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塑的研究

2012-08-15岳凤岐彭才根王雅平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服务体系毕业生

岳凤岐,彭才根,,王雅平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江苏常州213032;2.常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1)

中等职业学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满意度、工作幸福度、就业服务满意度、专业对口率等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岗位面向等不熟悉;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意识淡簿,缺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就业服务注重应急性,缺乏连续性,就业服务机构力量薄弱,就业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就业服务局限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布信息、政策服务、传授简单求职技巧、择业咨询等低层次内容,缺乏高层次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为了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进口”与“出口”双向畅通,使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塑的策略和维度作初步的研究。

1 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体系重塑的策略

1.1 前移策略

在中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在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进行的,之前,学生对职业、职业岗位、职业情境等了解甚少。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以及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从众性和随意性,导致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学习缺乏动力、耐久力。为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必须前移。一是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资源向普通教育开放。二是主动与中学对接,在初中阶段加强职业生涯渗透指导与设计,让学生的职业理想从初中开始启航;选派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为初中生“现身说法”,介绍各职业的情况;让中学生进入企业亲身感受和体验各职业的工作,引导和指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将就业服务纳入学校招生咨询和服务之中,在学校网站上专设“招生就业”网页,让“准职校生”在入学前就能了解职业学校及毕业生从业情况,从而理性选择学校与专业,并在入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使其在校学习时减少盲目性,增加学习的动力。

1.2 后延策略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把就业服务单纯地理解为“就业安置”,觉得学生毕业找到一个工作就是就业服务。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不能仅仅是短期行为,要对学生成才的整个过程起到长效作用,要将就业服务转变成人生指导,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服务社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必须后延。一是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如为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为工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弥补性培训等。二是为失业毕业生提供更换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帮助。三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前、学校中,延伸到就业后,使毕业生获得学校持续的服务和帮助。

1.3 渗透策略

有些学校及教职工认为就业服务是一个孤立的工作,或者是某个部门或某几个人的事情,而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和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必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将就业服务整合到学校的发展和规划中,让全校师生认识促进就业、有效就业的重要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通过个性和倾向性就业目标的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职业选择倾向;并通过专家指导,使学生能结合个性特点设计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将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联系,明确自己的学业任务,以便在未来择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三是在教学和学生活动中,将职业态度、职业信息、职业伦理、职业纪律、职业规范等渗透其中。

1.4 互动策略

中等职业就业服务体系中各要素如果分头操作,局部推进,就会出现“招生不管就业”、“培养不问需求”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体系中的各要素必须互动。一是全员参与服务体系并积极互动;二是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服务互动;三是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要互动;四是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校友要互动;五是学校内部各部门、各系统要统一目标,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从而实现就业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与效果的最佳化。

1.5 系统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由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等多个外部要素组成,又是学校内部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标准等内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联系,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一是要立足整体,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用人单位主动配合,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本人合理定位,既分工负责又协调有序,实现学生就业服务的整体效益。二是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要根据时代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教育内容,学生的职业规划要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就业服务可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及时协调关系,实现良性的动态平衡。三是研究学生就业工作各层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不同专业设置,采取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行分流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施不同的就业服务等。四是由于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受外部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等)和内部环境(就业体制、机制、氛围等)因素的制约,学校要加强与企业沟通,为企业和毕业生创造“磨合”的空间,要结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多开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选择。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塑的维度

2.1 就业服务观念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并得到持续发展。当代社会人的一生无法区分“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现代社会分工多元化、综合化,人的一生中可能要作出多次职业选择,面临着更为迫切和频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的转换和持续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终身就业服务观念,以便在对学生开展全面、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对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服务,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理论教育、技能技巧形成、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养成、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服务,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从而实现“人人能就业、人人能乐业”。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全员意识、全程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2.2 就业服务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构建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制定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学校就业市场、组织和指导各系就业工作、协调学校内外部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各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系主任是本系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就业工作直接责任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本专业学生就业负重要责任,就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本系就业管理、协调、咨询和服务工作。二是成立就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人员,使其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和劳动力市场信息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的服务。

2.3 就业服务制度体系

为了实现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整体效应,学校应建立合理、规范、有序的就业服务制度。如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联合会议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廉政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三公开制度、毕业生就业推荐制度、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管理制度、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制度、毕业生信息管理制度、贫困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就业服务卡制度、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职责、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办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离校后继续服务办法等。

2.4 就业服务课程体系

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三大模块体系,建立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职业认证课、拓展训练课等六大模块。二是在课程开设顺序上,职业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创业与就业等课程应该在低年级就开设,让学生及早了解职业、理解职业,明确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根据自身特点,正确地来规划未来,在以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校正职业方向。在高年级时开设就业服务课程,如择业技巧、就业心理学、面试要求与技巧等,促使学生顺利就业。三是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内容与专业课结合,做到相互渗透,如上公共基础课时,让学生明白学不好该课会影响职业技术课的学习,并最终影响将来的就业等。上职业技术、技能课时,强调学好该课与将来就业与工作的熟练程度的关系等。四是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设计和开设拓展课程,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现。五是在上岗前开设针对性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平稳过渡。

2.5 就业服务方式体系

一是天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与技术,实现跨时空的就业服务网络覆盖,与遍布全国的用人单位、就业基地、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员紧密联系,建立有效快捷的就业信息沟通渠道。如利用就业指导专网、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室、学生职业发展网络课堂等方式,跨时空、多层次提供职业指导与发展服务。利用就业网络进行远程招聘与面试考核,进一步拓展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网络建设,建立“就业直通车”网络、就业短信系统、QQ群等全方位发布信息平台,形成覆盖范围广、有效性、针对性强的信息传递渠道。二是地网。通过持续的市场开拓工作,在全国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培养就业工作者,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服务,建立校内招聘市场,为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信息发布、形象宣传、组织协调、择优推荐、面试洽谈、信息反馈”的一条龙“专场”服务。三是人网。在校内建立稳定就业服务工作队伍的基础上,聘请兼职专家等,形成稳定的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在保证就业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通过校友面对面、家长委员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向,最终形成专家参与、校友支持、学生互动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2.6 就业服务活动体系

一是讲座。开设就业政策、就业心理、择业技巧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基本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立职业目标。二是大赛。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就业知识竞赛、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三是报告会。聘请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等,为学生举行报告会,使学生了解职业特点、职业要求,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提升就业能力。四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验职业生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五是招聘会。解决招聘时的着装、礼仪、与人交流沟通、自我推介、回答提问、特殊场景处理等实际问题。

2.7 就业服务跟踪体系

一是建立信息数据库,对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待遇、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受重视程度、发展前景等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二是对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跟踪调查,同时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品德、专业素质、专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进行调查,以便学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对毕业生学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以便科学地制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四是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学习、困惑、学习培训要求、转岗需求等进行跟踪调查,为毕业生提供终身服务。五是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及要求进行调查,便于学校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2.8 就业服务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学校就业服务的质量,从制度和机制上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落实和成效,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就业服务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既全面把握就业服务的共性和差异,又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评价指标可以有就业服务基础(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效果(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业服务满意度)和就业服务创新(工作管理和制度创新、就业服务新思路、新方法)。评价对象包括学生、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中的就业服务管理和就业服务效果应作为重要考量指标。

[1]陈淑睿,赵取红,徐冬香.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11).

[2]付丽媛,方正.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新校园,2011,(4).

[3]周海燕.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德民,项新求,吕殿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5]杨涛.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探微[J].现代教育,2011,(Z1).

[6]赵素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纪莉莉.谈中职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成才之路,2010,(10).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服务体系毕业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