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师生关系建构的启示

2012-08-15扬,闫

关键词:民主主义杜威师生关系

刘 扬,闫 冬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师生关系建构的启示

刘 扬,闫 冬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在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时,应重视其中所包涵适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性的方法和原则,并使之结合高等教育。把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借鉴地引入到高校教育,对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探究高校“民主”师生关系时,主要涉及到以下问题: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原则;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方法。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将通过对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解读和西方社会民主思想的借鉴来建构更为理想的高校师生关系。

民主;教育;师生关系;建构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为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深入解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于进一步探究高校中师生关系这个重要问题带来了一些启示,即应当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这里所说的“民主”师生关系,是指在高校教育中,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以一种“民主”的参与方式来建构的师生关系。在杜威看来:“首先,民主较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要宽泛得多,它不只是通过普选和被选举的官员来治理政府、制定法律和执行行政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当然包括这些,但较之有更宽广、更深刻的意蕴。”[1]民主从内容上,不仅包涵了政治内容,也包涵了生活内容。在西方民主思想中,民主不仅是一种使得个人构成社会的方式,更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作为一种人类交往的方式,民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和相互联系进而形成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这种民主的交往方式也应运用于高校师生关系当中。

杜威在谈到教育中的“民主”时,主要提到了两个因素:“群体内成员有意识地参与的利益有多少?和其它团体的相互作用,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2]88以此为借鉴,引入到高校教育中,要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就是要考虑到这样两个基础:师生有意识参与到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在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二者的相互作用或联系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换言之,只有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的指向,才能为“民主”师生关系的建构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师生有意识参与到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杜威认为:“在教育方面,我们首先注意到,由于民主社会实现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中,各种利益相互渗透,并特别注意进步或重新调整,这就使民主社会比其它各种社会更加关心审慎的和有系统的教育。”[2]92杜威认为只有在一个广泛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一个对这个共同利益的一致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主义教育。结合到我国高校教育,就是要明确师、生共同参与的这个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不管采取何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使用何种教学理念(如,东北师范大学提倡“尊重的教育”),使用何种教学管理体制(如学分制、学年制),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并且需要对这个共同目标有着一致认识基础。

在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二者的相互作用或联系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2]92可以发现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教育应当是有着共同利益基础的主体,在相互参照彼此行动的意义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体现整体性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更有占据主体地位的学生。应当看到,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如果离开彼此的对象,教育活动就会成为一种纯粹形式上的教育,都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如何看待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这两个主体及其关系,就成为探究“民主”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

对以上两个关于“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性因素的分析,目的在于明确高校师生关系的现实基础,使其成为一种有着坚实基础和现实依据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离开现实教育实践活动的存在。在对“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这个问题讨论的过程,就是将“民主”这种思想和精神渗透到高校师生关系中,使之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存在。而这有益于高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构,是高校师生关系具备“民主”精神的保证,从而避免其成为流于形式上的伪民主。

“民主”师生关系如何得以建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杜威在论述民主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为在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带来了启示。总体来看,在确立“民主”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及共同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师、生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主体,不仅在地位上是对等的,同样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也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杜威所说“我们现在进而研究教育的一般功能所采取的一个特殊形式,即指导、控制或疏导。这三个词中,‘疏导’一词最能传达通过合作帮助受指导的人的自然能力的思想”。[2]26从杜威的这个观点,可以看出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十分重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同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即师、生应当是在对等的维度上,同时站在非彼此对立的角度上来完成这个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平等原则,实质上就是要认识师、生关系中的对等性,这种对等性并不仅仅是形式上赋予师生关系以“民主”性,更需要在师生关系的实际形成过程中予以“民主”的精神内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即遵循平等原则,才能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展开和发展。

自愿原则是指师、生在确立师生关系并进而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是作为主体的师、生有意识的、自主的和积极的参与。杜威在论述民主主义教育时,提到了应当关注活动主体的“关心”和“兴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在理解主体作为“参与者”的重要性时,着重从“关心”和“兴趣”这两个要素来展开。在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时,应当要遵循这种自愿原则。无论是从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效果来看,都是在师、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之下才能完全实现。自愿原则为了“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了保证,也为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共同原则是指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应当是有师、生二者共同参与和共同推动的。这种共同原则也是保证高校师生关系为“民主”性的重要基础。杜威在强调教育活动中的民主时,认为“民主的社会既然否定外部权威的原则,就必须用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替代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2]92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关注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性,这种共同性既是“民主”师生关系确立的原则,也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更是“人”发展需求的要求。

通过对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原则的分析和探讨,不仅有利于深入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民主”师生关系的实质,也有利于高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和共同原则进行理解和把握的过程,就是将“民主”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来理解和把握高校师生关系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科学、客观地把握“民主”的内在要求,更需要将“民主”视为一种规范和调整师生关系的标准和尺度。

杜威关于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对探究“民主”师生关系得以建构的方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建构“民主”师生关系时,我们主要是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加以研究。

教育观念上,应当从师、生二者(教育活动中的主要主体,虽然并非唯一的)的观念上贯彻这种“民主”的观念。“它(民主的政治含义)要比这一点广泛些和深刻些。民主的政治和政府的这一方面是实现目的的一个手段,至今所发现的一个最好的手段,而目的则在人类关系与人格发展的广大领域之中”。[3]将杜威的这个民主主义教育观念,可以发现教师应当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书育人的实践,是面向学生的互动式教育活动。在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时,教师不能把学生单纯地看作是自身实施教育活动的目的物,即是知识传达的对象;而应当把学生放在作为平等、自由、独立的人的维度上加以审视,视之为共同完成教育活动的平等参与主体,进而在“民主”观念的指导之下与之共同推动和完成这个教育活动。

管理体制上,从“民主”的角度出发,使得师、生共同参与的这个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民主”的实践活动。适用于高校教育上来看,教育既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完善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育中,不仅应有作为平等主体的“人”的交流和沟通,更应有作为自由主体的“人”的无上追求。所以在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认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把作为主体的师、生看作有意义存在的“人”来加以对待,这就要求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上应当有这种对待“人”的“民主”精神。

教学方法上,应当将师、生二者放在“民主”的纬度上,以体现符合“人”发展需求的方法来实现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采取理论式或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还是任何别的方式的教学方法,从目的上来看,都是为了使得师、生二者在教育活动中能更为有效把握自己的角色和完成好教育目的。高校教育从目的上来看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高校教育应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质效果而非形式效果。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停留在追求单纯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而是注重所运用的这种或那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符合需求的“人”的实质性效果上。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以更为适用于教学的“民主”方法来完成教育活动,既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更是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需要。

在探究高校中的师生关系问题时,通过对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解读并借鉴地将其运用,使得在高校建立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建构“民主”师生关系。在对此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客观地面对西方社会的“民主”精神问题。在高校建构“民主”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将一种符合人全面、自由发展精神的“民主”引入到高校师生关系中。这种对西方民主精神的借鉴和运用,对于建构出一种符合当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M].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3.

G640

A

刘扬(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民主主义杜威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让我们摇起橹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论《星期评论》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轨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Hexamethyl Disiloxane + Vinyl Acetate System at 101.3 kPa
探究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点
从反对派到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的发展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