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浅阅读探析

2012-08-15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杨 沉

(滁州学院图书馆,安徽滁州 239012)

大学生浅阅读探析

杨 沉

(滁州学院图书馆,安徽滁州 239012)

浅阅读在大学校园里蔚成风尚,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模式,并有强化的趋势。文章在分析时下大学生阅读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教育体制、阅读接受心理、文化等几个层面,深入剖析大学生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由“浅”入“深”的阶梯阅读是构建大学生健康阅读的首选。

大学生;浅阅读;深度阅读;阶梯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维度和深度,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模式。多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纸质阅读率日渐下降,数字化阅读率居高不下。数字化阅读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青年学子们,几乎是毫不留恋地抛弃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欣喜若狂地奔向了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开辟出的新的阅读空间。他们成为新媒体阅读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青年们广泛阅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的关键时期,如今高校学子们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堪忧。他们关心的是“在看”,而不深究“在看什么”,不去深思文字、图像背后的价值观,不再调动追问,不再思辨。阅读的深度遭到了解构。

一、大学里流行浅阅读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默盖尔教授通过研究,首次提出了阅读层次论,即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其中,知识性阅读是基础,理解阅读是提升,探索阅读才是阅读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按理说,高校学子的阅读层次当在知识阅读的基础上,向理解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纵深拓展。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大学生浅阅读众生相。

(一)从阅读对象分析

网络阅读、声像阅读、读图等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首选。在经典与通俗、文字与影像、“厚”与“薄”之间,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总是后者。网络流行文学、网络游戏、时尚类、养生类、军体类、法制案例等通俗读物抓住了大学生的眼球,此类图书供不应求,流通周转极快;大部头的经典名著、艰深的理论著作、厚重的历史书籍等则被束之高阁。

(二)从阅读方式分析

无目的、打发时间、随意的消遣阅读,不求甚解不加思考追求刺激的感官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模式,此类阅读被称为“浅阅读”。马桶式阅读、快餐式阅读、点击式阅读是浅阅读的形象展示,快读、快感、快扔则是其消费属性的表征。有研究者曾在大学校园做阅读问卷调查,发现校园内流行“15分钟主义”[1]阅读:15分钟的耐性,15分钟的注意力,15分钟的时效。

(三)从阅读动机分析

大学生的知识阅读几乎完全被功利阅读、实用阅读所覆盖。阅读对象的选择以是否“有用”为标准。“有用”即是对当下的升学、就业、升职能产生直接效益。图书馆“有用”的图书借阅率极高,门庭若市,需早早预约。这类书多为成功学、考研/公务员/各类证书的考试类用书、财经炒股类和职场攻略等。对升学、就业、升职产生不了直接效益的“闲书”“无用”的书如人文、历史、哲学等大多只能“尘满面,鬓如霜”,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功利阅读虽然有其市场需求,但却非阅读本质。此正如林语堂所言“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非读书本旨”[2]。言虽不中听,却一语中的。

(四)从阅读绩效分析

浅层次、浅表化是其主要表现。虽说浅层次阅读收获了轻松、愉悦、身心的放松,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但只求速度、广度、新鲜度、刺激度,没有深度的碎片式、快餐式阅读最终如饮食,吃惯了肯德基、麦当劳的肠胃是否还能够接受富有营养的粗粮?是否还有消化粗粮、营养餐的能力?吃麦当劳肯德基似乎挺时尚光鲜,肚子是填饱了,营养却没有多少。一餐可以,如若餐餐如此,终会营养不良,对精美食物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

综上所述,“浅阅读”在大学校园里蔚成风尚,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模式,并有强化的趋势。“浅阅读”有两大主要表征:一是读书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面,不去深究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二是选择通俗易懂的浅文本,拒绝经典。[3]

二、大学生浅阅读流行的原因

(一)技术层面

数字技术、多媒体、电子技术、拟像技术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式,传统纸质媒介一统阅读文化的地位被多元阅读载体共存所替代。新的媒介阅读方式改变了大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电脑、手机、mp4、电子阅读器等已经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工具。新兴媒介阅读比传统的纸质阅读更省时、省力,也更流行,更时尚,已日渐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其次,机械复制技术及快餐式的生产方式,使得信息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着。2006年至2010年,全球信息量增幅为6倍,中国的信息增长速度高于全球,达到7倍[4]。而公众的阅读方式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变革和有效的提升,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难以有效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人们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面前极易迷失自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信息会消耗掉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为把握和了解自己周边的世界,浅阅读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有效应对之策。

(二)教育体制层面

说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对浅阅读流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点也不为过。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时间、精力的压榨。沉重的课业严峻的升学压力几乎完全剥夺了学生们娱乐放松、自我学习成长的闲暇时光,几乎窒息了青年学子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甚而是扼杀了他们的理想。为了明天更美好,他们长年累月埋首于书本,而一旦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那些“敲门砖”,曾经见证了他们青春岁月的各类考试书被他们泄私愤般地撕扯毁坏。先哲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当下如此逼窄的生存环境下,活着已然不易,体面尊严的活着更不易。大学生、硕士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社会前进道路上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本题源于教材,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此题所涉及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是学习极限定义的必备知识,对于进入高校学习高等数学具有重要作用.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抽样数据表明,本题得分率为0.52,说明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这对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不利.

2.抹杀了学生们阅读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是最可怕的一点。时间精力的压榨是一时,而兴趣的丧失则是一世。学生学习,既不为知识,也不为精神世界的开拓,甚至与人格和信仰的形成无关——纯粹为升学、前程和收入。反过来,既然读书——自由的、非功利的、以提高对主客观世界之认识与觉悟为目的的阅读——无助于升学、前程和收入,试问,有几人还肯读书[5]?即使他们将来有时间,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些艰深、无用的“闲书”上,电视、网络像生活伴侣一样完全占有了他们的闲暇。

3.剥夺了学子们独立思考及批判的精神和意识。灌输式的统一的教育模式,压制个性宣扬服从驯服的培养方式,培养的是缺乏个性、千人一面甚而是唯唯诺诺缺乏担当和创新能力的单面人。

4.缺乏对母语的重视,对文字的敬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无论是高考还是博硕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是必须的,且具有一票否决权。就业应聘,外语是否过四、六级等都是门槛。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文明的结晶母语和文字却从未享受过如此待遇。网络恶搞、图片恶搞、文字恶搞、名著戏说、垃圾语言、甜、软语言等等泛滥于当下。一个民族如果不敬畏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轻贱必会遭至他者轻贱。

(三)接受心理层面

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从生物学心理学层面解释了浅阅读流行的原因。“本我”追求感性,以快乐主义为原则和出发点。人类生而倾向感性、轻松、快乐阅读。另外,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时尚心理以及炫示心理,也助长了浅阅读。从众心理使得大学生无选择地盲目跟风阅读,大多数人在读什么自己就跟着读。好奇(猎奇)心理使得大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希望了解一下,不区分良莠,越禁止的越想越界看一下。时尚阅读则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则读什么,比如畅销书。炫示心理是市场经济催生培育出来的一种心理,人无我有,人有我更有,否则就没有可炫示的资本了。郭金铭、韩寒等新生代写手在大学生中拥有众多的粉丝就很能说明这些问题。

(四)文化层面

浅阅读的选择并不是单向的。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浅阅读的主动选择;一方面是文化市场的培育。为获取最大利润,吸引更多消费者,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们如创作者、出版者、媒体日渐抛弃经典,走向了迎合和改造读者审美口味的主导地位,即有目的地制造浅阅读作品并强化浅阅读的取向。其次,当下成功价值观对青年们产生了不良影响。有钱或有权,当为成功。如此价值考量,力促青年学子奋力向前,追求最实惠最功利的阅读。每年动辄数百万人的公务员“国考”,号称“考碗族”的青年学子们浴血拼杀,四千多人竞考一个岗位说明什么?职位所彰显的权贵色彩,权利资本以及其背后巨大的灰色利益是学子们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只求“名利”,不问终极价值人文关怀,理想信仰丧失殆尽。再者,文化“新保守主义”思想的蔓延与侵蚀,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境遇,放弃了对共同境遇的忧思与担当,以致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管它什么意义不意义,现在活得好就好;最大的真实就是我当下、即刻的感受,管它历史、价值干什么。

三、大学生浅阅读的危害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行说,“浅阅读”的人多起来,与大学精神的要义是背道而驰的。大学精神的核心,是提升思考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而学子们热衷“浅阅读”,最终会丢弃深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和心系国运的责任感[6]。浅阅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在学科专业分得是越来越细,大学生阅读教辅获得的知识,因其功利性,毕业后一般大都还给了老师。课外深度阅读的缺乏,大量浅阅读行为和浅阅读的趣味选择,使得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存在巨大缺陷。如此的知识结构怎可能具有创新能力,人文情怀的缺乏也就成为必然。有些理工出身的学者专家竟然放言文科无足轻重,“无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二)导致大学生思维钝化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深度阅读过程中理性思维的锻炼与运用,想象力的发挥,培养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大量碎片式、不求甚解、拒绝思考的浅阅读,只能造就一批新型“文盲”:提笔忘字,左右言他,心口手皆有不迨,语言表达能力严重弱化。文字背后的意思和语句的内在逻辑及深层意蕴,让人觉得“累”,长期逃避理性思考的结果是思维钝化,只能“拿来主义”“拼接主义”,会使用新型工具而无创新能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呈现弱化趋势,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6]。

(三)造成大量“单向度的人”

当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观念与价值危机日益侵蚀着大学生们。如前所述,放弃对终极价值、目标信仰的追求和提供,不再关心自己精神和心灵的成长、“只要活着就好的”价值观培育出的只能是人格结构不健全,丧失批判意识的“新型顺从主义”[7]的顺民,即“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否定、批判与超越的能力,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因而在他的内心世界,追求自由的向度、造反的意识和“大拒绝”的思想丧失了,甚至连与现实对立起来的幻想也没有了。这种单向度的人实际上完全变成了僵化的物[8]。最终,社会上存在的将是大量冷漠、自私、缺乏理性建树,正义感萎缩,批判意识丧失殆尽的顺民。

(四)文化传承的危机

文字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文字的一种理解力,浅阅读却把这种理解力“去魅”了。经典文本所追求的思想内容的超越性、反思性、批判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实验性、先锋性,以及充盈其间的忧患意识、苦难意识、神圣意识,在“浅阅读”中通通被抛弃。搞笑取代了幽默,调侃取代了智慧,西化取代了民族化,语言的韵味也丧失殆尽。一个对本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缺乏敬畏的民族,其将来要拿什么来传播文化,靠什么人来传承文明?值得今人警醒和深思。

四、构建由“浅”入“深”的阶梯阅读

早在几十年前,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就在自己的名著《单向度的人》中警醒世人:丧失了批判意识的人会成为“单向度”的人[7]。习惯了大量不需要动脑阅读的人,容易“单向度”。后现代文化在建构的同时亦在解构,去深度、去中心、多元化在给公众带来多维视角和解放的同时,也一道带来了缺乏深度、无历史感的文化产品。无论是人还是艺术品,都处在逐渐被人遗忘的境地。整个社会生存在一个永恒的当下和一个永恒的转变中,开始渐渐丧失保留它本身的过去的能力。面对这种挑战,明日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们,如何通过有效阅读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就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了。笔者认为,结合当下实际,大学生应将“浅阅读”和“深度阅读”结合起来,以深度阅读为主,浅阅读为辅,寓教于乐,“深”“浅”并行不悖。如果只一味强调深度阅读,排斥浅阅读,则既提高了阅读的门槛,也不符合当下社会现状和青年学子的生理特点,难以激发大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甚至会导致浅阅读的丧失。若只沉溺于浅阅读,则我们民族的文明程度、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民主建设等都将停滞不前。因此,须把“浅阅读”当作阅读活动的开端,以此引导大学生们进入深度的、高文化品位的阅读,在相得益彰的互补中循序渐进,将深度阅读进行到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图书馆都应该有所作为。

学校层面,应从两个角度构建校园阅读文化。一是引导。学校应发动图书馆、学生会、团委、大学生社团等各个部门,从各个维度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把大学生阅读构建成校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二是强制。在课程设置上,设定相关科目,开展经典阅读,以此强制并引导学生在修学分的基础上,融入经典阅读中,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品味。

图书馆作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执行部门,阅读教育和阅读推广是其应有的职责。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阅读教育和推广策略。首先,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多做调研,合理布局馆藏资源结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导读、书评、阅读讲座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再次,和相关系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比如针对理工科学生人文图书阅读相对较少的情况,图书馆可以和学科老师沟通协调,在理工科学生中开展人文图书经典阅读活动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1]雷 赫.数字阅读的“那些事儿”[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34):34-36.

[2]林语堂.林语堂经典散文全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11.

[3]孙淑静.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J].文学教育(下),2007(4):102-103.

[4]王晓玥.中国数字信息量增长迅速[N].北京商报,2007-07-15:2.

[5]李格非.读图时代与“文化救亡”[N].文学报,2006-8-10:3.

[6]高 路,刘 冬.世界读书日透视部分大学生“浅阅读”[OL].[2008-4-23].http://www.xinhua.org/

[7][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78.

[8]黄见德.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研究[M].武汉市: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09.

Exploring the Shallow Re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Yang C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read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and harm of the popularity of college students'shallow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education system,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culture.Finally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ladder reading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centre is the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ading.

college students;shallow reading;deep reading;ladder reading

G252.17

A

1673-1794(2012)01-0094-03

杨 沉(1973-),女,安徽滁州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阅读学。

2011-06-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