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张立彦

当代经济 2012年15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财经类课程内容

○张立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北京 100070)

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立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北京 100070)

近年来财经类院校和专业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与课程国际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的发展。但从当前来看,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在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和支持资源等方面还面临诸多的制约性因素和不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课程国际化的发展。

财经类 课程国际化 对策

自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国家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纷纷进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财经类高校也不例外,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与课程国际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极大地推进了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的发展,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或不足。

一、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明确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目前,高校课程国际化还没有法规制度和政策的专门规定。制度的缺位使得各院校虽然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课程国际化方面的相关实践,但鲜有院校在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中明确课程国际化的地位及重要性,尚缺乏系统地实施课程国际化的方案以及对课程国际化的激励奖励性政策。

2、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在财经类各专业之间呈现不均衡的状态,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并且国际化课程目前仍以专业课程为主,欠缺围绕国际化主题的通识教育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3、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国际化课程内容仍然只是中西方内容的简单、机械的叠加。从教学形式来看,相当多的财经类本科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授课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的潜力在教学中还远没有开发出来。

4、教学师资有待充实

一方面,讲授专业课的外教数量不足。虽然近年各财经类院校聘请外教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外教仍主要以语言教学为主。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精力和经费等方面的冲突,导致本校教师参与课程国际化的动力不足。如果没有更多教师的参与和支持,课程国际化改革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5、语言因素的制约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听说及口语能力欠佳,双语或全英文教学课程进度常有延缓,课堂上的讨论不够踊跃,环境与气氛较难营造,影响了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制约课程学习的国际认证。从教师方面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以近年派出培训的教师为主,有些教师自身英语水平不过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6、支持性资源不足

一方面,教师们迫切需要课程国际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支持;另一方面,目前各院校专门用于课程国际化方面的经费有限,影响课程国际化活动的开展和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二、推进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的构想

1、建立健全课程国际化相关法规制度

大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与灵魂,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国际化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这个基本载体上,因此课程国际化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柱。而课程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法规制度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相关法规中应对课程国际化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加以明确。院校在制定学校章程和教学管理制度中应体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地位,并研究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具体方案和政策机制。

2、明确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的内容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财经学科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而言还相对滞后,这种滞后性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而且表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教学师资等方面。因此,我国财经类本科课程的国际化不应仅局限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还应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师师资的国际化。其中,课程体系是课程国际化的基础,课程内容是课程国际化的核心,教师是课程国际化的关键,教学方式则是课程国际化效果的保障。只有上述各方面齐头并进,课程国际化才能提升质量,确保获得好的效果。

3、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应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并适当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做法。在财经类国际化课程的学科选择上,应选择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而且急需与国际接轨和交流的学科,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要尽可能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国际公认的水平。在通识课程中设立一些国际化课程,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如外国文化、国际关系等。此外,还应结合各专业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区域研究课程,如欧美研究、东南亚研究等。

4、推进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1)制定国际化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章节和课时安排等方面要考虑和体现国际化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应明确有课程国际化的表述;由于国际化内容的植入,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延长;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2)选择或编写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教材。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对教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应具有国际水准,在理论体系完整、语言表述规范简明的基础上应反映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动态;二是应注意体现国际化元素,包括国际间财经制度比较、国际财经学界新观点、全球性财经议题、国际财经时事和财经实务个案等内容。不管是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购买国内教材还是教师自己编写,都应符合上述要求。

(3)导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国际化内容的导入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或模式:一是附加法(A dd-on A pp roa c h),即在原课程体系框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添加具有国际化视点的学习内容和安排。这种模式简便易行,而且无需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大的调整。二是融入法(I nfusion A pp roa c h),即把国际化视角系统地贯穿于课程各个教学单元的讲授中。在各章节内容安排上,应系统进行国际比较、介绍相关国际经验以及对国际财经改革的趋势进行评析。三是转换法(T ransformation A pp roa c h),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国际或跨文化视角分析和思考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最高、难度也是最大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而且应深入了解东西方乃至各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差异。上述三种模式代表着教学内容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师经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国际化模式。

5、采取国际化的教学方式

(1)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和解决现实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除了课堂上教学形式的变化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如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换生项目、利用假期到跨国公司实习等。通过课堂内外互补,营造国际化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2)教学手段多样化。在财经类课程国际化教学中,一是可以借助视频和其他媒介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财经问题或对外国财经案例进行讨论,以促进教学。二是可完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团组学习以及互助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三是可发展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网络学习,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与国外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共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增强本院校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

(3)学业评价全程化。国外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程评价,一般本科教学中除有期中和期末两次大的考试外,平时还定期进行若干次测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及时消化和吸收,也使得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较为客观的依据。与国外大学相比,国内财经类课程对学生的过程控制与评价明显不足。因此,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全程考评,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4)教学语言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方式。语言是了解不同文化和世界观的钥匙。在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方式讲授。即使是采用国内教材或自编教材,在需要为学生补充外文资料的情况下,也有必要采用双语方式。为避免因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的不熟悉而影响课程进度,可以把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先修课程,通过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和接受英语或双语授课方式。

6、促进教学师资的国际化

教师的专业功底,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提高国际化教学质量、决定国际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针对国际化教学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院校除了尽可能提供机会让现有教师出国研修,获取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经验外,还应积极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进行专业领域和教学方法的交流。部分专业课程可由国外学者讲授,特别是涉及到外国财经制度与政策领域的专业课程或教学单元。此外,在引进人才时可根据需要向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倾斜。

7、推动课程国际化发展的配套措施

(1)增加课程国际化的资源投入与激励政策。学校和院系应对课程国际化活动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具体包括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海外学习项目和从事海外学习、科研或教学等活动给予财力上的支持;鼓励各专业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源用于国际化课程开发;积极加强互联网和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召开有关课程国际化、双语教学的研讨会,为教师们提供进行课程国际化经验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国际化有突出表现的院系和教师应给予奖励,充分激发、调动教师国际化教学的积极性等。

(2)积极营造跨文化学习环境。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营造有利于课程国际化的跨文化学习环境;在有国际生源的院校或校际合作项目中,可使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一起从事小组学习,通过整合国际国内的课程内容和学生间的大量互动交流,促进课程国际化活动的开展。

(3)建立针对课程国际化的评估反馈机制。学校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可引入对课程国际化的评估,以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国际化的相关活动;对课程国际化的创新做法应给予奖励、分享与推广,并完善推动课程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计划。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财经类本科课程国际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李延成: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2(7).

[2]汪立琼:对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9).

[3]高玉蓉:对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

[4]FUTAO HUANG: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a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Case studies of China,Japan and The Netherlands[J].Higher Education,51,2006.

刘冰冰)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财经类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法学本科课程教学考后复盘评析短课设置研究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