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策略
2012-08-15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焦 阳
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型技术产物,电子资源为高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成为当前高校进行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子资源不仅为高校图书馆丰富了资源种类、提升了资源储量,还使传统的馆藏文献实现了数字化的应用,广大师生在电子资源的建设环境中,能够更加顺利地获取其所需的资源,并充分地将各种资源应用在学习与教研工作中。然而,电子资源当前的利用状况与预期的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努力提高其应用的效率成为了优化电子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一项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影响因素
当前时期,在高校构建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的大趋势中,电子资源的建设呈现出储量较高、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等诸多的优势,同时,诸多的高校还以对电子资源的利用为主题构筑了诸多的特色数据库,极大地完善了高校原有图书馆的状况。但是,广大高校师生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依旧不尽人意,电子资源处于浪费状态。具体来讲,电子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首先,电子资源的应用主体缺乏必备的素质及能力。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者在当前时期存在着较为落后的资源应用认知,将图书馆定位成单一地针对纸质资源进行借阅的途径,对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一般都缺乏应用的主动意识,导致电子资源只能成为应用者必须使用相关资源时,才会应用的一种途径。同时,在主体缺乏主动应用电子资源意识的问题中,各应用者往往不具有应用电子资源的专业操作技能,或者根本就不清楚电子资源的应用程序,在检索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及时顺利地获得自身所需的资源,进而致使这些应用者形成了电子资源在应用中不如传统资源的错误认知。
其次,高校当前对于电子资源的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近年来,高校为迎合电子资源建设潮流,极大地增加了电子资源的存储数量,但是这些资源不仅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某些不良资源不仅无法为应用者提供帮助,还有可能因为信息错误而对应用者形成错误的引导,还在种类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结构失调的问题,某方面的资源泛滥成灾,而另外一些方面却数量稀少。同时,高校开展电子资源的建设,偏重于增加资源的数量及完善资源的存储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而对于资源的检索途径或检索程序却无法做到及时全面地优化,应用者必须不停地转换界面、利用不同浏览器,才能够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导致资源应用陷入了繁杂低效的状况。
再者,高校缺乏专业馆员队伍以及对于电子资源的有效宣传。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资源应用者顺利应用电子资源的关键指引者,他们必须能够为应用者提供个性化、丰富性、特色化、全方位、周到的服务,这就要求馆员具备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但是,高校图书馆当前普遍缺乏此类人才。同时,高校往往只顾及对于电子资源的建设,却未能够针对电子资源的应用优势、现有资源状况以及具体应用途径等向广大师生展开宣传,致使应用主体缺乏对于电子资源应用的有效认知。
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的关键策略
高校当前要想切实地做到电子资源的有效建设,使现有电子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就必须针对影响资源利用的各项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对建设工作加以完善。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几点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策略:
1.强化电子资源宣传,提升应用主体素质
高校在进行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推动电子资源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应用主体端正对于电子资源的认知,并积极地提升应用主体的素质,同时借助主体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对电子资源建设加以完善。
首先,高校应当组织图书馆管理人员、各院系专业负责人员、辅导员、学生团体等,协调开展对于电子资源宣传途径的构建与挖掘,以及对宣传内容的完善,积极地调动全校各个方面的人员参与到电子资源宣传工作中。其具体的宣传工作可以借助于高校的学校主页、校园网、校内网、独立的图书资源网等网络途径,以及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手册、主题班会等实体途径来开展,宣传的内容要遍及现有电子资源的总储量、资源的知识结构特点、各种资源的分类储量、特色资源状况、使用程序、检索途径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广大应用主体实现对电子资源应用的清晰明了的认知。
其次,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不同专业院系的学生进行电子资源应用的专业培训工作,帮助各应用主体掌握应用资源的途径、高效检索的手段等,将所有的高校应用主体皆纳入电子资源建设环境中。同时,高校还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素质应用主体组成小团体,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其他的应用者进行教育与指引,使高素质应用主体的范围不断拓宽。而且,高校还可以组织图书管理人员举办主题讲座,并且为电子资源的各应用分区设置专业的向导,全面提升应用主体对电子资源进行应用的素质能力。
2.构建高效工作队伍,完善整合以及检索
高校要想推动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必须为其构建完善的工作队伍,并做好对于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检索途径的优化。
首先,就构建高效的工作队伍来讲,高校应当着力从原有图书馆工作队伍中抽出高素质、高能力、具备高科技应用理念的馆员搭建专业的电子资源管理队伍,并定期地对馆员开展教育培训,帮助馆员掌握相关的专业操作技能、院校各院系专业知识特色、资源需求的重点与关键等相关问题,并通过专项奖励费用,鼓励馆员不断地更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并创新检索方式。院校还可以积极地引导每一个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构筑虚拟管理与服务角色,一个人同时组织并开展几个人的工作,为读者群提供个性化、层次化、高效性的服务,并借助奖惩制度与考核制度,定期净化管理队伍,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高校还应该调动全校师生群借助网络或直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针对电子资源中存在的缺陷、对于资源的需求、完善电子资源的服务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加大对于资源的整合力度,使资源实现定期的优化整合,以完善现有资源的存储比例,同时达到对于不良资源的剔除。
再者,高校还要通过专业的计算机人才为高校进行电子资源建设开发优化的检索方式,针对不同资源进行精细化的检索分类,以及特色的数据库构建,同时构筑每一类资源之间的链接,尽可能地保证所有读者都能够通过不断的链接实现对资源的高校利用,并且逐步地推动检索工具、检索程序的简化,提高检索效率。
三、结语
高校积极地建设电子资源对于图书馆的优化完善以及全校师生的资源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帮助,高校在当前时期一定要努力地推动电子资源使用的高效性的实现,使电子资源建设实现物尽其用。
[1]杨晓东,孙拥军,李顺文.提升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
[2]周胜瑜.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
[3]于辉.谈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
[4]夏雪雁,赵志强.提高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策略[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01).
[5]王素珠.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