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12-08-15宁利波叶尚聪张红艳徐志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阿昔洛疱疹口病

宁利波 叶尚聪 张红艳 徐志华

我院儿科发热门诊于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应用聚肌胞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诊断为手足口病的门诊患儿,共126例,均无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将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其中1-3岁54例,4-6岁44例,≥7岁28例,女58例,男6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两组均按常规方法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剂量10mg/kgo次,bid,同时皮损处外涂阿昔洛韦软膏,tid,并酌情给予适量窄谱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照组仅用以上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肌胞治疗,剂量:1-2岁 <0.5mg/次;2-4岁0.5-0.8mg/次;4-6岁0.8-1mg/次;≥7岁1mg/次,隔日肌注一次。

3.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热退,疱疹消失,一般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显效:热退或间断低热,疱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发热无改善,疱疹无减少,一般情况较差,无并发症出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未改善。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聚肌胞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表1 两组治疗5、7d总有效率比较[n%]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多于每年的夏秋季流行,近年来部分地区有暴发流行,由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及EV71型等病毒),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途径感染引起,1-7岁小儿易患,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及发热或不发热,口腔黏膜及手足、臀部皮肤出现散在或多个疱疹,质硬,少疱液,部分感染EV71型病毒者甚至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疹期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内造成暴发流行。一经发现、诊断,应该及时隔离、取样、治疗、控制传播。

作为基层医院,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诊,多数轻型患儿可于发热门诊治疗、随诊。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抗病毒、对症治疗如防止热惊厥、水电解质紊乱、继发细菌感染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及清热解毒中成药等。聚肌胞由多分子核苷酸组合而成,其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双链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合物,在机体内能诱导生成干扰素,发挥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并有促进抗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使用后偶见发热和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与利巴韦林相比,抗病毒作用更肯定,无白细胞减少副反应;与阿昔洛韦相比,抗毒谱更广,副反应明显减少采用隔日肌注方法,给药途径简单,而且,价格低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们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工作中,使用聚肌胞配合常用药物,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和家属负担,同时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流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

猜你喜欢

阿昔洛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