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2012-08-15鲜国颖
鲜国颖
(成都工业学院 院办,成都 610031)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1]研究企业文化理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迫切要求。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文化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既有文化的共性,又因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性而使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一,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王文臣认为:“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实质,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精神现象、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2]
2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方面,中国企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1)生活福利型。其内涵是通过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文化娱乐型。通过丰富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调整企业员工的心态,使其认同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3)技术生产型。营造严谨务实的作风,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在研究探讨的氛围中提高,从而提升对企业的认同。4)思想教育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认识和挖掘不足。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都具备极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企业才能够具备发展的动力。2)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与创新。传统文化是共同的,但企业的经营环境却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就在于要同中求异,把共同的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企业之中。这就提出了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要求。3)文化建设过于功利和短视。文化建设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长远而系统的规划,没有持之以恒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可能有成效的。4)民营企业存在家庭化的倾向。我国民营企业在人事制度安排、组织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家族化、个人化、感情化、封闭性倾向,存在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现象。这已经成为阻碍许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和欧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日本文化将其转变为“忠、诚、孝、和、勇”。韩国企业掀起学中国兵法的热潮,把市场竞争当作军事战争,以夺取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论英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深有体会地说:新加坡是靠继承和发扬儒学文化、孔子思想,才达到今天的富强。在中国,海尔的“敬业报国”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忠”的思想,清华同方中“同方”名字源于《礼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之语,描述了志同道合者结伴前行的意境。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3.1 “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以人为本的基本格调,《荀子·王制》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胡锦涛提出了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的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3]。“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尊重人才,以人为中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人合理的需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古代“民为本”的思想得到日本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他们把孟子“民为贵”的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了“终身雇佣制”、“盈利分红”等制度,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以人为本,更要尊重个体的人格和价值。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只有分工的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更要以人格魅力来感化员工。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IBM公司能领导世界潮流,最根本的经验在于一直坚持“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的理念。中国企业家更应该充分挖掘“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把它运用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
3.2 “自强不息”的观念与企业精神构建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人们要具备刚健的精神,永不气馁地完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能力。中国完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但从精神和理念层面来看,这种转变远未结束,追求享乐,小富即安的生活态度仍然随处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育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即“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和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未来的力量。”[4]调查表明,美国杜邦、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一流企业已经或正在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对企业进行变革。我国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大的成就,也与特别重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关。
3.3 “厚德载物”思想与企业经营理念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德”,把“德”看做培育万物的基础。《周易》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就是说“坤”具有深厚无边的德行,所以能承载万物。在《象辞》中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坤”如同大地一样,君子应学习“坤”德精神,培养深厚的道德来容纳万物。在企业管理中,德与法的完美结合,正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一方,也不可过于倚重一方。厚德载物可视为德治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企业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意味着做人要符合较高的道德标准;对于企业整体来讲,应道德地对待客户及协作伙伴,并与其他社会利益群体和谐共处。
3.4 “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要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取得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集体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等深刻的社会精神危机,这些问题仅用科学技术难以解决。要克服工业文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就要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尚中”的思想可发挥这种凝聚功能。儒家文化注重和谐统一,既重视自然的和谐,也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以和为贵”的思想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其本质是重视群体和合作精神,注重企业与员工、股东之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倡“合作竞争”和“双赢”模式,旨在说明企业间加强团结协作,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取得更大的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4 结语
传统,是历史的继承和延伸,是现实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作为适应外部环境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一方面依赖传统文化的支撑;另一方面,必须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勇于和善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准确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遗产成为今天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席守虎.我国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11.
[2]王文臣.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6-27.
[3]黄本玉.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才观[EB/OL].(2010-09-30)[2012-05-01].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8903/138911/12624846.html.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98.
[5]刘一鸣.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探析[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6]王水容.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王瑞.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8]王志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2003(3):79-81.
[9]钟金贵.试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7-29.
[10]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1999(3):52-57.
[11]张春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构建[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