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012-08-15周智年傅正前
○周智年 傅正前
(1、武汉工程大学 2、湖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论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周智年1傅正前2
(1、武汉工程大学 2、湖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要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就更显重要。
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必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胡锦涛同志的这些讲话不仅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为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从古到今,人类维护秩序、执行社会规则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人治、法治和德治。在古代社会中,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格局总体上是人治基础之上的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格局基本上都是法治为主、德治为辅,传统意义的那种单纯依靠个人人治的方式几乎都消失了。但是,人是世间唯一的主体,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归根到底它们都离不开人,都要靠现实中的个人去理解它、执行它,因此对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去管理,是离不开人、需要依靠人、取决于人的,甚至可以说社会管理本质就是某种特殊的“人治”。由此可见,不管是管理的人还是被管理的人,他们自身内在的思想意识、外在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维护和遵循才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于一个社会,无论其法律多么完备,如果人们缺乏法制知识,对于维护秩序、遵循社会规则、实行法治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自觉认同,失序肯定也是社会的常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针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塑造的教育活动,植根于人的思想灵魂深处,在人类各项管理方式中理应是不可或缺的。
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弥补“刚性”社会管理的缺陷
社会管理可以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刚性管理是一种依靠组织权威、依靠权力、依靠制度的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不关心管理客体的心理感受,更多强调管理客体的服从。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依赖领导力等软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者的情感感召,是一种“内在”管理,即通过建设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使管理客体获得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社会政治要求,能够更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是柔性管理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管理属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传统方式,能够通过细致有效的说服教育,增强社会成员的整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并加强自我调控;能够破解管理对象的心理难题和观念障碍,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能够将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强化,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其行为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并持续互动,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二、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可行性
社会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管理两门学科的特点。尽管这两门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实际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各有特征,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是互为关联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基础的同源性
一方面,社会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两门科学,从总体上看都属于软科学。社会管理最终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对人的思想的研究、行为的把握离不开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探求,掌握诸多心理现象的成因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都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行为。
2、工作对象的一致性
社会管理作为管理的特殊形态,其客体最终集中到“人”上。现代社会管理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物的开发与利用、社会问题的预测与解决、社会政策的制订与执行等都离不开人,人本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人管理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各要素功能1+1>2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动者和接受者,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活生生的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目标是培养人,造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归宿。可见,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本质上完全一致。
3、最终目标的相容性
社会管理作为宏观管理范畴,其直接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转变人的观念,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使社会成员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可以看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相容性,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在社会管理中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千方百计稳定和理顺群众的情绪,要通过各种有形的工作和无形的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犹如春风化雨,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发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能积极有效地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的理想信念,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渠道,可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内涵以及党的执政意图得到正确地阐发,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当前存在各种各样价值思潮的情况下,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领导和主导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真正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追求,需要广大民众的认同并转化为自我的价值理念,使之落实在行动中。而价值认同和观念转化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政治的导向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放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社会管理目标提供前提和保证。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激励手段有政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等等。当然,人的需要又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也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产生的客观原因,也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奖优惩劣等手段,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活力,进而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生动局面。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因此,在人民内部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矛盾时,就会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一定的变化,当人们对某些问题认识不全或产生歪曲认识时,就会出现不满、焦虑、怨恨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消除,就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也就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如果这些矛盾不及时化解,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应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民主的方法、说理教育的方法、人际协调等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调适人们心理、调控人们情绪等途径来进行调节,使人们心理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大大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只有这样,经济才能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更加殷实,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防预功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社会稳定是社会整体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由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心理稳定等综合因素构成。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正面临一个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再调整,这势必会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引起诸多的思想问题,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稳定,归根到底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同时必须把握好改革的节奏,积极稳妥地进行,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又要考虑到国家、群众和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适应。在新时期,人们面临着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国内僵化保守思想的双重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思想问题往往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其预先控制功能,以“防”为主,未雨绸缪。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努力形成一整套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以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防范危机成本,减少社会震荡。
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