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2012-08-15廖海敏

当代经济 2012年23期
关键词:机制人才评价

○廖海敏

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加强人才的培养开发,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善于培养人才,精心选拔人才,才能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辟源头活水。

1、建立人才培养开发的动态调控机制。人才的需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所需要人才的专业、层次、能力等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开发动态调控机制,构建与不同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岗匹配制度。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当前急需建立完善地方人才调配数据库,全面掌握本地区已有的各类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具体状况,并及时跟踪其动态变化,同时加强对人才实际需求的全面调研,把握需求动向,为及时展开招聘选拔等工作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协作、分段培养的人才机制,完善公务员和企业员工在职学习制度,积极建立完善带薪学习制度,推进较大规模的人才进修,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要通过联办、协办、异地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并合理配置培训资源,不断摸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设新颖实用的培训课程,从而形成针对性强、实效性好、培训质量高的社会化、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训体系。

3、健全知名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制度。通过高等院校、地方党校和图书馆等学术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研讨活动,促进知识交流与更新。比如,上海社科院积极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针对上海市的五年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等,从理论、战略和系统的层面进行研究,为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开封市委组织部坚持开办“领导干部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打造出崭新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党政干部人才的培养。

4、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用人单位人才开发的决策、执行和利益主体地位,促使企事业单位加大自身科研和人才开发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培养和集聚优秀人才。比如,河南开封与河南大学共同签署了《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协议书》,并依照《协议书》开设了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招生100人,为开封市乃至河南省的文化工作培养、储备、输送人才。此外,开封与河南大学还共同成立“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致力于宋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为开封在传承、弘扬宋文化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在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要求下,开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以更加优惠和宽松的政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人才的评价发现机制是充分发掘人才资源的重要保证,其评价标准、工作指向都会直接影响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只有坚持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真正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得到发现、认可与选用,才能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提出要大力倡导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人才观”,这里所说的科学人才观具有十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即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遵循系统培养的人才开发规律、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按照这些内涵,在具体的人才工作实践中,必须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以岗位职责规范为基础,以创新能力素质为核心,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2、建立重在群众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一方面,如何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要以群众是否信任、群众是否拥护、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让人才选拔任用顺民心、合民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人才选拔的社会公认性,真正体现人才选拔重能力、重实绩的要求。为此,不但要建立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党政人才评价机制,还要建立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和重在体现职业知识、能力、业绩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使各类人才的开创性工作得到认可,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潜能。

三、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要坚持以用为本,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方法,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1、建立完善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任机制。要改进和完善公开招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要不断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完善针对不同职级岗位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考核方式方法、激励和管理措施、问责与监督等方面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实效。近年来,各地组织部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试点推进,创新迭出,程序逐步规范、工作更加严谨,对于明确用人导向、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有能力、能服众、会管理,有效提升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2、建立完善经理人聘任制。企业管理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最为紧俏的人才,企业经营运作、区域经济发展都与企业管理人才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当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仍然呈现短缺的状态,这种状况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为此,各地要大胆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特别是会引项目、抓项目、用项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造就更多的产业发展领军人物,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培养生力军和先锋队。

3、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教育、医疗、科技等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其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和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社会事业,建立科学、规范、富有活力的社会事业运行和发展机制。为此,要尽快建立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要采取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加快技能人才考核鉴定与评聘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才流动加剧的社会,人才的流动不可避免也势在必行,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也推动了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更好地实现人才流动,提高人才流动的效益,必须加快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的创新。

1、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要切实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网络和信息库,促进人才市场由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更好地为各类人才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要建立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有效发挥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对人才流动的导向性作用,提高人才资源引进开发的时效性,不断增强人才市场的优化配置和集聚功能。如兴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以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资本服务以及技术服务等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

2、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在引进人才上要遵循人才的流动性规律,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改革以“迁户口、转关系”为特征的刚性人才引进的常规做法,进一步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要采取“博士专家挂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学者”等灵活方式,加快引进紧缺、高端人才。对柔性引进的人才,给予本地居民待遇,在职称评审、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一律不受户口限制,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要创新人才激励和福利保障机制,以待遇、感情和事业留住人才,为人尽其才、才尽其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以待遇留人。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首先要从编制、报酬上给予倾斜,坚持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报酬。要加大人才投入,确保人才投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增长幅度。要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充分发挥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向区域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人才项目和工程聚焦。

2、以感情留人。人的发展不仅有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还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通过留心来留才,才是最根本的留人方法。一个最鲜明的事例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他就是通过感情留住了在兰考县从事治沙工作的上海籍技术员。当焦裕禄听说技术员要离开时,风尘仆仆地赶到火车站相送,并深情地将一包沙子遵纪递给技术员说:“我对你关心照顾不周,你要走,没有什么礼物要送,就送你一包沙子作纪念。你看到这包沙子,就会想起你曾经工作过的兰考和兰考人民。”本来要走的技术员被焦裕禄的真情所感动,从此扎根兰考,终于在研究种泡桐治沙方面取得了成功,为兰考人民开辟了致富新途径。

3、以事业留人。人才都有理想抱负,希望有所成就,如果“英雄无用武之地”、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必然要另谋高就。对于人才,他适合做什么工作,就要安排到什么岗位;有多大的本事,就给他搭建多大的舞台,这样才能真正让人才感到有奔头、有干劲,才能发挥潜力、施展抱负、开创业绩。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关系着人才工作质量的提升,关系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着党和国家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能否有效实施。人才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切实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真正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1] 郑直:树立科学人才观[J].瞭望新闻周刊,2012(9).

[2]吴江:坚持以用为本 创新体制机制[J].中国人才,2010(7).

猜你喜欢

机制人才评价
人才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