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园的故事》的主题分析

2012-08-15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荒诞派杰瑞彼得

王 盼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 330013)

在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兴起了一股新的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旨在表现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它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强调“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思索、探讨人类社会与人类生存的问题,反映在文学形式上,便形成和产生了荒诞派艺术。荒诞派艺术最先在戏剧上表现出来。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小说和剧本中,从理性出发,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荒诞派戏剧家通过对人的存在的探讨,用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展现现实生活中人生的荒诞性。马丁·埃斯林,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在其1961年发表的文学评论专著《荒诞派戏剧》中,根据其思想和艺术特点,首次以“荒诞派”给这个新的文学流派命名[1]。顾名思义,荒诞派戏剧抛弃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把荒诞的手法作为主要的文学手段来展现剧作家们对人生及存在的思考。因此,荒诞派戏剧在文学表现上也独具风格:其戏剧情节以杂乱无章著称,事件、顺序、人物甚至连对白都看起来杂乱无章地安排在一起,用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动物园的故事》,作为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得华·阿尔比的第一部荒诞派独幕剧,是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2]。

一、《动物园的故事》的内容概述

其实《动物园的故事》是一个剧情非常简单的独幕剧。简单的故事背景、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的人物形象和简单而又荒诞的人物对白构成了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位于第五大道西侧的纽约中央公园里。全剧共有两个人物:彼得和杰瑞。彼得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代表,在出版社工作。杰瑞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代表。星期天的下午,彼得坐在中央公园的长凳上看书,一个流浪汉杰瑞过来和他搭讪。一开始,杰瑞告诉彼得自己去过动物园了,又向他问路,劝他不要吸烟,还盘问他婚姻、孩子等。在交谈的过程中,杰瑞千方百计地找话题想要和彼得攀谈、交流、沟通,但由于是陌生人,彼得始终以冷淡的态度拒杰瑞于千里之外。杰瑞也没有因为彼得表现出的冷淡而却步,反而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生活与经历:自己居住的公寓的情况、自己和房东太太以及她的狗的故事。彼得仍旧以冷淡的方式对待杰瑞的攀谈,为了和彼得沟通,杰瑞甚至挠彼得的痒以让他对自己做出反应。除此之外,他还告诉了彼得动物园的故事,说动物园里各个动物也是互相用栅栏被隔开的,而他去动物园的目的就是想探究动物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从而去与人交流。说到这里,杰瑞为了迫使彼得对自己的谈话做出反应,他故意挑衅彼得,把他从公园的长凳上挤走,惹他发火。在这一切都没有达到任何预期的效果之后,杰瑞终于放弃了,他拿出匕首,把它扔在彼得脚旁,当彼得捡起匕首之后,杰瑞扑上去自杀身亡。杰瑞倒在彼得的怀里,终于达到了和彼得“沟通”的目的。剧本看起来非常荒诞,但所揭示的主题极为严肃,既深刻,又令人震撼[3]。

二、对《动物园的故事》的主题分析

在《动物园故事》中,杰瑞对自己所居住的公寓进行了很多描述,他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向彼得讲述自己的生活。杰瑞向彼得讲述道“我没老婆,也没两个女儿,也没有猫和长尾巴鹦鹉。我所有的是:梳洗用具、几件衣服、一只别人不会想到我会有的电炉、一把刀、两把叉子、两把汤匙,一大一小;三只盘子、一只茶杯、一个茶碟、一只酒杯、两个都是空的照相框、八九本书、一副春宫画纸牌、一副正规的纸牌、一架只打得出大写字母的旧打字机。哦,还有一个不带锁的保险箱,里面装了什么来着?石头!几块石头,海边的卵石,我小时候在海滩上捡的。”从杰瑞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杰瑞是一个精神和物质都极为匮乏的社会底层的人的缩影。在物质生活上极为匮乏的杰瑞所拥有的是屈指可数的生活必需品,而在精神层面上同样匮乏的他没亲人,没有朋友。在所有杰瑞提到的这些物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空相夹和一个不带锁的保险箱。为什么是空的相夹?因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因而没有任何人的照片可以放;而不带锁的保险箱里放的竟然是几块小时候在海边捡的石头!看到这里,我们反而更能理解杰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匮乏,正是由于这种温情的缺失,杰瑞才更加渴望得到这种温情,更加迫切地想要去和别人交流,沟通[4]。

全剧中,最能体现杰瑞生活处境和他内心活动及感受的部分就是杰瑞对自己和女房东的狗的故事。由于和人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因而杰瑞选择了和狗交流作为替代。然而让杰瑞无法忍受的是,不光自己无法和邻居、房东交流,和这只狗也无法交流。杰瑞形容这只狗为恶狗,他向这只狗送汉堡而主动向它示好,可是狗并不领情。失望之余,杰瑞对狗痛下杀手,而这只狗大难不死,之后与杰瑞形同陌路,这让杰瑞感觉到绝望。从一般人的角度看来杰瑞与这条狗的接触很是荒诞甚至有些精神不正常的倾向。他对狗的“疯言疯语”涉及了人生的全部内容:生活、亲情、爱、性、死亡和上帝等多方面。通过这些“疯言疯语”向读者展示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他渴望温情与交流却无法得到,他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令人厌倦。杰瑞和狗这非常态的交流行为表面上不合常理,然而这种不合理之中暗含的是现实中更加残酷的荒诞与变态,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缺失,是现实中人际关系被扭曲变形,被异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杰瑞的“疯言疯语”辛辣地讽刺那些已经获得了物质财富的人的膨胀的财富占有欲。表面上看,他们拥有物质;实际上,他们反而在占有财富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灵魂而麻木地存在于社会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存在等于不存在。恰恰相反,一些并没有很多物质的人反而拥有自我,有思想,有灵魂,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杰瑞的这些叙述揭露了都市生活中人们存在处境的荒诞[5]。

另外,本剧名为动物园故事,但是在剧中,虽然杰瑞多次提到动物园的故事,但是却并没有讲述动物园的故事。而是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及经历,自己的邻居,讲述自己荒诞离奇的生活来映射这种动物园效应在人类社会中的反应。在剧中,动物园并没有作为真实的场景出现,而是杰瑞在最后提到他去动物园考察动物之间的相处,它们被栅栏隔开,因而冷漠;而在人类社会,虽然没有这种有形的栅栏,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其实人们被自己心中这种无形的栅栏所隔开,因而会表现得冷漠。就像彼得,虽然生活富足,但是思想麻木,精神死亡。如同生活在笼中的动物一般[6]。

最后,除了隔绝、孤独的这个荒诞派主题,本剧还探索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解决方式。本剧作者爱得华·阿尔比认为死亡是唯一能够在现代社会实现人与人沟通的手段。在本剧中,杰瑞有很多对白,而彼得却只有只言片语的回应。这种在语言上的对比其实是沟通失败的一个直接体现。除了与彼得的沟通失败,杰瑞还遭遇了与狗的沟通的失败、与房东的无法沟通等,直到后面当他千方百计地搭讪并挑衅也无法引起彼得的反应之时,他终于绝望并下定决心用死亡结束自己孤独的存在,来实现这种沟通。当他把匕首拿出来,当他自己撞向匕首,当他安排彼得逃跑的时候,当他在即将死亡之时模仿彼得的声调说了句“我的上帝”的时候,他以死亡的这种方式完成了与他人真正的沟通: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如果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进行交流,达成理解,那就不惜用极端的方式,甚至是冲突和毁灭[1]259。

三、结束语

《动物园的故事》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本剧以黑色幽默、荒诞的气氛和其荒诞的情节表现了在20世纪的美国人的真实存在状态。人生活在一个无法沟通的世界,与周围的人和动物都无法交流,进而表现出不合理、非理性、虚无、荒诞,甚至疯狂。而这种诙谐、幽默的文字和荒诞的戏剧效果背后隐藏的却是现代人的忧伤、空虚和无奈。作者阿尔比也希望能通过此剧向读者和观众展示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冷淡的关系而唤醒人们的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与观点进而改变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

[1]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M].华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A]//邵金娣,等.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45-565.

[3]张玉红.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131.

[4]张琼.《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当代外国文学,2004(3):124.

[5]华莉.荒诞中的现实绝望中的积极:浅析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91.

[6]张雅.《毛猿》与《动物园的故事》存在主题之比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73.

猜你喜欢

荒诞派杰瑞彼得
彼得与狼
荒诞派探索历程综述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杰瑞回来了
贪吃的杰瑞
杰瑞回来了
荒诞派演出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