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部分水资源保障思路探讨

2012-08-15杨晓茹

地下水 2012年4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渭河调水

杨晓茹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四个基地,将关中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这一定位标志着经济区的发展一跃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陕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必将对经济区的供水保障和水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1 经济区发展需求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 )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7.98万 km2,人口2 842万人。其中陕西省部分面积6.54万 km2,2008年总人口2 50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 455亿元。根据规划到2020年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将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20经济区人口总量3 10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 4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经济区生活、农业、工业及生态等各业需水量将达到81.62亿m3,而现状可供水量仅为54.57亿 m3,缺水量将达到27.05亿m3。

2 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条件

经济区水资源总量为106.70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9.93亿 m3,地下水资源量54.87亿 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量为38.01亿 m3,人均水资源量426 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6%。经济区入境河流主要有泾河、洛河、渭河等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9.33亿 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99亿 m3。根据2008年水资源公报,关中渭河干流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等,其中渭河干流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超Ⅴ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丹江麻街水文站-孝义镇河段水质为劣Ⅴ类,其他河流水质总体状况尚好。

2.2 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2.1 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

经济区用占全省1/4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省2/3的GDP,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的1/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相协调,是制约经济区发展的一大因素。

2.2.2 水资源调蓄、调控能力低,供需矛盾突出

经济区现有水源工程中蓄水工程少,供水量仅占总供水量的1/3,泾、洛、渭等较大河流上至今仍没有一座控制性工程,水资源的调蓄利用能力差。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地域差异大,关中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以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为龙头的关中供水网络尚未建成,水源联网调控能力低,区域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2.2.3 水生态环境恶化

渭河干流段地表水污染问题突出,咸阳市以下河段基本丧失了水的使用功能。渭河沿岸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地表径流反向侧渗补给地下水,导致一些傍河供水水源井水质超标,对沿线城镇供水安全构成了威胁。地下水超采和境外来水减少导致渭河生态流量大幅减小,渭河干流除少量南山支流清水汇入外,基本无生态水汇入,下游逐渐增加的水量多为沿途排入的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用水高峰季节,河道断流,生态用水更加短缺。

3 水资源保障思路

为保障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必须强化节水治污力度,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前提下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合理调配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实施调水工程,增补区域水资源量,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遏制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3.1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支撑区内经济发展格局,保障城乡供水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将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构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同步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需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重点城市需要继续建设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向咸阳市、杨凌、兴平、武功城市供水;新建辋川李家河水库工程向西安市东郊和阎良区供水,同时规划在荆峪沟上游修建曹庙水库增加李家河水库的调蓄能力,在沣河修建梨园坪水库向沣渭新区供水;新建泾河支流亭口、红岩河、柏岭寺水库向彬长工业区及彬县、长武县城供水;建设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为关中渭河沿线城市群和工业园区供水;新建泾河东庄水库,有效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同时向泾惠渠灌区及灌区内城镇、工业供水;新建铜川龙潭水库与桃曲坡联合运用,向铜川市供水;规划利用东雷二期灌溉工程太雷湾枢纽从黄河干流取水向渭南市供水;新建嘉陵江与清姜河上游区域银洞峡水库引水工程和高泉水库向宝鸡市供水,并研究渭河林家村以上支流方案向宝鸡市供水;在伊洛河上游修建张坪水库向洛南县城供水;在乾佑河上游修建安沟水库向柞水县城供水,确保重点城市和工业园区供水。除了建设水源工程之外,在连续枯水段、特殊枯水年或突发污染和其他事故情况下,风险较高、影响较大的城市尚需编制和完善供水应急预案,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

随着区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核心城市和三级城市以外的县城和农村主要通过挖潜当地水资源,发展小型蓄、引、提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实现县乡供水水量充足,水质达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城镇供水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3.2 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逐步恢复采补平衡

近年来,经济区沿渭主要城市由于供水量不足,导致区内地下水超量开采,已经诱发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的通知》精神,需进一步强化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划定的禁采区有序封停各类地下水取水设施,对划定的限采区,执行地下水限采指标,把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通过加强地下水监测,对超采区实施动态管理、实行梯级水价等措施,使地下水逐步恢复到采补平衡。

3.3 加快实施调水工程,构建供水网络,优化配置水资源

经济区陕西部分人均自产水资源量426 m3,计入入境水量后,人均水资源量仍处于绝对缺水线以下,属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有限的水资源条件难以承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需要尽快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引乾济石和引红济石调水工程适时建成发挥效益,对缓解区内水资源短缺形势和城市供水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合理调配当地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尚需加快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改变经济区许多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的局面,逐步形成多水源供水的格局,同时着力建设以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为骨干,以冯家山、石头河、黑河、李家河、石砭峪、涧峪、尤河等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凌等大中城市为配水结点的关中供水网络,逐步实现水源相互连通、统管统配,高效配置。

3.4 加大治污力度,改善水环境,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根据经济区规划,未来十年关中大扩城,渭河不仅是西安大都市的中心水带,还将成为大关中的“城中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渭河欠账太多,多年来工业、城市废污水的失控排放,形成了渭河的严重污染和生态恶化,咸阳以下的渭河干流中下游河道水质常年为劣Ⅴ类,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为逐步解决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问题,需要通过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监测设施建设和监督执法等措施,实现主要河流水质达标;实施河道生态治理保护建设,保证河道生态流量等措施,使区域水生态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增69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400万 t/d,废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新增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规模72万 t/d,达到80万 t/d;新增城市垃圾处理厂25座,总处理规模200万 t/a,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未来的城中河渭河呈现出“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景象。

4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以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为核心,基本建成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城乡饮水安全、水环境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体系,到2020年经济区增加供水量26亿 m3,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为经济区大开发、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1]陈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J].人民论坛.2009(6).

[2]国家发改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5).

[3]汪党献,郦建强,刘金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中国水利.2012(7).

[4]杨晓茹,张雷,贾亚平.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0.8.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渭河调水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故乡
故 乡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双柏县降雨径流特性分析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费用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