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探析
2012-08-15隋宝城梁海滨林立峰
○隋宝城 梁海滨 林立峰
(预备役192师 辽宁 本溪 117000)
预备役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探析
○隋宝城 梁海滨 林立峰
(预备役192师 辽宁 本溪 117000)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在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后勤装备保障是关键,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责任。
预备役部队 后装保障能力 探析
预备役部队作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快速发展而组建的一支战争初期首批遂行动员任务的准军事力量,在未来军事斗争和非战争行动中,能否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顺利完成各种应急作战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勤保障能力的大小。实施强有力的后勤和装备保障,是预备役部队实现快速动员集结的重要保证。
一、抓好教育,增强保障意识
第一,强化后勤人员的国防意识。就是针对预备役部队后勤人员角色意识淡化、国防意识相对较弱的状况,结合当前预备役部队任务的需求,以及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建设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使命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后装保障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后勤和装备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切实摆正后勤和装备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强化后勤“先行”意识。预备役部队要实现快速的角色转换、任务转换,后勤和装备动员保障必须先于兵员动员之前完成,否则,即使兵员集结起来,也难以拉得出、展得开,生成战斗力。加之预备役部队在执行军事行动或者非军事行动中,所需的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装备要向上级请领,大量的后勤人员和军用通用物资装备要通过向社会动员和征用补入部队,花费的时间远比兵员动员多得多,这就更需要后装人员牢固树立后勤“先行”观念。
第三,强化后勤“主角”意识。过去战争消耗物资少,保障强度小,后勤和装备在战争中处于“配角”地位。随着军队担负的任务变化,无论是战争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后勤和装备保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预备役部队在其平转战时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依赖性增强。因此,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人员应当好“主角”,适应部队任务转化后对后勤和装备的需求。四是要强化后勤和装备保障质量意识。后勤和装备保障中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前者不能取代后者,而后者却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因此,要树立“控制数量,注重质量”的观念,加强后勤和装备质量建设。
二、把握重点,明确保障任务
预备役部队在组织和实施战时快速动员时,后勤和装备有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先期收拢后勤和装备机关预任干部和后装保障分队;二是快速动员,为兵员集结各阶段提供运输、饮食、住宿、医疗、经费以及装备维护保障;三是组织请领从军队后勤系统和装备系统调整补充专用装备,接收从地方征用的通用装备物资,并按编制和标准将其配发到位。在整个快速动员后装保障的全过程中,实施快速、高效的后方指挥以及同保障各方保持密切协同,加强后方防卫,保证后勤和装备安全,是影响整个保障成败的关键;接收、补充、配发后勤装备,为部队提供食宿、医疗、经费保障则是后勤保障面临的现实任务;组织协调运力搞好运输保障,及时将各类装备物资和人员快速输送到位,将是整个后勤保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期动员阶段,在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后,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应提前做好后装机关预任军官和分队的接收准备及先期收拢工作。快速动员兵员集结阶段,“运、食、住、医”等主要由地方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提供保障。考虑到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展开时人手、运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可视情况请求上级提供支援保障,申请将补充的物资送达后勤和装备仓库。军民通用装备物资的征用则主要由预备役部队所在地政府负责。
三、充分准备,打牢保障基础
做好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后装保障的准备,是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平时应常抓不懈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后勤和装备战备建设的中心任务。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只有在平时科学地对动员保障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客观分析和运筹规划,扎实充分地做好快速动员保障的人员、预案、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才能达成快速动员保障有力的目标。做好后勤和装备预案准备,一要搞好潜力调查,摸清地方军民通用设施、装备、物资,掌握其数质量、品种、型号及分布情况,与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允许征用的一般数量和最大极限;二要对征用的对象作出原则规定,对拟征用的每件装备、操作人员及每种物资都要落实到具体单位。为保证征用数量充足并能应付意外情况,计划数应比编制数大10%~20%;三要在充分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以本级司令部快速动员预案为立案之本,按照“上下衔接、齐全配套”的总要求,重点编制好后勤和装备保障方案、专用装备物资请领计划和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计划,切实抓好预案各条款的商定和逐项落实,使预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防止出现预案和现实脱节。
后装人员是实施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主体,要按照“收得拢、拉得动、用得上”的要求配齐配好后勤和装备现役、预备役官兵,加强教育管理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和保障技能。一是坚持专业对口原则。后勤和装备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分队应在地方业务对口单位组建,后装人员尽可能在地方对口专业人员中预任、预编,以便于部队动员时对口征用地方有关物资装备;二是坚持合理编配原则。通常采取扩大范围组建和相对集中编组的办法,既要有利于组织活动和均衡负担,又不致于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坚持科学组训原则。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必须按纲施训。训练方法,可采取以会代训、以工代训,结合平时抢险救灾训练、参加部队综合演习等形式灵活组织。训练要着重提高各级后勤干部、骨干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并使之掌握现代化条件下平转战后勤保障的组织原则、程序和方法,增强分队协调和遂行保障任务的能力。
预备役部队专用装备物资基本上都预存于部队所属战区的战役储存体系之中,军民通用物资则根据征用计划寓于地方各相关单位。做好物资准备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后勤和装备动员预案和物资编配计划,明确军地物资储备,确保所需物资量足质好;二是要按战备要求管好、用好、维护好现有装备物资,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和战备状态,保证随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三是要加强与上下级后勤和装备、当地国防动员委员会、军事指挥机关以及被征用物资的具体单位的联系,对预案中计划补充和征用的物资有多少、在哪里、怎样补充到位等情况要了如指掌,保证一声令下,各类后勤装备物资能迅速启动,快速配发到位。
四、完善法规,健全保障制度
第一,完善后勤动员法规。省军区要会同当地人民政府,以《国防法》、《兵役法》为依据,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和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军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中的职责和分工,规范行业、企业和个人在动员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制定法规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应用合同契约和价值手段,充分调动军地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法规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紧密结合,确保快速动员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预备役部队在接受省军区垂直领导的同时,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建立和坚持汇报制度、联席办公制度、兼职领导过军事日制度,使地方领导及时了解部队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他们履行领导和指导的职能创造条件。
第三,切实搞好检查监督。预备役部队和地方有关保障单位应联合组织有关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落实后勤动员法规制度、预储装备物资及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军地双方要适时通报情况,预备役部队主要通报对保障工作的要求,地方有关部门主要通报保障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这样做既可以加强供需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又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准备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严格施行奖惩,对在后勤动员中工作不力、落实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予以相应的处罚,以保证各项后勤动员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一旦需要,可迅速实施快速动员。
[1]马钊:我军生活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2]王相文、刘春林:后勤装备研制采购社会化保障问题研究[J].后勤科技装备,2002(2).
[3]张连松、姚中坚等: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总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9.
[4]顾建一、李颖等:保障方式社会化[M].解放军出版社,2009.
[5]袁先林、张建民:后勤科研走社会化的路子势在必行[J].后勤学术,2007(12).
[6]宋学先:军队后勤与社会[M].解放军出版社,1994.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8]张怀强、郑先斌等:借鉴外军经验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03(7).
[9]姜国军、张光辉等:对军队后勤科研社会化改革的一点思考[J].后勤学术,2006(6).
[10]荔万俊、张振江等: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概论[M].海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