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日语借词的个案研究——以“主义”为例
2012-12-29胡毅美
胡毅美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4)
鲁迅作品中日语借词的个案研究
——以“主义”为例
胡毅美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4)
从日语借词的角度出发,对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义”一词,展开个案分析和研究。经调查,鲁迅著作中和“主义”相关的词语其单计词数共有153条。其中,既有为数众多的日语借词,也包含着鲁迅独创的大量新词。由于鲁迅作品的巨大影响力,鲁迅在把“主义”一词融入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丰富并发展了现代汉语。
鲁迅作品;日语借词;主义
表示西方新思想、新观念的词汇,通过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日语借词[1],被引进到中国并进入到现代汉语中来。“从思想的层面来说,现代汉语的最大特点是现代性,表现在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上就是西方的‘科学’、‘民主’、‘理性’、‘自由’、‘人权’、‘哲学’、‘文化’等具有特定内涵的词汇构成了现代汉语的‘主题词’。正是这些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改变了汉语的言说方式从而改变了汉语的语言体系”[2]。
国内外有代表的相关研究,如惣乡正明·飞田良文、朱京伟、佐藤亨,虽然对“主义”或作为后语素的“~主义”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分析,然而,对于鲁迅作品中出现的日语借词“主义”,尚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因此,本文就鲁迅作品中日语借词的关键词之一——“主义”加以研究说明。
为了调查日语借词在鲁迅著作中的整体使用情况,笔者利用了北京鲁迅博物馆编制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由“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鲁迅译作全编在线检索”、“鲁迅研究月刊在线检索”等三个子系统构成。本论文主要利用了其中的“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部分。从实际检索情况来看,笔者发现该检索系统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个别词语的字段切分有误、检索内容偶有重复等等,但是就整体而言,该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一、“主义”在鲁迅作品中的使用频率
经笔者检索、甄别并进行周密的词源调查后发现,在鲁迅作品中使用频度最高的10个日语借词,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它们分别是:革命、作品、出版、主义、艺术、个人、阶级、教授、现代、科学(见表1)。
在这些使用频度最高的10个日语借词中,笔者发现“主义”一词的使用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在鲁迅作品中,“主义”除单独使用之外,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作为后语素“~主义”出现,与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来加以使用。在鲁迅使用过的“~主义”的词汇中,既有诸如“爱国主义、个人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等借自日语的词语,也有鲁迅自己创造的。本文首先就“主义”一词在鲁迅著作中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与个案分析。
表1 鲁迅作品中使用频度最高的10个日语借词
《汉语大词典》中有关“主义”词条的各项意义和具体例证,如下所示[3]:
【主义】
释义①:谨守仁义。
用例:《逸周书·谥法解》:“主义行德曰元。”孔晁注:“以义为主,行德政也。”
释义②:对事情的主张。
用例:《史记·太史公自序》:“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信从者,下自士大夫,上亦至将相而止,主义为逐满。”
释义③:犹主旨,主体。
用例:梁启超《与林迪臣太守书》:“启超谓今日之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释义④:以解释词义为主。
用例: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世人分别小学书,谓《尔雅》主义,《说文》主形,《切韵》主音,是固然矣。”
释义⑤: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
用例:丁玲《韦护》第三章六:“你不是很讨厌我信仰的主义吗?为什么你又要爱我?”如:马克思主义;达尔文主义。
释义⑥: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释义⑦:思想作风。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
“主义”在古代汉语中原为独立使用的二字词,其意义是“谨守仁义”、“对事情的主张”等,而在现代汉语中“主义”主要是作为词语的后缀出现,并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其新义是“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思想作风”等等。“主义”在现代汉语中产生的这些新的意义。通过笔者调查可知,在《汉语大词典》中关于产生新意的“主义”一词,仅有现代作家的一些用例,或者根本没有出处可寻。
《主义》在《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中的首见书证是久米邦武著的《米欧回览实记》,该著作出版于日本明治维新后的1877年。该书中有以下文字说明:“中国与日本人民,原来以农耕生活习惯中的修身养性作为政治之主义,而并不倚重资财。”由此可见,“主义”一词在该书中的用法,在时间上要大大早于我国现代作家丁玲的用例。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丁玲在1930年出版的作品《韦护》中才开始使用“主义”这个词。《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的“语志”栏解释说,作为英语principle的翻译用语,“主义”在进入明治时代(1868-1912)以后,才得以在日本普及并固定下来,进而又成为英语-ism的译词并沿用至今[4]。因此,可以说“主义”一词,虽然在我国古代汉语中早已存在,但它却是一个由日方首先赋予新的意义的日语借词。
据笔者调查统计,鲁迅著作中,单独使用的“主义”和作为后语素“~主义”出现的单计词数共有153条。经过词源调查,笔者发现,其中日语借词有52条,非日语借词有101条。具体词例如下所示:
(1)日方用例较早,来自日语的词语(52条):
二字词:主义
四字词:
爱国主义 拜金主义 表现主义 博爱主义 帝国主义 独裁主义
独身主义 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 共产主义 构成主义 古典主义
官僚主义 贵族主义 国粹主义 国家主义 经验主义 军国主义
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 利己主义 民权主义 民主主义 民族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 神秘主义 实利主义 实验主义
实用主义 实证主义 唯美主义 唯物主义 未来主义 物质主义
现实主义 享乐主义 象征主义 写实主义 虚无主义 厌世主义
印象主义 英雄主义 主观主义 专制主义 资本主义 自然主义
自由主义
五字词:
无政府主义
六字词:
艺术至上主义
(2)未见日方用例,鲁迅使用的词语(101条):
四字词:
棒喝主义 本党主义 闭关主义 菜食主义 产业主义 成仁主义
地盘主义 帝政主义 帝制主义 动物主义 独善主义 多妻主义
多数主义 发财主义 法西主义 共妻主义 寡妇主义 鬼道主义
过激主义 糊涂主义 机会主义 集团主义 精神主义 军阀主义
恐怖主义 乐观主义 唠叨主义 列宁主义 罗曼主义 盲动主义
门罗主义 民众主义 平和主义 名利主义 拿来主义 南子主义
怒目主义 女治主义 平凡主义 启蒙主义 三不主义 三民主义
刹那主义 世界主义 事大主义 送去主义 踏踏主义 同胞主义
投机主义 退婴主义 王朝主义 尾巴主义 文学主义 乌合主义
乌鸦主义 无治主义 牺牲主义 新村主义 学阀主义 一我主义
营业主义 真勇主义 智力主义 中山主义 周公主义 自繇主义
宗派主义 尊孔主义
五字词:
安那其主义 不抵抗主义 超现实主义 非国教主义 非人道主义
好药料主义 好政府主义 吉诃德主义 军国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那罗曼主义 取消派主义 斯拉夫主义 乌托邦主义 无抵抗主义
新写实主义 易卜生主义
六字词:
变态性欲主义 布尔塞维主义 极端现代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门塞维克主义 农民社会主义 杀人放火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贤母良妻主义 象征印象主义 新兰麻克主义
尊王攘夷主义
七字词:
有奶不是娘主义 主观与意力主义
十字词:
布尔乔亚破锣利己主义
二、“主义”在鲁迅作品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分析
鲁迅初次使用“主义”一词,还是在他留日期间创作的论文《摩罗诗力说》(1908)中。该文用文言文写就,主要介绍、评论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斯洛伐斯基、克拉辛斯基、裴多菲等浪漫派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可以说,这部作品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鲁迅先生早年的文艺思想及美学观点。
“主义”在该文中的用例如下:
例1所异者,普式庚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铩羽,且感帝意,愿为之臣,失其英年时之主义,而密克威支则长此保持,洎死始已也。
(《摩罗诗力说》(1908),《鲁迅全集》第1卷p96)
该例句中的“主义”,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主义”,沿用的仍是“主义”的古义——“主张”之义。①参见王士菁(1978)p238中该句的白话文译文。据笔者调查,表示古义的单用的“主义”一词,在鲁迅的作品中仅此一例。此后,鲁迅作品中出现的单用的“主义”一词,使用的都是“主义”的新义。例如:
例2新近,我在中国社会上发现了几样主义。其一,是坚壁清野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1926),《鲁迅全集》第1卷p272)
“~主义”在鲁迅作品中首次登场,也是始于《摩罗诗力说》(1908)一文。单用的“主义”和“~主义”虽然都在该文中同时出现,但该文中单用的表示古义的“主义”只有这一例,表达新义的“~主义”的用例共有两处。而且,“~主义”在该文所处的位置,要比单用的“主义”靠前。相关例证如下:
例3盖裴伦者,自繇主义之人耳,尝有言曰,若为自由故,不必战于宗邦,则当为战于他国。
(《摩罗诗力说》(1908),《鲁迅全集》第1卷p82)
笔者调查发现,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开始使用“主义”一词。此后,这个词的使用,贯穿了鲁迅创作的一生。其中,自然包含着不少从日本借来的词汇。比如:
“虚无主义”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只有释义,没有任何例证。该词的释义为:“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尼采等人把对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否定叫做‘虚无主义’。19世纪俄国一部分民主派知识分子用‘虚无主义’一词表示他们对农奴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批判态度。现在,‘虚无主义’通常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态度或思想倾向,有时也指没落阶级悲观厌世的颓废思想。”
日语中表示同样意义的“虚无主义”一词,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其首出书证见于1905年6月27日出版的《大阪朝日新闻》中:“该女子尝游学于瑞士苏黎世大学,深受触动,以至于同持虚无主义政见之社会党员多有来往。[5]”另外,根据解释该词来源的“语志”专栏说明,“虚无主义”作为英语nihilism的译词,在1881年出版的《六合杂志》和《哲学字汇》中,分别以“虚无说”和“虚无论”的形式出现,到1907年前后统一为“虚无主义”这四个字,并被赋予了哲学上的意义。据《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梁启超在1904年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虚无主义”一词,该用例为:“一八五九年,俄语新闻发刊,大鼓吹虚无主义。[6]”由此可见,“虚无主义”也是一个来自于日本的日语借词。鲁迅作品中关于“虚无主义”的首见用例如下所示:
例4其实是何尝有这么一个“党”;只是“虚无主义者”或“虚无思想者”却是有的,是都介涅夫(I.Turgeniev)给创立出来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
(《马上支日记》(1926),《鲁迅全集》第3卷p346)
此外,在“~主义”中,也包含着一些鲁迅自己独创的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不是日语借词,而且有的也没有在现代汉语中固定下来,但它们都是和日语借词“主义”相结合而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词语。可以说,鲁迅在把“主义”一词融入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中的“拿来主义”一词,脍炙人口,至今仍在广为使用。该例文如下:
例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1934),《鲁迅全集》第6卷p40)
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1902-1909),鲁迅使用的以“~主义”形式出现的词语共有下列8词(单计词数):“自繇主义、厌世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物质主义、主观与意力主义、主观主义、斯拉夫主义。”
其中,除却“自繇主义、主观与意力主义、斯拉夫主义”3词外,其他5词都是来自日语的借词。可以说,在鲁迅留日期间的早期作品中,虽然已经开始自造包含有“~主义”的词语,但是由于受到日语的影响,这样自创的词语并不是很多。然而,据本文调查,鲁迅从日本归国以后,在“~主义”的词语中,非日语借词的用例逐渐开始增多,并最终超过了日语借词的用例。
在中国近代,特别是1898年以后,相当一部分西方社会及人文科学著作,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都是经日文转译而来。这些文献资料中,出现了大量的日语借词,并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外国文化汉语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势必对中国思想文化和语言文化影响重大。因此,本文以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日语借词“主义”为例,展开个案分析,从而可以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词汇交流的一个侧面,探明鲁迅在日语借词融入现代汉语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些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汇形成所造成的影响等等。
[1]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6.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1994:704.
[4] 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编集委员会.日本国语大辞典(第6卷)[M].2版.东京:小学馆,2000-2002:1332.
[5] 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编集委员会.日本国语大辞典(第4卷)[M].2版.东京:小学馆,2000-2002:562.
[6]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300.
H313
A
胡毅美(1976-),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