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

2012-08-15王永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发展

王永强

(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

王永强

(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分析国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典型特征,提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模式建构上,要以价值观教育为基础,要符合中国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以社会问题为导向,提升其对社会发展可持续推动力;要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为核心,建立有利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模式。

中国工业设计;国外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经济社会

一个专业的教育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学科思想基础息息相关,任何借鉴与选择如果失去了滋养其生存的土壤就会慢慢丧失其生机与活力,成为一种新的束缚。目前,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转折期,在教育模式的建构上应思考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教育适切性问题。

1 国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典型特征

工业设计教育是为适应现代工业社会机械化生产的人才需求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1980年在巴黎年会上对工业设计的阐释:“就批量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除此之外,当工业设计师对产品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时,也可以归为工业设计的范畴[1]。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对工业设计重新进行了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2]。概念的衍变直接反映了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变化。一方面从单一的以产品设计为主要指向的设计转向范畴更为广泛的创造性活动;另一方面,从艺术与技术结合转向文化与人文关怀。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几个典型特征。

1.1 具有典型的时代性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设计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要求在专业教育中的直接反映,其内容、模式、效果评价等与经济发展的时代性紧密相关。在资本主义由工厂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后,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设计教育成为社会、政府、资本家关注的焦点,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以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著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工业设计教育在功能与形式之争中开始关注人机工程、用户心理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鼓动作用。这在西方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包豪斯时期主张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的双轨制,强调造型设计和对新材料的应用,这是针对当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社会急需能够直接指导生产的设计师而提出来的。1930年建校的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被称为“汽车设计师的摇篮”,这一时期正是美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时代。北欧工业设计教育中家具设计专业一直别具特色,这与该地区的资源和家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关系。创建于1863年的米兰理工大学,从建校初就将促进意大利当地的制造业发展作为办学的主要宗旨,将意大利传统文化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文化基础。时至今日,这种传统仍得到很好的发展和继承。

1.2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纵观欧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十分重视在工业设计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商业、管理、市场开发、品牌塑造、技术创新等多学科内容,而且这种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欧美有代表性的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中,普遍将工业设计视为一个交叉的开放性学科教育体系。即使是包豪斯时期的“三大构成”等经典教学内容也是在发展中逐步创新,逐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合作探寻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在欧美设计教育发达国家很难找到教学模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两所学校。例如,美国很多开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非常强调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开设具有市场针对性的项目课程,鼓励学生选择与设计专业相关的建筑、商业、管理、哲学、历史等学科门类的课程,支持学生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和参与“企业家中心”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1.3 普遍重视通识性人文基础教育

在我们借鉴欧美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功能”与“形式”之争上,却忽略了这些国家工业设计教育之所以有着极强的生机与活力,是因为一直没有脱离强有力的以社会学、美学、心理学以及多元文化为核心的通识性人文基础教育。例如,美国很多大学采取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或者项目组来分享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冲击。米兰理工大学一直强调要把继承意大利优秀人文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完美创新结合起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杜树幸老师通过对国外知名大学工业设计教育理念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进行归纳和提取,得出“美学、商业、技术、创新、文化、合作”等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高[3]。工业设计意味着创新,但这种创新不仅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与文化、价值观、商业利益诉求密不可分,而且必须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2 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柳冠中教授、张福昌教授等工业设计教育先行者将工业设计教育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集中反映和折射了欧美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国家的强力控制下经济呈现不均衡快速发展态势。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的建构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具有中国属性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型塑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特征,工业设计教育才能具有真正发展潜力。

2.1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定位

中国的工业社会发展是在被动的选择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等早期的制造模式没有给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工业设计也无法直接嵌入到这种相对简单的经济发展链条之中。实践证明,产品的链条越简单,就越趋向于技术型和制造型,附加值也就越低。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的工业发展正在逐步从资源型、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的品牌型、技术型和知识产权型产业过渡,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在产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会与生产制造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应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的定义内涵基础上,将工业设计延伸为“针对某一特定社会问题在工业生产领域内所采取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工业设计成为制造业产业链的统筹者和规划者。在制造业行业规范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弱、市场秩序不够清晰的情况下,由工业设计承担起统筹规划的职能,是促进制造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和秩序化的有效途径。

2.2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基本理念

(1)以价值观教育为基础,要符合中国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

工业设计是以实现和满足人的价值诉求为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价值创新和伦理责任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建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判断是设计行动的方向和基础,是回答“倡导什么”和“反对什么”的关键因素。回顾欧美的设计史,刺激消费和满足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最大化一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工业设计的基本价值追求,造型、工艺、材料选择、技术创新等均是以此为前提。即使是以拉斯金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也只是出于对工业技术导致的审美缺乏与异化所做出的回应,其核心目的在商业价值这一层面并没有实质性不同。重视品牌塑造、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的信任度等都说明其核心价值观取向。这与欧美一直崇尚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机器美学等有直接的思想渊源。近年来所兴起的技术人性化和增强用户体验等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妥协。

反观中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工商主义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较小,农业文明所积淀的价值观是不崇尚竞争和奢侈消费的,人对自然的认识成为思维中的一种积淀,固化成一种相依和相生。文化是人的行动选择的思想基础,而价值观则是文化在现实中的直观反映。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盲目地以刺激消费追求利润为导向推进制造业发展只会带来一种新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失调,导致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品牌塑造、市场开发等的非均衡性发展,高消耗、低附加值、知识产权保护难、品牌周期短等现象将进一步恶化。例如,近年来电视机行业因盲目追求规模和效益而进行无序竞争,所造成的品牌周期短、核心技术少等悲剧正在汽车制造、房地产等行业重复上演;儿童游戏产业因过度的强调惊险和刺激已经成为儿童教育的隐忧;动画制作因为过度的模仿而逐渐失去自己的性格。这些都应在设计教育中有很清醒的认识。否则,教育就是一种自我创造中的自我毁灭式的教育,当失去来时的路时,也会失去未来的路。正因为如此,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的建构应该以倡导符合中国工业社会发展利益诉求的价值观念为基础,其关键词应该是“善良、友好、关爱、适度”。这是工业设计教育脱离造型设计,关乎整个制造业整体发展的理念基础。

(2)以社会问题为导向,提升工业设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推动力。

以学科和专业设置为基本框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其逻辑基础是假定通过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出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社会发展是动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多变性、复杂性远远超过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所能预测和把握的。近些年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大量出现,即使同一学科的内涵也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发生变化。工业设计教育关乎文化、商业、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团队合作等多个领域,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培养具备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问题是现实存在或者是可预知和假设的,以问题为导向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专业技能表现进行有效的实现,从而建立起问题设置——问题研究——方案提出——方案论证——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这一专业教学设计的逻辑过程,有利于提升工业设计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3)以政府、行业协会等为核心,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

严格意义上讲,工业设计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脱离商业、制造业而独立存在的可能。无论是包豪斯时代还是目前的电子信息时代,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行业重点企业一直都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体制内,工业社会依托教育而发展,同时,工业社会也为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专项行动推动高等院校、协会、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例如,美国很多大学建立“企业家中心”,用来促进和支持教师、学生以及校友把自己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和苹果公司、飞利浦、惠普、IDEO等都有合作。瑞典于默奥大学也和沃尔沃汽车、爱立信、诺基亚、宜家家居等合作。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不仅吸纳职业设计师作会员,而且也吸纳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应该从中获得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3 结语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不应仅仅尊崇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应从社会民生和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和体系建构,这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马尔多纳多.工业设计教育[M].艺术教育.纽约,1965:17.

[2]桂劲松,王赟平.工业设计的价值创新与伦理责任——《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工业设计定义》关键词解读.[J].美术大观,2008(7):174-175.

[3]杜淑幸,刘波,张英,等.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对比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0(2):35-39.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Education Model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WANG Yong-qiang
(School of Design,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overseas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we put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model,we should encourage those appeal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interests of China’s industrial society as it develops.Guided by social problems,this education model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constant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charge and industrial design associations concerned should take the lead and establish a win-win mode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which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overseas industrial design;educational model;economic society

G642.0

A

1009-315X(2012)03-0275-04

2012-02-26;最后

2012-03-19

大连民族学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项目(01-274412-2)。

王永强(1972-),男,黑龙江安达人,副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设计教育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刘敏)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