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的目标。

6、优化主体结构

辽宁对外贸易主体较为单一,2011年国有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8.2%,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4.47%,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为45.49%。外资企业出口成为辽宁出口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低,不利于外贸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外贸效益的提高。辽宁对外贸易的未来应当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省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出口,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7、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实现转变辽宁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是实现辽宁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辽宁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出口产品质量较差,国际竞争力低。从辽宁的专利获批数量来看,辽宁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从累计总数来看,辽宁专利获批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3.56%。2010年,辽宁获批专利数量仅占全国的2.31%,与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为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8、以出口品牌战略为主线,引领出口发展方向

坚持品牌为主线就是要继续落实出口品牌战略,并利用品牌产品的出口来提高本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制定产业政策,为出口品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PCT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专利注册,增加商标和专利的国际注册数量,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通过政策引导,每年商标境外注册100件。到“十二五”末期,争取境外商标注册达到1000件,境外商标注册企业达到600户。把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尽快建立出口产品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各方协同、阶段推进”的自主品牌培育机制。

9、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辽宁省的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要制定全省发展服务贸易中长期规划,推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贸易在辽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软件、技术、文化、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以及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引进总部、高端、离岸型服务外包企业,扩大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规模。支持大连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研发测试中心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将这一模式在省内推广。抓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大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提升大连软交会的水平,加快推进沈阳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步伐。

10、强化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应诉

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制定贸易摩擦应对预案。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碳标准等非传统贸易摩擦的应对预案,推进趋势预警、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的体系建设。

[1]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商贸发[2012]48 号)[EB/OL].http://fdi.gov.cn,2012-02-17.

[2]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ln.gov.cn/,2011-04-01.

[3]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 (辽政发 [2012]16号)[EB/OL].http://www.ln.gov.cn/,2012-04-17.

[4]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http://www.stats.gov.cn.

[5]辽宁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ln.stats.gov.cn/infopub25/.

(注: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编号2012lslktzijjx-08)、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编号W 2011078)的成果。)

张琼芳)

猜你喜欢

外贸辽宁辽宁省
辽宁之光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