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2-08-15冯尚春

关键词:慈善机构慈善事业慈善

冯尚春,刘 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一、慈善与慈善家

慈善属于伦理道德范畴,是建立在志愿互助基础上众多社会成员从事的一种无偿地对遭受灾难的人群援助的行为。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捐赠方式都是合理合法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捐赠物质,然后集中起来应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在物质层面上,慈善被列在首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外,称之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第三次分配,并且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中发挥着天平般的作用;在精神层面上,慈善体现的是关爱、互助、团结的美德,是实现社会和谐、团结友爱的重要手段。可见,慈善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提升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给慈善下了一个非常简洁的定义,即如果将时间与物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1]

现代慈善通常指个人或群体基于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各种合法渠道以自愿的方式向他人或社会提供无偿捐赠的行为。现代慈善的涵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简单随意的施舍或恩赐,而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2]慈善行为也不仅限于物质的捐赠,更在于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慈善家则是指富有同情心,有能力且致力于行善济贫,举办或赞助慈善事业的个人。

二、中、美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一)经济实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

美国的慈善组织及其非营利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大国,具有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可供开发。美国与中国不同,是在十三块殖民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英法等国家一样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内人民不被土地、户籍等原因所制约,可以自由迁徙。因此美国人一生要不断适应陌生的环境,而不是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熟人社会生活一辈子,这导致了他们十分重视诚信与契约精神。每个人都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都有相互帮助的需要。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程度息息相关。美国的慈善事业之所以那么发达,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有着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只有国富民强慈善事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2]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经济形式导致我国形成了封闭的社会结构,并且对我国人民群众产生了深远和多方面的心理影响。由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特征,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环境中,邻里之间大多有着或远或疏的血缘关系,因此,人们的生活关系主要靠道德来维系,“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缺乏。由于科技的落后,很多地方靠天吃饭,使人产生了一种抢收抢种的机会主义意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熟人是诚信,对陌生人则是机会主义。因此,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不能奢望大家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没解决的时候去救助他人。我国还有4000多万人口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因此,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只是万里长征的开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制度因素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保障

美国首富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之所以散尽家财创立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而不留给其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美国完善的慈善法律和规范的慈善组织制度。例如,微软在接班人的选择上早就做好了科学规划。同时美国完善的慈善捐赠体系也会全力保证微软企业的正常运行。在中国,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必须依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以及人脉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即使是已经上市的公司,也不一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持企业脱离创始人独自经营的风险。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没有可信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因此逐渐陷入接班人危机。这种状况之下,企业家根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

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中国劝捐在国内引起的意见分歧,反映出中国的慈善理念远没有形成。这当中既有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原因,也包括制度环境的欠缺对慈善事业发展造成的障碍。当然,经济实力是慈善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在个人所得税上的独特设置也加快了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从事任何一项活动之初必须对人们加以利益引导。美国政府对慈善公益事业实行减免税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个人或企业从事公益慈善的积极性。因此,对于美国人而言,在没有个人利益损失的前提之下还能帮助别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而中国在税收设置方面却存在严重障碍,一方面,手续繁杂,另一方面,资产转移,必须缴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缓和普通民众的仇富心理。

(三)宗教因素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慈善事业相对发达的美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民众大多信仰基督教,发扬互助精神和奉献爱心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基督教宣扬的是“人之初、性本恶”的罪恶论,这恰恰与中国儒家倡导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反。[4]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原罪”的,戴罪来到了人世间,在这种“罪感文化”的背景下,每个基督教徒都对上帝心存恐惧,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得到上帝的眷顾消除自身的“原罪”。他们认为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助长了人性的贪婪而背离了对上帝的信仰,恰好慈善迎合了他们内心的这种诉求,因此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发展。[5]基督教的慈善有着中国佛教的影子,即包含着对外在物质世界执著的摈弃和追求心外无物的宁静。慈善是赎罪的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听到了卡内基的那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的这一思想与另外一位美国现代私人慈善事业的奠基者——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不约而同,洛克菲勒自从拥有较多财富后开始逐渐反省内心,觉得只有抛开这些罪恶丑陋的东西才有可能进入天堂,因此曾多次公开宣称他对财富的鄙视,并且跟比尔盖茨一样倾其所有贡献给了慈善事业,生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践行着基督教教义所倡导的类似于佛教修行的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正是“原罪”的潜意识不断地在信仰基督教的富豪们心中发挥作用,使得这些人认为只有将毕生财富捐出去才是进入上帝所在天堂唯一的途径。[6]在中国人的眼里,大家会认为这些资本家是通过这种捐助来“炒作”或“作秀”,其实是宗教对资本家行为产生的影响。当年朱熹观书赋诗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固然很多,但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精神传统和对人生价值成熟定位等现代生存理念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反观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则更多地透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和“炒作”的成分。“汶川地震”期间,凉茶饮料品牌王老吉的公关团队及时向灾区捐款一亿人民币,同时在新浪等各大媒体网站广为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即“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使得南方各省很多超市货架上的王老吉饮料销售一空,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

(四)文化因素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

在美国,虽然财富在法律上是私人财产任何人不能侵犯,但在道德层面上大家普遍认为超出了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的多余财产应交给社会去支配。这也是美国慈善文化中新教理念的体现,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者而不仅仅是私有者。卡内基曾说:财富应该回馈给社会。他还说:百万富翁随意挥霍比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对社会的危害更大,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共同所有的。另一方面,资本家往往从社会公民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的。慈善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都需要慈善机构的良好运行。因此,对慈善机构的充分信任形成了慈善机构与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美国的慈善事业之所以发达,离不开社团精神和消费习俗的推动作用。[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学校荣誉感的熏陶,校际体育比赛,不仅学校师生十分投入,而且家长们也常常置身其中。即使学生毕业以后,校友联络和校友活动依然有凝聚力,而且有业已形成的良好规范鼓励毕业生报效母校。中国虽然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但是人们往往更欣赏欧美务实的消费观,不铺张浪费。在美国宴会上,即使高规格宴会也是自助餐。而中国正好相反。

慈善文化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文化,但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积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及路径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慈善文化的影响和制约。[5]西方国家流行着一种说法:企业家等于慈善家。人们在衡量一个商人是否成功时所使用的标准是看其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其拥有的财富数量。因此,西方国家的企业家要想赢得社会的尊重就必须通过慈善事业来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也是他们拥有巨额财富后首要选择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因所在。

我国慈善文化严格讲还处在初始阶段,慈善文化信仰的缺失。没有对慈善文化理念的信仰就不可能有慈善事业的永续发展。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对慈善发展加以干预反而会淡化慈善的内在精神,削弱慈善对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迫切需要成熟的慈善文化来缓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从长远来看,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激发国人的慈善热心都离不开慈善精神和慈善文化的培育。

三、美国慈善事业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GDP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富人们短时间内却很难成为像盖茨一样的慈善家。[8]这里既有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差异,又有制度不完善的因素。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开拓时期。美国从事慈善事业拥有的健全法制环境和专业慈善机构是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在对财富、人生价值和社会的态度上美国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第一,政府的支持是慈善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美国的慈善机构拥有和政府部门同等的地位,不再将慈善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有益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7]政府针对慈善机构的宗旨及其所开展的活动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基金会采取透明监督,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包括政府在内社会各方面都可以对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情况公开查询,只要发现问题,不管是新闻媒体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随时举报。这点更是中国目前慈善事业的薄弱所在,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机构资金的使用没有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加上去年的“郭美美炫富”更是让大家对慈善机构的运营产生诸多不满。

二是对慈善组织给予直接的财政资助。在我们看来,美国高度发达的慈善组织可能没有政府部分的资助而完全依赖社会捐助。其实,在美国慈善组织的经济来源中,政府的拨款或协议补贴占了接近1/3。[7]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在慈善方面的投入稍显不足。

三是对慈善组织提供宽松、透明的管理。美国政府对慈善事业很少采取行政干预,而是让其进入市场作为独立部门发挥作用。

第二,建构完善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现代社会道德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由个人人性所致,而是由制度性的恶化所导致。因此,如果只在经验层面上强调人的性善论,试图用个人的善去对抗制度性的恶,结果只能是善的意念不断收缩。因此,只有从政治、法律的角度去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人民所拥有的善念得到培养与发展,形成善治与善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打破了农村的宗族制。这就意味着我们以前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我国一直以来又是主要靠这种道德压力来维持道德伦理和统治秩序的,一旦消失,必须要有新的规范来进行约束,否则就会造成道德真空。当今社会最应倡导的规范就是政治、法律制度。所以构建完善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对我国慈善事业的意义非凡。

第三,完善的慈善捐赠制度。慈善事业也是一种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理应将慈善事业制度化并纳入政府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慈善事业的持久发展。我国的慈善制度严重制约了慈善家的诞生。目前,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既没有针对捐款设置的税收优惠也缺乏监管善款使用的法律措施,这些制度和政策上的漏洞严重打击了民间从事慈善的积极性。“汶川地震”激发出国人空前的慈善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民间从事慈善的热情。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民间的这些爱心,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根本上说,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慈善捐赠制度才会极大地促进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当然还需要制定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并真正地贯彻落实到慈善事业中去,才能使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公正平等受益。

第四,重视慈善组织的自我管理和强化财务监管,是慈善事业吸引公众参与并获得公众信任的必要举措。美国宪法允许任何人成立慈善机构,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制度环境之下,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财务监管。与美国相比,我们的慈善基金会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更好地慈善基金会承担起传播慈善文化的社会责任。当然也需要更加完善、透明、科学的慈善基金会管理体制来保证慈善基金会的规范运作,这样才能保证捐赠者的钱款物质得到合理的使用,不断壮大慈善基金,掀起全国性的慈善捐赠热潮。

第五,妥善解决慈善机构的财政问题是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美国慈善机构的筹款能力取决于它的社会公信度和筹款技巧,是信誉、方法和技巧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基金会的日常行政经费收取,美国政府部门并没有做严格的界定。[1]他们认为所占比例可以由慈善机构与捐款人平等协商,只要日常行政开支是合理的就应当允许其自由支配。

第六,积极培养农村的群众自治团体以及城市第三部门等社会中坚力量。民间慈善事业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政府要鼓励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当然同时也要制定严格的法律去规范民间慈善组织的运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依然生活在农村中,而且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因此,通过外在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社会化是有难度的,但群众自治团体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做到这一点。结合当前农村的贫困现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性的合作组织是首要任务。这种合作组织能够增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热情以及对社会的回报意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人的公民化与契约化。而在城市方面,由于城市工作的职业化和居民较高的社会生活水平,非盈利性的第三部门有很大发展空间。

美国慈善事业的经验对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的中国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学习西方发达的慈善事业经验,是中国慈善事业化解相关制约因素并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中国应尽快研究科学简捷的管理体制,使慈善事业管理既规范化,又能动员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同时,完善民间组织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慈善活动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最终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1]何冰.我国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周咏梅.发展慈善事业 推进社会和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

[3]赵菲菲.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D].南昌:山西财经大学,2011.

[4]蔡勤禹.慈善意识论[J].社会学,2006(1).

[5]许琳.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J].西北大学学报,2000(3).

[6]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7]万咏梅.中山慈善万人行之探究(1988-2010)[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8]黎友焕.比尔·盖茨慈善捐赠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20).

猜你喜欢

慈善机构慈善事业慈善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基于法治视角探析我国慈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