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穿越”的文学创新与理论思考

2012-08-15杨捷陈平辉

关键词:时空历史

杨捷,陈平辉

“时空穿越”的文学创新与理论思考

杨捷,陈平辉

分析了“穿越剧”的“时空穿越”在满足现代人远离现实喧嚣与纷扰的愿望、突出历史“次要人物”、引导思维模式转换方面的意义,阐述了“穿越剧”的创新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就文学作品“时空艺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穿越剧”;时空穿越;“时空艺术”;文化产业;体验经济

“穿越剧”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其鲜明的标志便是剧情或多或少都涉及“时空穿越”。“时空穿越”的构想不是时下“穿越剧”的首创,而时下“穿越剧”的流行又确与其创新有关,同时也与现实社会人们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一、时空穿越:梦想的憧憬与历史的还原

2011年寒假期间,湖南卫视播出电视剧《宫》(又名《宫锁心玉》),掀起了一股自《寻秦记》《神话》以来的又一股“穿越热”。《宫》所讲述的是,现代少女洛晴川,由于一幅古董画而穿越到清朝,进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和宫斗戏,最后男女主角均回到了现代。《宫》的作者金子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想着如果自己处于那个风云迭起的年代,又会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选择,所以写了一个穿越的背景,但不是为了穿越而写故事,而是为了故事的需要而穿越。”[1]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于是,不少人恨不得自己也来个时空穿越,好远离现实的喧嚣与纷扰。毕竟“时空穿越”这种事谁都没有遇到过,目前为止还不能证实某人有过这种体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种种丰富多彩的人生都经历一遍,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小说、影视作品,梦想着从中寻找慰藉。人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了解不同的人生,让作品中的人物代替自己去体验一番。在有限的生命中经历无限,这对追求新奇、刺激的现代人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国内首部穿越大戏《神话》的导演蒋家俊曾经说过,穿越剧之所以受追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肆意连接并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两个时空。这样一种颇具创新意味的题材,能让编创人员大展身手,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会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进而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是在其他有关清朝历史的电视剧中,都很少有把康熙的儿子——八阿哥胤禛——作为男主角来写,而电视剧《宫》把八阿哥推到了历史前台。古往今来,历史题材的书籍都喜欢抓主干、抓大方向,把旁枝和叶子都一概剪掉,只注重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而忽略或屏蔽掉那些 “次要人物”。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发出过这样的质疑:“历史对人类是否公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之所以喜欢读史,是因为“读史可以明鉴”,历史对解决当下问题有参照作用。一旦历史失去了这种作用,也就失去了其价值。文学以其独有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缺陷。“时空穿越”这种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反映出人们渴望重新找回历史的真相。文学为那些隐藏在名人背后的普通人制造了“扮演主角”的机会,可以说,这种区别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了补充。

二、时空穿越:古今语境转换与价值估量

时空穿越这种想法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已见雏形。《武王伐纣平话》里说:“千里眼名叫离娄,顺风耳名叫师旷,二人远近皆闻皆见。 ”[2]《西游记》第一回里说:“(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得真,听得明。”[3]“千里眼”能够见到千里之外的景物,“顺风耳”能够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他们都是神话人物,体现了古人渴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美好愿望。这也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丰富的想象力,渴望穿越时空,能够了解到千里之外所发生的事。“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些都是古代人时空观的表现形式。他们渴望征服自然,然而又受限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于是无法满足愿望的他们只能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了。古人的这些奇特想法,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给人们启示。

在现在的时空中,由于通讯手段与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顺风耳”和“千里眼”都变成了现实,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阻碍而保持交流。由于客观时间的不可逆性,现代人不可能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去了解历史真相,人们如果想与古人交流话,就只能通过研究古籍或文物了。而那些记载历史的文献要么 “捧杀”(全部肯定),要么“棒杀”(全部否定),真相究竟是什么,却往往不得而知。但是在穿越剧中,由于时空的转换,穿越者的身份、地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他(她)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代社会,并设法融入其中。在融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观念的碰撞,或者将现代人的观念灌输到古人头脑中,或者被古人同化,在不同的语境中,作出新的判断,摒弃偏见,实现古人与今人的交流。将古今共置于同一时空中,就会产生文化大碰撞。碰撞的结果,则反映出古今的异同,以及今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

三、时空穿越:从文本到人本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个物体达到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变慢。这一现象被称为“时间膨胀”[4]。而当这个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倒流。世界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而穿越并不是毫无科学道理。也许,将来真的可以让某样物品变得没有质量,从而让人轻松穿越。虽然从现有的条件来看,一个现代人想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并不可能,但在穿越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做到了这一点。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作者通过对叙事时间和空间的操纵来达到一定的叙事效果,是一种叙事方法、手段,亦可称为是一种叙事技巧。但从人本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人们渴望用另一种身份来审视当下的社会,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周边环境,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时空、身份的转换,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转变,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人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狭小视野,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当今社会实在是太需要人们适当转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了。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当今世界是以“和平”为主导,但无论是为霸权、为民族或是为意识形态而战的局部战争却从未间断过。无论战争的具体起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都是战争的双方在思想方面有分歧。倘若敌对的双方都能转换一下立场,站在对方立场上来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想,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平静许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生活中。

我们不能只把文学中的时空问题看作单纯的文学形式与技法,而应上升到人学的层面,融入日常生活中。从宏观角度来看,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成功的演绎了这一点。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中国,齐聚上海,则实现了空间的统一。在这里,人们不会因为肤色、语言的不同而产生隔阂,相反却持着一颗包容的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对待差异文化。展厅里陈列着远至几千年前的古文物,近至最新研制开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时间跨度虽大,却并不影响人们的欣赏。相反,由于年代相差过远形成的巨大反差更容易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古今文化碰撞激起的火花,更加耀眼夺目。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明程度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由于人们摘除了“有色眼镜”,摒弃了那些旧有的强弱贫富之分,虽然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文明程度依然不同,却也能和平共处。特定时空中的绝对和平,是人们梦寐以求却又难以实现的。这同样也是穿越剧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有时候适度地转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宽思路,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取得更深远的理解和认同。

四、时空穿越:体验经济与产业转型

无论是 《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神话》、《魔幻手机》、《宫》等穿越电视剧,还是《大话西游》、《不能说的秘密》、《古今大战秦俑情》等穿越题材的电影,都曾赢得不错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众所周知,群众口碑的好坏、收视率或票房的高低,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这些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都使投资方赚了个盆满钵溢,这无疑得益于穿越剧题材的新颖,内容的新奇,使观众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可以说,人生体验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了一起,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指出的体验经济。所谓体验经济,就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依托),以商品为道具(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5]。

美国大片《2012》和《侏罗纪公园》都给人提供了这种新奇的体验。前者预言了未来,而后者则是让人们回到侏罗纪时代,和那个世纪的恐龙们表演了一部惊险、刺激的“人与恐龙大战”。这些影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回味无穷。票房大卖是自然的,紧随电影而出的衍生品如书籍、音像制品等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商家把人生体验与经济利益挂上钩的一大亮点。《变形金刚》这部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赠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在中国热播之后,相关产品却从中国儿童那里赚走了近50亿元人民币。

美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的18%~25%,平均占23%;日本和韩国的也达到17%~18%,而我国的仅占7.8%。美国的文化产业如此庞大,为国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网络的普及,美国畅销的音像产品仅通过一根电缆就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本如此低廉,可以说是一本万利。这都与“体验经济学”密不可分,美国文化产业充分学习并贯彻了这一理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低碳经济毕竟是低消耗而并非零消耗。美国的这种做法无疑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世界上科幻片拍得最好的国家无疑要数美国了,他们善于制造出人们不曾体验过的画面来吸引人的眼球。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出社会各个层面及人生百态,可能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却很少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没有新奇体验,无法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于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再回过头来看这几部穿越剧,虽然它们都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这并不表明它们是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一些人士就认为这些穿越剧内容太肤浅、结构不够紧凑,对历史的解读不够严谨。中国传媒大学杜莹杰博士就认为穿越剧中的“历史”娱乐性更多一些,以历史真实去分析,没有太大价值。因此,如果要想在“穿越”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的话,就必须摆脱个体性的、偶然性的猎奇,瞄准未来、瞄准人类的共同问题,在科学的可能性与人类共同遭遇的严肃性上下功夫。要避免重复,力求创新。只有不断保持创新,才能抓住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一旦创新不再,读者和观众也将“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

总之,中国小说时空艺术的发展,既应该吸收我国传统小说时空艺术的长处,又要融合西方小说时空艺术的精华,这样才能创造出新时代读者喜欢的、社会需要的巨作宏篇。笔者以为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时空结构方面看,立体、交错的时空结构应该取代传统的单一的顺序型时空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也越发丰富多彩,同时变得越来越复杂,读者的欣赏水平日渐提高,单纯的故事性的作品已无法满足其精神需求。读者需要斑斓多彩的结构艺术宫殿供他们徜徉。当然,为了避免重走西方偏激派艺术的老路,作家创作时应以读者欣赏可行性为标准来确定时空结构的复杂程度。

第二,在空间方面,不能单纯的注重外部空间,而应该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空间。具体表现在结构上,应该适当融入心理结构、意识流之类的写法,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争取达到完美结合。

第三,作家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探求新的时空艺术表现手段,拓展审美时空。真金不怕火炼,就像先锋派的时空结构方式那样,只有经过时间的冲刷,留下了经得起考验的真正的艺术手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经典。时空艺术建构样式,应该朝着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以利于文学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版图的新拓展。

[1]刘茜.穿越剧能否异军突起[EB/OL].http://news.idoican.com.cn/zgwenhuab/html/2010-02/27/content_175359.htm?div=-1

[2]许仲琳,李云翔.封神演义[M].长春出版社,2010:174.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35.

[4]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8.

[5]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姆.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8:15.

I206

A

1673-1999(2012)07-0106-03

杨捷(1986-),女,河南安阳人,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文艺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20世纪小说理论与批评;陈平辉,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2-01-17

猜你喜欢

时空历史
跨越时空的相遇
跨越时空找自己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新历史
时空之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