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技术在蚕种生产中的运用
2012-08-15张明海
张明海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万州 404011)
蚕桑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已成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一直在探索节本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各种省力化技术应运而生,对稳定蚕桑生产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蚕种生产受削茧制种等环节的影响,仍以蚕箔育手工操作为主,在蚕种生产中实现省力化操作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近年,随着农村劳动力趋紧和工价大幅上升,我们在生产设施、养蚕布局、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对于减少用工数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1 改造生产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1.1 用钢筋蚕架取代竹木蚕架
2007年,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配套蚕种场建设中,针对竹木蚕架消毒时搬运量大、维修费用高等情况,我们借鉴垫江蚕种场的做法,改竹木蚕架为钢筋蚕架。由于圆钢比竹子细,钢筋蚕架在保持原有层距的情况下,同样2.8m高的蚕架由原来的12层增至15层。10层的高度由原来的2.3m降至2m,一般在地面就可取放到蚕箔,既方便了操作,又增大了安全系数。
1.2 添置升降机和小推车等设备
以前蚕房没有升降和运输设备,各种物资转运全靠人力,特别是桑叶进出库搬运量大。从2007年起,我们在蚕房安装了升降机,同时添制一些小推车,既可用小推车通过升降机将桑叶从地下室运送到任一间蚕室,也可用小推车转运各种物资,方便易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1.3 在楼上蚕室安装固定蚕台
受制种需用蚕箔的限制,在推广蚕台饲育方面有一定难度,20世纪90年代我们曾使用简易活动蚕台,效果不理想。2010年,我们将改钢筋蚕架后弃用的木制蚕架,制成固定蚕台,安放在楼上蚕室,用于大蚕期养蚕,节约用工效果明显。
1.4 建造小型冷库冷藏蚕种蚕蛾
受渝东蚕种冷库撤销的影响,2009年我们投资5万元,建50m3冷库一个,用压缩机制冷,目的是短期冷藏蚕种,在使用过程中用于冷藏雄蛾效果非常理想。以前在地下室搭架子贮放雄蛾,由于地下室一般在20℃以上,贮放雄蛾抑制效果不明显,雄蛾大量死亡,影响制种效果。有了冷库后我们用于冷藏雄蛾,温度可以控制在10℃以下,雄蛾贮放其中静置不动,一般不会出现死蛾现象,这样可以节约放雄场地,减少捉蛾用工。在雄蛾先出的情况下,通过冷藏达到对交需要,特殊情况下还可冷藏雌蛾。
2 从工作实际出发,贯彻省力化技术
2.1 减少给桑回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茧育一直以四回育为主,能让原蚕鲜桑饱食,产量、质量有保证。随着形势的发展,四回育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经常面临请工困难的现状;二是临工老龄化明显,不能胜任以前相同的工作量。为此,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对给桑回数进行了相应探索,先是小蚕期三回育,后逐渐扩大到四龄,最后达到全龄,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劳动力紧张、劳动强度大的矛盾。
2.2 优化眠起处理
随着给桑回数减少,蚕座内残桑相应减少,除沙次数可以随之减少。实行三回育后,我们对除沙次数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实行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除眠除各一次,4龄起、中、眠除各一次,5龄起除后,根据天气情况和残桑多少,一般1~2天中除一次直至上蔟。生产上尽量实现日眠、控制夜眠,具体措施可以通过调整收蚁(饷食)时间、精采小蚕用桑、调整饲育温度等手段来实现。
2.3 采用固定蚕台饲养
对5龄期安排到楼上蚕室饲育的蚕儿(限性品种为雄蚕),在饷食后移到蚕台上饲育,每天早上或晚上给桑前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般不除沙,也可以在龄中中除一次,上蔟时除去蚕沙。采用固定蚕台饲养,给桑方便,可以减少除沙环节,降低劳动强度。
2.4 采用自动登蔟技术
以前上蔟采用逐头拾取,一箔蚕要操作3~5遍才能捉完,捉蚕、并箔、除沙要占用大量时间,上蔟阶段需要雇请大量临工。在劳动力日益趋紧的情况下,上蔟靠手工拾取越来越行不通了,经过探索,逐步形成了熟蚕自动登蔟技术。当一批蚕有5%~10%的始熟蚕后,添食蜕皮激素,添食时桑叶量要给足,中途注意观察是否需要补给桑。待箔内蚕儿盛熟时搭蔟,搭蔟时先在座面加一张大蚕网,然后搭蔟,利用熟蚕向上爬的习性,待熟蚕大部爬上折蔟即开始提蔟,提蔟时连蔟带网一并移入空箔,将未爬上的蚕捉到蔟上,适当匀蚕即可。熟蚕自动登蔟技术最大限度利用了蚕室、蚕具,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矛盾,仅靠饲养人员或适量请工就能解决,使上蔟变得不再繁忙。
3 繁育限性品种,降低饲养成本
目前生产使用的限性品种逐渐增多,以洞庭×碧波为例,是斑纹双限性品种,在蚕期可以根据斑纹的有无分辨雌雄,根据雌雄健康性差异,对雄蚕可以按雌蚕的一定比例选留,一般在80%左右就能保证对交需要。生产上掌握在4龄饷食次日分辨雌雄,将多余的雄蚕淘汰,在5龄期再进行复查,保证雌雄分辨的正确性。此举有四大好处,一是降低饲养成本,二是可以提高雌雄鉴别的正确性,三是可以集中精力削老蛹茧,减少后期死蛹的发生,四是可以提高对交调节质量。
4 合理安排工作,简化工作程序
4.1 从工作实际出发,省掉一些工作环节
早采茧的目的是将种茧采下平摊于箔内,减少缩尾蛹的发生,但生产实际中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劳动力紧张,摊茧质量越来越差,对减少缩尾蛹效果不明显;二是经层层摊平的蚕茧仍有缩尾蛹的发生,集中在华系。我们在执行早采茧技术过程中弱化了摊茧环节,不再坚持粒粒平摊,缩尾蛹并没有明显增多趋势。在制种期,以前交配环节巡对和产卵环节巡蛾用工量较多,现在受人力因素的影响,交配环节在理对结束后,一般只集中巡对一遍,拆对前再拣出单雌单独上板,产卵环节巡蛾也是在上板时摆匀雌蛾、选除雄蛾后,盛产时集中巡上两遍,一般不安排固定人员巡蛾。
4.2 采用分批技术,缓解用工压力
现在采用自动上蔟,老熟集中,如照此发育下去,发蛾也会相当集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损失。采茧后将同批种茧有意识地用温差保护,使发蛾略显分散,均匀分配制种用工。盛发蛾时,一般首先捉一交,待一交理对完成后再捉二交,一交拆对后进行二交,既缩短交配时间、提高雄蛾使用质量,又能实现人员场地统一安排。
4.3 合理布置发蛾室,减少中转环节
现在种场场地都比较宽,加上使用钢筋蚕架后每间蚕室容纳量增加,在安排上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可以减少中转用工,节约成本。
蚕种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与人们日益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操作环境有差异,与机械化、自动化更不协调,蚕种生产必须走省力化之路。在蚕种生产中贯彻省力化技术有些是我们的做法,有些是借鉴人家的经验,在运用过程中确实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但是,贯彻省力化技术、简化工作程序都必须从满足蚕体生理需要、提高饲育效果出发,否则就会给生产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