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书遗址与半山遗址、小拉哈文化

2012-08-15颜祥林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拉哈铁器半山

颜祥林

(大庆市博物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汉书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汉书村北,月亮泡南岸的大坎子上,是松嫩平原青铜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标志。而青铜时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继金石并用时代之后,铁器时代开始之前的历史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由于人类发明了青铜冶铸技术,并广泛应用青铜金属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也由此出现了大的变化,标志着时代的进步,石器时代的结束。考古学界将青铜文化的出现,青铜工具的应用和铁器还没有出现之前的这段历史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一、汉书遗址与汉书文化

位于吉林省大安月亮泡镇汉书村北的汉书遗址,在1958年前称为端基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时任五区区长骆汉书烈士而改名为汉书村。1960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吉林省文物工作者发现了位于汉书村北、月亮泡水库南岸的这处文化遗存丰富、分布面积较大的遗址,并定名为汉书遗址。1974年6月,吉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师生组成联合考古队,由时任吉林大学考古系主任的张忠培先生为指导,对汉书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共开探方15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了房址、墓葬和窖穴等遗迹,出土了一批较为典型的文物,如陶器、骨器、青铜器及少量的石器、铁器等。

作为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蒸发结晶工艺、膜浓缩和炉渣废热利用工艺是建立在脱硫废水的预处理环节之上的,良好的软化水质,对防止后续工艺结垢、提升蒸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考古队发表在《东北考古与历史》丛刊,1982年第1期《大安汉书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一文记载:汉书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初步区分汉书遗址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层相叠压,其下层文化成为汉书一期文化,上层称汉书二期文化。[1]根据吉林省《大安县文物志》记载汉书一期文化时期,其历史年代下限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在距今3100~2500年前后,而汉书二期文化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电力营销的风险也会加剧,企业经营风险也会大幅提升。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必须尽快建立并实施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制,以电力用户以及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为手段,在最大化保障电力用户合法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企业健康问题发展和提升社会服务形象。

汉书一期文化的器物有泥质红褐陶,器型为筒形深腹罐,罐上饰有几何纹饰图案;青铜器都为范制,有背面带有横梁的圆形铜扣及圆形铜片。这说明,汉书一期文化的居民已较广泛地使用青铜器,汉书一期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大约10%的肺脓肿患者需要行手术切除。手术指征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期手术指征为:咯血,持续的败血症发热,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形成脓气胸或脓胸。慢性期手术指征为:抗生素治疗超过6周无效,怀疑肺癌或脓腔超过6cm。脓肿较大或者位置较深的需要做肺叶切除术。如果切除范围能够包含脓腔以及周围的坏死组织,非解剖型肺切除或肺段切除也是合适的手术选择[6]。

在汉书遗址叠压在一期文化之下的遗存,清理到一批晚于汉书二期的墓葬。2001年9月以吉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汉书遗址的第二次发掘说明了这一点。一期遗存以台底罐、台底钵为特征,属于嫩江流域近年命名的小拉哈文化范畴,年代相当于夏商时期;二期遗存以大袋足鬲、深腹壶为代表,年代相当于商至周初。[2]

汉书二期文化遗物相当丰富,有陶器、骨角器、石器、青铜器及少量的铁器。其出土的陶器既有生活用具,又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鬲、罐、钵、碗、权、支座、舟形器等。从陶的质地、颜色看,有泥质红褐陶和彩绘泥质红褐陶,只有极少数的陶器属夹砂红褐陶。施有纹饰的陶器较多,主要纹饰有绳纹、按压纹、彩绘和锥刺纹。彩绘是在陶器入窑前涂刷在陶胎上多数饰于陶器的外壁,也有装饰与内壁的,彩绘都是红色,彩绘除“红衣”外,也有条带纹、三角钩纹和网纹。陶制生产工具以陶网坠为多,其特点是器型大,呈椭圆馒头形,器身饰有“十字”形或“米字”形沟槽,陶纺轮较少。石器发现的较少,只见磨制石斧、锛、锤等,并出有鱼钩石范。骨角器较多,有锥、镞、矛、匕、锤、纺轮、带孔骨片及骨箅等。金属器主要有青铜器和铁器两类。青铜器主要有刀、锥、扣以及属于青铜短剑附件的石枕状物。出土铁器,主要有銎形斧和刀两种,它的形制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内地居民使用的同类器物。在汉书遗址发掘中,未见冶铸铁器的遗存,这说明当时的冶铁规模是极其有限的。

二、半山遗址与小拉哈文化

小拉哈文化是以我市肇源县小拉哈遗址第二期遗存命名的,是松嫩平原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存。陶器基本为素面,只有少数施附加堆纹或刻划几何纹,个别陶罐的口沿下面有一周附加堆纹或将口沿压成锯齿状花边,器型主要以直口圈足器为主,小拉哈遗址二期陶片的热释光检测结果,其年代距今3830±34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3]

而位于大庆市大同区和平牧场九队的半山遗址是2009年4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遗址,该遗址距采油九厂一矿30公里,南侧是干涸湖,西南有油田计量所,距沿306干线有一座加油站1.5公里,北距大同和平牧场九队2公里,遗址位于中央凹现的山岗,面积为10万平方米,经GPS测量,海拔 139 米,中心测点为东经 124°19′14.5″,北纬 16°19′07.1″,该遗址土质为黑褐细沙地,沿遗址四周踏查,从地表看,极为丰富,经探查,在该遗址西南角探测地表0.5米处发现大量的极为明显的陶片71片,采集石器61件,动物牙齿5枚(其中猛犸象牙齿2枚),骨器2件,人类头骨残片24片(组合较完整)。从半山遗址采集的文物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集的陶片质地、颜色看,有泥质褐陶、黑褐陶,只有极少数陶片属夹砂陶,施有纹饰的陶片较少,主要纹饰有绳纹、按压纹等,多数为素面,个别陶片口沿下面有附加堆纹或将口沿压成锯齿状花边等,这与小拉哈文化出的文物器型、纹饰和汉书一期出土的陶器类型有相同之处,这说明半山遗址与小拉哈文化、汉书文化属同时期文化;二是采集的石器比较丰富,有石核、石叶、石钻、小犁园刮削器、圆头窄身刮削器、圆头尖底刮削器、高脊背圆头刮削器,石镞有窄身三角形凹身石镞等,这与汉书二期文化还不相同,说明半山遗址的时期早于汉书文化的遗存;三是采集的骨角器比较少,骨器型有锥、镞等,这与汉书二期文化遗存发现的骨器有相同之处,但没有更多类型的器物出现;四是采集人类头骨残片分析,有墓葬址存在,但目前因没有大规模发掘未发现墓葬址,但从头骨残片来看,如将其复原,将是一个完整的头骨,但从下颌骨牙齿分析是柱状牙齿,与汉书遗址发掘现场墓葬有相同之处,但牙齿不相同;五是铁器、青铜器目前还没有采集到,但汉书遗址发掘中也未发现冶铸铁器的遗存,这一点与汉书遗址目前还有相同之处。

我们对白金宝文化、小拉哈文化、汉书文化内涵研究有了进一步加强,但对半山遗址的研究,应引起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半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对研究大庆地域文化及科考价值极为重要。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指出:“考古学族属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除了古籍所记族人是否等同于考古文化外,还存在文献记载、疏、注及考证和对考古学遗存的认识问题。”[4]这些如此丰富的古代遗存,不仅考古学家重视,也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极大关注。

[1]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博物馆考古队.大安汉书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M].北京:文物出版,1982.

[2]金旭东.田野考古集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肇源小拉哈遗址调查简报[R].北方文物,1996(1).

[4]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进历史真实之道[M].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拉哈铁器半山
出土和馆藏铁器的保护简析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抓(“欻chuǎ”)嘎拉哈
"神州一歘"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发现西夏窖藏铁器
王安石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
碱性溶液对出水铁器中四方纤铁矿(β-FeOOH)相中氯的脱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