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校园广播的建设与发展——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2012-08-15时伟超高伟关锋
时伟超,高伟,关锋
(大连民族学院a.宣传部;b.组织部,辽宁大连 116605)
民族院校校园广播的建设与发展
——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时伟超a,高伟a,关锋b
(大连民族学院a.宣传部;b.组织部,辽宁大连 116605)
针对民族院校校园广播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校园广播应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高雅人文环境、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结合大连民族学院的实际情况,加强校园广播的内涵建设和支持保障,采取健全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栏目、建立广播网站等相应措施,效果显著。
民族院校;校园广播;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1 校园广播建设与发展的宗旨
高校校园广播是高校党委的喉舌,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与师生的沟通纽带,是学生展示才艺的广阔平台。担负着全面准确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国内外重大新闻,报道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沟通学校内部重要信息,反映师生员工心声,宣传优秀模范人物事迹,弘扬正气、鞭鞑丑恶等重要使命。
(1)坚守主流宣传阵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作为校园内唯一的有声媒体,校园广播能够及时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能将学校的指引精神传播到校园每一个角落。校园舆论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枝叶,决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校园广播通过校内外新闻播报、专题节目制作、先进典型专访等方式,传达学校精神,引导正确舆论,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净化校园精神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力地配合学校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为契机,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1]。
(2)营造高雅人文环境,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果实。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在陶冶情操方面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各类文化栏目(如文学类节目“民族文学”,影视文化类节目“光影留声”,社会类节目“津津乐道”等)渗透着人文思想,弘扬人文精神。
(3)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发展。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是高校校园广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校园广播必须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办学方向中,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问题,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品质,实现自我发展,这种和谐能够使学校在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2]。
2 具体措施与成效
2.1 内涵建设
(1)每天跟踪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新闻焦点,在四川汶川、云南姚安、青海玉树等特大地震发生后,大连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本校)校园广播站不仅及时播放了党和国家的紧急援救措施以及灾区情况,还第一时间报道了学校领导看望四川、云南、青海籍家庭受灾学生的情况,使同学们相信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灾区人民,让家庭受灾同学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学习,对本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加强理论修养、人文修养、艺术修养等方方面面的文化活动报道,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引导各族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观、宗教观,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升华各族学子心灵,播撒民族团结种子,使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青山碧海间。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学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称号,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3)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完成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是透视大学生内涵和品位的一个重要窗口。积极开拓创新,定期举办“文学颀赏”“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普通话比赛”等活动,举行专题讲座、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开设心理咨询类节目,聘请专家学者走进直播间,现场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全站成员致力于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文化氛围,增强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2.2 支持与保障
(1)健全机构设置,加强日常管理。校园广播站各部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整体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健全机构,加强管理,使各部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我校广播站机构分为播音部、记者部、网络部和办公室,其中播音部负责新闻、文艺节目的制作和播音;记者部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编;网络部负责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及对外联络工作。每一个广播节目的制作,都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间的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广播站还采取轮岗制度,每一名站员每学期都会在其他部门挂职锻炼,感受站内文化氛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播音部,实施编播一体化,“编播一体”有利于播音员更好的领悟编辑思路,制作出较高水平的节日,增进各部门间友情,更加有助于日常管理。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广播队伍建设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根据学生广播队伍的特点,培养与建设一支合格的学生广播工作队伍关键是在招聘新成员时把好招收关,制定出详细的纳新方案,做好纳新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名参与,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实的学生充实到广播队伍。对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业务上不够努力的成员要坚决辞退,以保证新鲜血液的输入,保证节目的新颖性。同时还要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高校本身的专业架构,有计划的从广播新闻专业招收社团成员;二是利用高校本身的教师资源,系统的组织对广播队伍的理论培训;三是邀请专业广播从业人员对广播队伍进行实操培训和经验传授;四是充分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成员业务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我校广播队伍新成员要经过笔试、面试,以及一个月左右时间试用期的考核和一学期的考察,才确定为正式成员,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同学,他们的加入为校园广播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气息,为开设各类民族板块节目奠定了基础。通过老生传帮带、请老师、专业记者作讲座提高了成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了成员的政治敏感性,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将成员的新闻稿件和制作节目进行点评,进行交流,分析稿件优缺点,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既提高成员的业务技能,又营造了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我校广播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3)打造精品栏目,保证节目质量。校园广播的受众是校园内的老师和学生。因此,广播节目首先要树立服务校园师生的传播理念,立足校园,贴近受众,发挥校园广播在信息告知、舆论引导、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着力做好校园新闻类节目。此外,要发挥校园广播在高校对外宣传方面的作用,针对新的受众对象设置合适的广播节目,深入挖掘学校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利好新闻以及本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民族地区中的各项有价值的创新做法,有助于加深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从而在吸引优秀生源、促进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办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类节目应该本着不失实不浮夸的原则,用心挖掘,巧心设计,精心制作,以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在每年年底到第二年四五月份大批学生开始签约找工作时,广播站可以开设“就业信息”“合同法”“劳动法”“面试注意事项”等栏目为广大同学提供参考;在普通话等级考试、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前期,开设“考试注意事项”栏目,请相关方面的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指导。每年九月新生入学期间,开设迎新专题栏目,向新生介绍学校生活服务设施,介绍学校各院系、学科设置、著名专家学者和专业特色,为新生提供生活导航。邀请心理学老师介绍新生进入大学后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这种灵活机动的栏目设置方式根据师生不同时期关注的不同焦点而变化,增强节目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保证了节目的质量。
(4)建立广播网站,全面服务受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增长率为28.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到总人数的24.3%,学生网民占到总人数的28.8%。这一数据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信息获取、沟通交流以及娱乐的主要途径。在课余时间聆听校园广播已成了大学生久违的“浪漫”,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高校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校园媒体,相比其他媒体,有受众群体覆盖面广、信息权威性高、收听成本低等优势,因此高校建立广播网站已是大势所趋[3]。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广播网站,将广播节目上传到网络空间,弥补了广播节目稍纵即逝的缺点。学校各族师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网上查阅节目播出时间和内容,增加了广播节目的可视性。
3 结语
大连民族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隶属于党委宣传部,始终坚持以“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使者,做各族师生的知心朋友”为宗旨,以倡导校园文化主旋律为己任,努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播撒青春激情,坚持每天把“校园之声”及时传送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学校党委与宣传部的领导下,肩负己任,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蓄势待发,扬帆竞航。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强对听众收听要求与期待的了解与把握,改善与提高节目质量,以促进高校广播工作的健康发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高校广播这块园地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为把我校建设成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而奋斗,为中国民族高等教育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1]余晓玲.新形势下高校广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9(7):178-179.
[2]曾赣斌,李慧敏.强化广播德育功能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9(7上):134-135.
[3]金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305-306.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roadcast in Ethnic Universities——in the cas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HI Wei-chao,GAO Wei,GUAN Feng
(a.Publicity Department b.Organization Depart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roadcast in ethnic universities,we present the idea that we should always take“adhering to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creating graceful human environment and activating the cultural life on campus”as the purpose of campus broadcast.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we strengthened connotation building inside campus broadcast while giving enough guarantee and support and have taken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etups,reinforcing team construction,creating top-class programs and establishing broadcasting websites.These measures have all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cts.
ethnic university;campus broadcast;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给全国高校广播电视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高校的广播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高校广播事业健康发展,高校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广播建设。
G642.0
A
1009-315X(2012)03-0282-03
2012-01-04;最后
2012-03-01
时伟超(1986-),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科员,主要从事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稳定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