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库尔班江外力田彪
库尔班江·外力,田彪
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库尔班江·外力,田彪
大众传媒报道并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认识引导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报道不实、专业术语把握不好、媒体恶意炒作、损害企业利益等问题,引起食品恐慌,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应通过提升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培养记者科学素养,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健全新闻法律法规等途径规范大众传媒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
大众传媒;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连连发生,致使公众“谈食色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众人关注。“人们在平均40%的白天时间和60%醒着的时间里都在跟大众媒介打交道。”[1]大众传媒是大众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径,大众借助传媒,能够食品安全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然而,由于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追求自身利益而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不切实际的报道,致使某些地区产生食品安全心里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因此,规范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的报道,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媒及其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作用
(一)大众传媒及其特征
大众传媒,又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是一种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群体的传播手段,它是传递新闻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反应了人类传播能力的变化。主要的大众传媒有“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唱片、电影、互联网和手机等”[1]。
大众传媒传播信息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具有宣传、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实用和文化积累等功能。根据媒介不同,大众传媒分为印刷类和电子类,后者更是呈迅猛发展趋势,为群众及时、便捷、高效地提供大量食品安全信息。
(二)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作用
1.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的信息传播作用。“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径,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越充分,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就越全面。”[3]大众传媒的任务是将科学、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及时、准确地传播给人民群众,以达到服务群众、影响群众的传播效果。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涉及千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大众传播媒体应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的任何细节都予以监测和把关,将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信息输送给群众,消除群众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不确定性认识,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使群众更加有效地生活。
2.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这是大众传媒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和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既要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又要唱响主旋律,多进行正面报道,向群众传递先进的认知理念和社会思潮。比如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大众媒体的科学解读及正面传播有利于提高群众认知水平。正面传播能消除“吃的恐慌”,歪曲事实则会误导受众。
3.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媒体不仅要在正面宣传上发挥作用,还要曝光、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克服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能从根本上确保食品市场秩序正常运行,确保出现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载体的多样性,使得舆论监督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信度较高、社会反响强烈。与市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比,舆论监督具有更便捷、更经济,威慑力更大和预防作用更强的优势,大众传媒正是借助舆论监督的优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发挥着积极的监管作用。
二、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媒体关于食品安全报道存在以下问题:
(一)消息源不准确,报道与事实不符
消息源是指食品安全新闻线索来源。消息源是否权威,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食品安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信息发布应该由某个专业部门或个人负责。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接收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五花八门,一些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采用匿名方式发布信息。那些含有“据消息灵通人士说”、“据专家说”、“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业内人士透露”等措词的报道,很难让人相信其真实性。二是肆意引用信息。一些国内外尚无科学定论的消息,却被部分媒体所热衷,最终会演变成食品危机。
(二)科学素养缺失,对专业术语把握不好
食品安全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领域,大多数记者由于不具备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对食品科学缺乏理解,他们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往往容易导致不科学、不准确或夸大报道。
关于食品的专业术语比较多,比如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天然食品、营养食品、食品添加剂。如果对这些专业术语把握不好,报道时往往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科学素养的缺失常常导致媒体报道食品安全失实,理应受到重视。
(三)媒体恶意炒作,造成群众心里恐慌
恶意炒作、放大食品中的问题,是当前媒体惯用的手段,应当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在未对事件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情况下,就以猎奇、煽动性的报道方式,大肆渲染问题食品的严重性,甚至大爆猛料,进行“虚假的舆论监督”。
食品安全无小事,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都能吸引受众的广泛关注。如果媒体恶意炒作、不尊重事实,他们的报道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和恐慌,加剧食品安全恐慌。
(四)缺乏职业道德,忽视企业合法利益
职业道德是一个严肃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话题。在某些媒体人眼里,职业道德显得模糊且抽象。个别新闻记者为获取一己之利,利用记者的特殊身份深入企业腹地,攫取企业商业机密,通过曝光企业的机密信息获得私利。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短期看是损害个别企业合法利益,从长远看,将会产生非常恶劣影响,造成媒体记者公信力下降。
三、规范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的对策建议
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已然存在,如何完善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规范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报道的行为,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媒体在扮演好‘监督者’、‘瞭望者’的角色之时,还应时刻秉承专业、理性、负责、建设性的原则”[3]。
(一)提升新闻专业精神,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
对于从事食品安全领域工作的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他们的新闻专业精神,对他们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有关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培训。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4],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关资格的认可和行业内部的自律。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从业者具备从事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媒体向受众传递客观、真实、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十分有利。
(二)培养记者科学素养,进行科学报道
为提高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由于我国食品科学知识普及缓慢,食品相关专业知识很难深刻领悟,特别是进行食品安全报道的新闻记者,更需要对食品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要对从业新闻记者进行专门的食品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另外,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遇到专业性困难时,也可以请教食品行业的相关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媒体行业自律,杜绝恶意炒作
以舆论监督知名,行恶意炒作之实,是当前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职业道德缺失、行业自律欠缺的表现,这种行为严重歪曲了受众的视听,影响十分恶劣,危害极其严重。大众媒体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接受的信息真实可靠。新闻从业者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不可见利忘义,而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以职业道德要求自己,提高个人修养,用行业规则约束自己,规范个人行为。只要媒体从业人员能真正做到自律,用行业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相信取代恶意炒作的将是实事求是的满足群众需求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健全新闻法律法规,规范新闻报道
健全的法制是继职业道德、行业自律之后保障新闻报道规范的最后屏障。因此,在增强新闻从业人员
C912.63
A
1673-1999(2012)16-0052-02
库尔班江·外力(1983-),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