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2012-08-15孙桂梅
孙桂梅
1.门诊输液室的隐患:
(1)环境因素:
②空气污染:
患者咳嗽、打喷嚏、吐痰、呕吐物及废弃物等,同处一室易造成空气污染,引发医院交叉感染。治疗室由于人员出入频繁,空气中细菌不断增加,不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患者自身因素:
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门诊输液室约60%的患者为老龄患者,复合疾病多、抵抗力差,成为易感者。
②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③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对各种病原菌的易感性增高。
④患者及陪护人员自我防护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3)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①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概念落后;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管理制度;
②缺乏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
③无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4)其他方面的因素:
如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缺编,致使护士只能忙于完成最基本的治疗与护理,消毒隔离规范执行不到位;医院上级领导部门对院内感染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到位等。
2.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定期组织医院感染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护士长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重点抓好落实。并将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以确保消毒隔离制度措施的落实。
(2)合理布局:门诊输液多为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心脑血管等患者,输液治疗时应将其相对隔开,减少陪护,减少在室内饮食。室内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和防虫害等设施。
(3)隔离消毒管理:高度重视输液室空气的消毒,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并配合安装通风换气设备,根据季节、气温变化,开放冷暖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采取六步洗手法,使用消毒纸巾擦手,摒弃在工作服上擦手的坏习惯。在为患者集中进行静脉注射时,采用快速消毒剂消毒双手,避免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止血带必须做到一人一带。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医院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操作训练,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5)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抗生素使用指征。严把药物时效关,严格掌握药物配置后的有效时间,避免配好的药物长时间放置而致药效下降,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6)医疗垃圾的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和处理工作。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放置,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品放在锐器盒内,每天使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棉签棒及患者擦拭后丢弃的面纸等污染物性垃圾装入黄色专用垃圾袋扎紧袋口,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院暂存点,再由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统一处理。
(7)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如在输液前简单介绍各项规章制度、输液环境,在醒目处悬挂健康教育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讲座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增强他们的防病能力、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
讨 论
目前,社区医院统一实行基药零差价率运行。因收费低,前来就医输液的患者多,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存在着患者流动性大,病种杂,环境卫生差,隔离困难,消毒不彻底等隐患。如不加强管理,随时可能发生医院感染。要建立健全的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随时检查制度落实的情况,使大家做到按章办事,操作规范,尽职尽责。
在国家加大医疗服务投入的情况下,基层医院要配医护人员比例,增大门诊观察室的资金投入,改善建筑、隔离消毒等环境技术设施,做到小房间(25)。同病同室,严禁多病种混合治疗,减少陪护和探视。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也是病人了解医院,认知医院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在减少污染环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