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荒”阴霾下的电力装备制造业

2012-08-15吕文华高俊梅陈元新

电器工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辅机装机容量火电

文/吕文华 高俊梅 陈元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历时三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此消彼涨,影响未来经济走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历时三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此消彼长,影响未来经济走势。

电力被视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然而自2011年3月开始,我国电力供应紧张加剧,再次出现“电荒”,这是历年来没有的,其原因错综复杂。电力供应一有“短缺”,就会成为敏感话题。电力供需的上游是电力装备制造业,“电荒”对上游产业影响多大?

火电装备制造的“昨日”风光不再

我国电力装机经历了高速增长期。2010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96219万千瓦,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至2010年,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3484万千瓦、5098万千瓦、7479万千瓦、10097万千瓦、10009万千瓦、7451万千瓦、8970万千瓦、8812万千瓦,增幅分别为9.77%、13.02%、16.91%、20.59%、15.16%、10.37%、10.34%、10.26%。2006年、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连续破亿。2011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10.4亿千瓦,比上年新增装机容量7800万千瓦。

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度提高。伴随着我国电力装机的高速增长,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大发展、大繁荣,大干快上的绝佳发展期。2008年,全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33亿千瓦;2009年,全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17亿千瓦;2010年,全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23亿千瓦。电力装备制造产业中,形成了一批像上海电气(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简称:三大动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他们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其中,2009年、2010年,三大动力集团的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7.0%、68.7%。电力工业的高增长也带动了磨煤机、电站锅炉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高压加热器等一批电力辅机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电力装备成套能力大大增强。

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实现突破。我国已经实现了从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向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过渡,其中60万千瓦超临界装备已经批量生产,并能够成套出口。

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隐忧。从2003年开始,我国电力建设进入“爆发性增长期”。电源建设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由于电力项目招标多,制造企业跑订单的业务人员长年在外投标,人手一时显得捉襟见肘。制造企业那时的利润更是“偷着乐”,为履行合同,生产工人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电力行业的火爆,让多年“饥饿”的企业都想多拿一点、多干一点,纷纷拼命争抢合同。拿到手里的“蛋糕”却咽不下去,面对紧迫的交货期,企业无奈将合同中技术活含量不高的活儿外包、分包。同时,制造企业大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据报道,以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那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5亿元左右,而这还不到东方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

火电装备制造的“明日”前景几何

有专家断言,高增长之后往往出现所谓的停滞期,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严谨,重化工行业的增速会减缓,总量增加会出现减弱的趋势。电力装备制造是否也进入这一区间?

2011年11月27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正式发布,报告预计电力消费方面,“十一五”期间用电平均增速为11.1%;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减少至8.8%。

按照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5%的承诺,2009~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8.3%,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3.52亿千瓦。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76亿千瓦。按照届时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16.5亿千瓦计算,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达到约35%。相应地火电装机比重将下降到65%,而2009年底这一数据为74.6%。如果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到2020年增加到3.52亿千瓦,由此推算,到2020年火电装机比重将下降约10%,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9年已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世界燃煤发电比例为38%,而我国一直维持在73%以上。根据我国能源安全以及节能减排趋势,加上我国资源禀赋特性,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煤炭主导的状况,“十二五”期间,火电的绝对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但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不断下降。

如果按2010年9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在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期间召开的专题论坛上透露消息,“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电项目实现开工规模3亿千瓦,投产规模2.9亿千瓦,2015年煤电装机预计达到9.33亿千瓦。

2011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表示,“十二五”时期,火电仍然是我国的主力电源。据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新开工建设火电规模将达2.6亿至2.7亿千瓦。

国内火电绝对装机容量进入个位数增长期,加上百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成为主力机型,火电市场这块蛋糕可切分的份额减少,这意味着招标的项目缩减。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市场空间在收窄。

火电装备产能过剩将显现。2011年11月16日,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2011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指出:“如果说真是进入中速增长时期的话,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产能供过于求。”

电力主辅机高企的产能如何释放?若按中电联新增火电装机容量3亿千瓦预测,“十二五”期间年均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若按能源局的说法,年均装机容量5200万千瓦至5400万千瓦。而我国燃煤机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7000万千瓦,企业将面临产品结构调整与产能转移的问题。

电站辅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1年,价格已成为胜出的主要手段,制造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得来不易的订货合同,目前有的暂缓执行,有的推迟交货,制造厂疲于调整产出计划。业主资金紧张,传导给制造企业的是货款回收艰难,使自身的资金链更加脆弱。以上种种因素,让处于“弱势”的制造企业更加“弱势”。

投资折旧的压力增大。前期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让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面临很大的固定资产折旧压力,贷款利息上调,财务成本负担加重。

明年甚至后年内外部的环境会更趋复杂,电力需求不会无限增大,无论“电荒”持续多久,年新增装机将从两位数增长开始缓慢回落。

火电装备制造的“未来”之路前瞻

《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的解释,《决定》确定了五个重点方向: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

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火电装备制造业要提升传统电力装备制造。一是紧紧抓住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二是紧紧抓住节能环保产业。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顾问蒋兆祖认为∶“在今后加大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同时,丝毫不能放松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指出,发展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以发展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为引领。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比发达国家起步晚10年,与国外技术有差距。在洁净燃煤发电技术中,与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相比,以奥氏体和镍基合金材料为基础高超超临界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性。采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供电效率将提高48%~50%,煤耗可降至210克/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14%。发展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可有效提高火电机组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优化调整以煤为主电力结构的重要举措。

启动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我国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优势,要尽快实现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产业化。目前,我国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水平和建成机组都占据世界首位,现已基本形成机组整体设计、制造和运行能力,拥有了相应的先进设计、装备制造和工艺技术。国家能源局透露,根据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难点和与国外的差距,我国初步拟定其技术发展路线图(2010年~2015年)。路线图分为综合设计、材料应用技术、高温材料和大型铸锻件开发、锅炉关键技术、汽轮机关键技术、部件验证试验、辅机开发、机组运行和示范电厂建设等9个部分进行。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龙辉将燃煤火电机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现超超临界参数工程设计,完成600℃参数超超临界机组及700℃参数超超临界机组工程设计。二是在独立火电机组上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新型火电技术集成,提高机组效率,使供电煤耗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三是根据火电技术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火电机组的实际,对制约我国火电技术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对未来火电机组的位置、煤源、容量、技术经济指标、环保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燃煤火电机组发展战略。在洁净燃煤发电技术中,提高蒸汽参数是提高效率幅度最大、最为基本的发展方向。

火电主机制造的另一个领域,正如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认为“燃气轮机也是能源领域的一个‘心病’,可以说,如果燃气轮机不能实现国产化,那么调整发电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大突破。”同时,我国要在北方缺水地区进行煤电基地建设,需要加大大型空冷机组、超(超),临界机组、环流化床机组的制造能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表述,火电主机装备技术突破与创新仍有很大的空间,但到达彼岸仍要艰苦跋涉。

以700℃技术带动电力辅机制造跃上新台阶。磨煤机、电站锅炉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高压加热器并称为五大电站辅机,700℃技术,其压力≥35Mpa、温度≥700℃,电站锅炉给水泵由于回水温度升高也面临着技术挑战,高加热器也存在难题,其涉及技术、材料、制造工艺等诸多问题,满足700℃超超临界参数的要求,同时,还取决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国产化水平。其次,发展高效节能电站辅机。五大辅机均为电站的耗电“大户”,降低厂用电率是电站苦苦追求的目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定位在高效节能的辅机制造上,仍有潜力可寻。所谓厂用电率,即发电厂直接用于发电生产过程的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厂用电主要消耗在连续运行的锅炉及汽机系统的辅机上,风烟、制粉、循环水三大辅助系统的设备用电量占全部厂用电量的70%~75%左右。某电厂660MW火电机组投产发电初期为例,单机综合厂用电率经常在5.8%以上。如果制造厂家从高效、降耗的方向去创新。比如,提高磨煤机单耗出力,设计出更加节能的变频调速电动机等,实现智能化控制。厂用电就从源头上降了下来,这是用户求之不得的好事。

综上所述,电力主机、辅机制造要步入高端制造范畴,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一是依靠创新驱动。通过消化、引进,吸收再创新向集成创新包括原始创新转移,掌握核心技术;二是依靠绿色驱动,或叫节能环保驱动,关注设备制造的节能减排、降耗,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向绿色转移;三是依靠服务驱动。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制造业的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企业制造和服务是融合的,提升了增加值,提高了盈利能力;四是依靠国际化驱动。企业要坚持“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我国大企业具备了大型电站总承包的能力,火电主机、辅机制造能力和性价比优势明显,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也要看到,“走出去”中体现软实力要素含量不高,大多数企业基本停留在“营销国际化”,而在“品牌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方面,仍有不少欠缺。目前,我国电力装备产品与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海外竞争,仍然停留在低价制胜阶段,品牌信誉度不高。只有提升品牌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猜你喜欢

辅机装机容量火电
2020年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5343万千瓦,增长24.1%
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2019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火电厂辅机变频器低压穿越技术研究
火电施工EPC项目管理探讨
浅析水电厂辅机设备控制技术
基于Agent思想的水电站辅机系统仿真与研究
向下的火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亿kW
辅机冷却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