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012-08-15裴蕾

当代经济 2012年23期
关键词:出口商品高碳出口

○裴蕾

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多以高污染、高耗能性商品为主,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发展低碳经济将会对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且我国外贸出口结构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低碳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对我国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分析

1、出口商品高速增长加速了我国的能源消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货物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总量跃居世界前列。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23倍。其中,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到14285亿美元,增长了146倍,出口年均增长18.1%,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然而,出口商品的增长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费。中国出口商品包含的能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有专家对中国46种主要的出口贸易产品的出口载能量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的结果看,这些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如果扩展到其他贸易品,我国每年由贸易带走的能耗量十分可观。

2、大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耗费了难以估量的环境成本

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2008年,两者所占比重分别为94.6%和5.4%。工业制成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所占出口的比重较高,这些商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需长期大量开采资源,并在加工时产生和排放了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相对于初级产品出口而言,其环境成本更大,环境负担更重。因此,工业制成品出口急速增长背后的环境代价不容小觑。

二、高碳出口模式对我国外贸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1、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难以升级

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是外延粗放型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代表。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在低端市场的互相残杀使得出口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贸易增长到一定时期会因为优势带来的边际增长收益下降、贸易增长逐渐减缓而面临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建立在自然禀赋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传统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短期内很难被摒弃。一是长期的高碳出口模式使得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规模化,让其转型还需一定时日;二是高碳出口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其联系紧密,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它们不愿转型;三是在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还未认识到高碳出口模式的负面影响,仍具有很强的投资和发展冲动,不少地方仍热衷于扩大经济规模,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项目。另外,投资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都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升级难的重要原因。

2、外贸对象集中,原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增强

在我国“高碳经济”输出时代,所出口商品正符合主要发达国家的需求,已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既需高碳商品又想规避本国的环境风险,于是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贸易发展至今,主要贸易市场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2009年1—10月,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924.2亿美元。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393.6亿美元。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823.4亿美元。外贸对象过于集中,使我国外贸发展对其市场十分依赖,也易受其制约。

然而,高碳出口模式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而我国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跟不上其发展步伐,所以相当一部分需从国外进口。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4个月,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进口量均在增长,其中进口原油7785万吨,同比增长36.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4.45%;进口天然气45.1亿立方米,同比涨幅剧增至206.1%;进口煤炭5799万吨,增长1.5倍。资源进口过多,不仅占用大量资金,也易产生政治和经济等国际问题。

3、贸易摩擦频繁,企业利益受损

中国出口的高碳商品数量大,价格相对较低,容易获得市场份额,这就威胁到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利益,引发很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已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自1995年以来,我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者。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2009年我国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75%。贸易摩擦的频频升级,使高碳外贸步履维艰,企业利益亦遭受损失。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

1、我国经济的工业化特征和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形成低碳出口的瓶颈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已形成,并渗透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要逐步完成工业化进程,而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在工业经济体中实现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长期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要适应低碳的要求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了不利低碳出口的制度瓶颈。

2、碳关税政策等绿色壁垒对我国低碳出口设置更高门槛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例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其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美国从2020年起,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31.5%,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约60.6%。显然,征收碳关税在短期内将对上述行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要想越过这一贸易壁垒,实现低碳出口绝非易事。

3、科技水平落后,难以给低碳出口提供技术支持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出口商品的载能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是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以高能效技术为例,发达国家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由于技术大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手段,技术转让相当不易,而自主技术研发还需一个漫长过程,因此,低碳出口的技术支持恐怕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四、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外贸应对措施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传统工业化道路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和低碳经济背道而驰。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是符合我国低碳发展的道路选择。

实现产业结构的低碳化,需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使价值分布向低碳技术环节倾斜。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低碳经济对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很高,如果仍然采取粗放型增长方式,对外贸出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将非常不利。因此,我国的出口增长方式要从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向集约型、质量高、效益高的增长方式转变。

3、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减少出口商品的绿色壁垒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遭遇日益增多的绿色壁垒,尤其是碳关税壁垒,中国对外应更积极地开展“环境外交”,就“碳关税”等问题加强同国际社会的沟通,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制定利于多赢的新规则。对内则应降低出口产品碳含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具体来说,要根据产品所负载的能耗量和碳排放量,采取不同的对策。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在取消出口退税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限制措施,以引导这些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更为节能的方向发展,并同时促进其上游产业节能导向的实现。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4、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一方面,我国应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上有所倾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企业应充分利用现存机制,努力申请低碳项目。政府应积极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减排协作制度建设,合理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实现国外引进和国内自主创新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国家的差距。

[1]刘照胜: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科技成果纵览,2009(5).

[2]赵建军: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跨越[J].科技成果纵览,2009(5).

[3]江沿: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我国外贸“瓶颈”[J].经济与管理,2009(7).

[4]黄黎清:浅析我国外贸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猜你喜欢

出口商品高碳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