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的研究
2012-08-15刘素杰
○刘素杰
(济宁市教学仪器供应站 山东 济宁 272000)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套全面而精确系统管理方法,成功地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向更加人本化、战略化及系统化推进。该系统具有细致而全面的约束力及控制力。它能将管理系统贯彻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管理环节,能够解决单位内部结构松散、管理不细致等问题,它也将降低事业单位的支出,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联系,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在2008年8月,国务院颁布正式公告,首先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保障责任,公告还指出要加强预算管理,健全学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保证各单位资金的合理支出以及规范使用。教育系统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为更加关注各项费用类的支出情况,对收入、支出的控制更加精细化,权责划分更加明确,同时教育系统的预算管理还有涉及其他系统多且复杂多样而导致的数据涵盖面大等特点。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的特征表现是可以规范单位各项经费的使用和支出,对于单位的收入及支出控制更加精确和明细。同时,这套管理系统还包含数据涵盖面大等特点,它能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预定一个精确的计划,防止资金的滥用。当前,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研究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相比企业单位严峻的生存压力,因为执行着长期的财政拨款制度,事业单位具有更小的生存压力。全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中,虽然拨款力度有所减小,但与企业相比,它们的生存压力依然小得多。此外,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以完成特定的职能为目的,它们自身的盈利目标与企业不同,所以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的实施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其全面管理的内容与企业相比要相对简单,因为它没有复杂的业务以及处理业务的复杂部门,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只需要对日常活动经费,人员经费,项目经费等相对简单的内容进行预算。其次,全面预算虽具有实践基础,但实施难度仍然较大。所以事业单位与其他不同的组织、单位相比,在各个方面其都具有更好的实施基础。但是,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与企业单位相比较而言,实施全面预算要更加困难。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本身的战略管理水平。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对于单位业务与单位战略之间的纽带,它的实施可以更大发挥单位的控制能力,实现单位战略的固化和量化,从而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的。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使计划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确保单位资金的正常及规范使用,从而可以做到及时调整单位战略,得到及时的反馈,最终实现对单位战略管理水平的提高。
2、能够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全面预算可以衡量下一年度单位各方面的支出与人力等资源的调配,因此可以据此来实现对单位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资源配置。
3、能够有效控制单位将面临的风险。通过全面预算所做出的预算结果,可以分析下一年的单位预算中的各种数据,从而推断出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预先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有效解决或避免可能遇到的风险,实现对于单位计划更加准确的实施。
4、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收入并节约支出。全面预算可以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下一年度所需要的各项经费的多少。通过这些数据,单位决策者可以有效地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实施监督与控制。在得出预算结果后可以对下一年度的业务绩效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关的绩效奖罚等政策,在单位的某项业务或部门的工作超出或不足预算时,可以通过原先设定的预算对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加以调控,使收入及支出配比更加合理,进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降低支出。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
1、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强调单位中所有人员在预算制定与执行中的作用,要让各个单位工作人员意识到每个人都是预算的制定者及实施者,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全员监督的工作方法。因此,该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三层:首先是决策者与预算管理委员会,然后是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与预算管理办公室,再者是预算责任部门与单位各基层部门。
2、责任的主体全员参与。全面预算并不只是制定财务报表,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这不仅可以增加预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使各部门业务的执行更加透明化,增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
3、预算指标应细化到各业务部门。预算指标并非只是财务部门单独分析与制定,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不断地调整,从而达到一致的指标。单位中应人人参与,层层下达。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与实施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4、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定准确的绩效目标。这要求财务部门要改变原来“安排式预算”的制定方法,转而实行“绩效预算”,即从对资金注入的管理专向对绩效结果的管理。要根据单位的发展策略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预算。这种制定方法强调预算的绩效和结果,可以从源头优化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确定准确的绩效目标是制定预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对职工积极性的调动。
5、预算指标的制定应及早进行,并及时调整。预算不能在年初开始制定,而应在上一年度的年中或年末开始,在年底完成。同时,预算的制定不能一成不变,单位应在预算执行中不断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单位的支出。如此一来才能使预算更加符合单位的发展计划,可以将当初无法预料到的市场及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考虑到计划中去,从而使预算更加富有实际作用。
6、加强内部监督和调控,建立奖惩和预算考评制度。预算实施的关键便是奖罚和考核的实施。明确的奖罚考核制度可以确保预算的准确实施,因此,科学的考核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事业单位在制定业绩评价标准时要将其与部门的预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考核更加的客观、准确。同时,应注意预算考评要以主要考核项目的进展情况,预算目标的进行情况,预算收入的部门实施情况,以及预算支出和准确率等为考核标准。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根据考评结果,分析并完善预算的准确性,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误差,并针对误差找到解决的措施及方法。预算考评不仅可以增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使各部门意识到自己在单位发展中所起到的责任。另外,可以根据各部门绩效的排名先后来安排预算,使资金配置更加合理。
四、强化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增强预算管理的理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预算管理作为发达国家及政府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管理经验,它能促进事业单位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能优化资金配置,同时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更是整个单位所在系统的一项任务,各部门人员都应参与其中,共同完成这一系统的建立。再者,增强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是贯彻《预算法》的基本要求。
2、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应严格把握预算的编制依据,科学制定单位预算。应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可行性,按照规定时间调整预算,增强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应建立预算安排与结余资金衔接制度,提高政府投资时预算调整的时效性。如果编制预算不能做到科学准确,就会出现单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状况,并因此可能出现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况。因此,单位应贯彻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首先科学编制预算,而后各部门协调工作,认真执行预算,履行各部门应尽的义务。单位领导也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进行,提高对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和总结问题,进一步完善预算。科学编制预算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提前编制,保证有充足的编制时间,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加充分。预算编制需要大量的论证与对数据的分析,它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流程,同时包含行业的状况、历史,需要长远考虑。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推行“零基预算”,各个部门分层次汇总预算编制;综合分析内部单位结构和市场环境,综合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科学预测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编制科学的全面预算,并制定发展过程中的预算改良计划,随单位发展不断改良预算。
(2)建立强有力的预算监控体系,保证预算的准确实施。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预算实施中的关键,可实行的措施有:加强各个项目的管理力度,真正细化预算管理;加强对于资金等资源的管理,对资金等的使用要严格监督,同时增加对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多角度监督资金的使用,对于资源的使用效率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进行评价;根据实际,及时改良预算编制,保证预算的可行性。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加强对资金的追踪管理与高效利用。
[1]朱一鸣:论广播电视广电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10).
[2]宋俊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全面预算管理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探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18(4).
[3]黄学超:全面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应用[J].水利经济,2008,26(4).
[4]王云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执行策略[J].财经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