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之跨文化视角诠释
2012-08-15王国念
秦 屹,陈 凤,王国念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之跨文化视角诠释
秦 屹,陈 凤,王国念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作为美利坚民族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宣言,19世纪3 年代以爱默生、梭罗为旗手的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对其民族文化身份建构可谓居功至伟。在此通过发掘超验主义中跨文化内涵,探索了其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主义先验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国儒释道思想,印度教吠陀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及印第安人的朴素自然观的继承、发展、批判和借鉴,为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语境中如何对待异域文化、发展本土文化、整合世界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启示。
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跨文化
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超验主义思潮,涤荡了整个美国社会,使美国文化逐渐脱离欧洲文化,使美国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超验主义对美国建国初期民族文化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美国民族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超验主义同时又是横跨中西文化的桥梁。以爱默生、梭罗为旗手的超验主义者以平等和开放的态度汲取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有益养分。在今天全球化文化语境下,超验主义文化维度的多元性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文化有机体之间的生态平衡。对超验主义进行更为全面的解读和阐释能够加强我们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对中西文化的对话和相互合作都意义重大。
探讨超验主义的东西方文化性,探索西方文化,也关注东方思想,成为近年超验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1]。以中国和古印度等东方文化为哲学基础之一超验主义大量吸收了东方文化中神秘主义和对宇宙、自然的观点。爱默生、梭罗都阅读了很多印度、中国和古波斯国的典籍,主张将东西文化兼容并蓄并融入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中。在由爱默生创办的宣言超验主义的杂志《日晷》中就经常引用东方的哲学经典及大师语录。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及古印度神秘主义《吠陀经》、《奥义书》等都是其非常关注和借鉴的古代东方典籍。超验主义思想同时也涉及诸多西方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主要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及流传美洲本土数千年的印第安文化朴素生态观的借鉴。超验主义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成为可能。作为跨中西文化桥梁的超验主义,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迥异的东西方学者都可以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用不同视角对超验主义进行更为全面的解读。
一、超验主义之东方文化性
超验主义的东方文化性主要体现在爱默生、梭罗对中国及印度文化的接受和吸收上。爱默生、梭罗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情有独钟,在其创办宣扬超验主义的《日晷》杂志中,爱默生、梭罗曾多次介绍中国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超验主义与孔孟思想的共鸣之处主要体现在人的自我修养和宇宙的一体性等方面[2]。梭罗倡导的通过简单生活以获得精神的圆满与中国道家思想、老庄哲学中的崇简抑奢、安贫乐道、清心寡欲、通过节制物欲回归自然以追求精神的富有如出一辙。爱默生倡导的崇尚自然并从中汲取超验的精神体验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与古老的东方先哲所述的“道法自然”“复归于朴”又何其相似。超验主义者所认为万物的发端和归宿的“超灵”,即通过直觉就能超越物质表象并领悟那个把世界融为一体的“宇宙存在之流”俨然就是中国道家哲学灵魂“道”的美国版本。梭罗在其成名著作《瓦尔登湖》中数次引用《中庸》里的经典。在谈到他对宇宙法则的理解及自然对人的灵魂提升作用时,他引用《大学·盘铭章》中成汤王浴盆的典故,提出晨浴能使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爱默生、梭罗对东方的另一个古老国度印度文化的学习借鉴上也是不遗余力。印度教吠陀哲学中的神秘主义是超验主义思想源泉之一。《日晷》中也多次引用印度教古代典籍《摩奴法典》、《吠陀》、《薄伽梵歌》中的警句,其中的《薄伽梵歌》更是被爱默生赞誉为为一切哲学思想经典的开山之作。梭罗对其中《摩奴法典》也情有独钟,他从中汲取了神秘主义宇宙观中苦行冥思的修道方法。印度教认为梵乃宇宙的最高法则,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梵天的一部分。印度修士们精神解脱的最高境界就是“梵我同一”,只有通过长年的修身养性和苦修善行,才能达到该境界,从而获得精神的圆满。超验主义中遍存于万物及宇宙本体的“超灵”一定程度上也是“梵”在美国的另一种表达。爱默生认为,宇宙是单一精神既“超灵”或“上帝”的体现,人的心灵和自然界都与这一精神相同,因此人和自然界都具有“神性”,此神性遍存于万物及宇宙本体,人凭借自恃也就是印度教苦行冥思,都会发掘出天人合一的潜质,从而使人类精神得以超脱。
二、超验主义与印第安土著文化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数千年,美洲土著即后来被称谓的印第安人在美洲生存繁衍,是北美这块古老大地上最早的主人。印第安文化一直是美洲的主流文化,也自然而然应成为是美国文学的最早源头。尽管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印第安人文化迅速边缘化,但它还是给美国的文化的独立宣言带来不可磨灭的养料。印地安人在长达数千年亲近大地的原始狩猎生活和丛林生活中学会了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灵敏的判断去感知动植物的灵性。印第安部落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敬畏自然,对大自然和动植物都充满感恩,即使狩猎也从不涸泽而渔并且心怀愧疚。大地在印第安文化中被尊为圣母。它是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更是一种强大的不能被逾越的精神力量,是所有生物灵性的发源地,联系世间皆赋有神性而相互联系万事外物。这种素朴的生态自然观强调的正是人与动植物基于大地生命本体的神圣联系。而人与自然及生物和谐相处也成为超验主义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精神源泉。美国印地安人把动物视为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纽带,通过与动物梦幻交流来获得神圣的启示和力量。他们认为道德并非人类所独有,生物界也赋有值得人类追求和仿效的高尚品质。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的梭罗用心感知了印第安人古老文化的魅力并深受其影响。在他心中,湖畔深林里松鼠的机敏聪慧和天空中飞鸟的自由自在都与人类内心的每种道德潜质相对照,只要用心体验,人类就能意识到隐藏在内心深处尚未发挥出来的德行。此外,对梦幻的追求是印第安人寻求个人的动物保护神和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方式。印地安男子在成年礼举行期间要斋戒,独自去丛林中冥思,在经历饥寒和孤独的严峻考验之后,其感官的束缚得以脱解,超越的潜能被激发出来[4],由此人的价值取向得以自我超越,自身人格得以完善。以爱默生、梭罗为旗手的超验主义者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将其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去发掘人的道德潜质也像是对冥思中的印第安男子和大地圣母的对话而激发身体的超能被并获取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顶礼膜拜。
三、超验主义之西方文化性
18世纪末,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席卷英、法、德等国。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里开宗明义地大胆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强调人们应向大自然学习,因为它能改善人的性情,所以人类应回归自然。英国浪漫主义代表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湖畔派诗人及历史学家卡莱尔反对理性至上,崇尚感性和直觉,提倡热爱大自然,重建已被工业社会破坏的传统美德,试图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自然被其看作是具有上帝恩典与非凡灵性的结合体,包含着宇宙精神,体现着永恒的真理。爱默生、梭罗为代表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思想界和文学界深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爱默生曾作文论述到:这里的自然正如华兹华斯眼中的自然一样,有着安慰一个人感情和振作一个人灵魂的作用[5]。他充分认识到自然对人的精神慰藉作用和有益影响,因自然孕育了万物,也充满了人性,而与浮躁、功利的现代社会相比,自然中万物的和谐与稳定又表现出令人敬仰的理性。这种理性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人类可以在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宁静。梭罗则更加重视自然之中的精神底蕴和精神价值。在梭罗眼中,自然界并非只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对象和取之不竭丰富物产和资源的有着无限实用价值的人类工具。他倡导要从美的角度,用全新的、浪漫主义的眼光去放眼无垠的自然,撇开其实用价值,捕捉其灵性,发掘其中的精神意义。人类社会只有通过自然与超灵进行沟通和交流,远离现代化工具的诱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才能达到个人精神与宇宙精神的统一,获得最高的精神体验。
“超验”一词最早为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指一种存在于经验之外的质素,不能在思想范围内认识,不能通过观察或反射获得。这类思想和形式,不是来自经验,而是心灵本身的直觉,人们通过它获得经验,这种形式被称为“超验的形式”,用以指人类知识中非经验的因素[1]。康德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是将上帝世俗化。人的灵魂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而不需借助任何教会或神职人员等中介组织;个人是自身行为的最有力保证者;人与自然相互养育,彼此映衬。康德认为“超验的知识”只限于人脑先天有的形式和范畴的认知上,但是爱默生却把超验知识的概念扩大到了道德和真理的认知的范围中。他在吸取康德先验论的思想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超验主义主要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新方式——它不是建立在人的感觉基础之上,而是“超验地”存在于人的思想或意识里。他坚信宇宙间存在着一种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外的理想的精神实体,人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此外,康德的理论把人的尊严和价值提高到一种具有道德法则的地位,并且为判断是非提供了一项普遍原则,从而限制了欧洲中世纪以来宗教传统对人的一切专横待遇而成为受尊重的对象。爱默生充分继承了康德的这一思想,并以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方法把康德这一思想发扬光大,从普遍人和道德人的角度来构建其超验主义又一核心之一——个人主义。超验主义者摒弃了美国新教传统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唯一神教严苛冷酷的理性,反对宗教权威、崇尚直觉、提倡人文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价值,解开了新大陆长久以来欧洲神学和宗教教条的束缚,为美国精神文化上的独立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其理论视野的广泛性和文化维度的多元性在今天全球化文化语境中极具现实意义。它从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印第安古老文化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吸取的朴素生态观和自然具有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力量及从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先验论中吸收的人本主义思想,超越了单纯的古今对立、中西二元对立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我们主动调适文化冲突、构建人类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多元文化认同以及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相互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谢志超.美国超验主义的跨文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104-108.
[2] 耿殿磊.梭罗自然观的跨文化渊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10):77-82.
[3]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82.
[4] 关春玲.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生态问题——以美国印地安文化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7(10):30-36.
[5] R.W.Emerson.Nature,Address,and Lectures[M].ed.R.E. Spiller&A.R.Fergus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10.
B712
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年度立项“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之跨文化视角透视”(CUGW120231);汉语欧化与英汉翻译的互涉及对策研究(CUGW120227)
秦屹(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化、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