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基于新生鄂伦春族乡的调查

2012-08-15陈景辉朱瑞雪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兴边鄂伦春鄂伦春族

陈景辉,朱瑞雪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 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基于新生鄂伦春族乡的调查

陈景辉,朱瑞雪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生鄂伦春族乡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是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兴边富民;新生鄂伦春族乡;人口较少民族

为全面总结“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深入分析“兴边富民”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国家民委委托大连民族学院承担“东北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调研。课题组先后到黑龙江省民委、黑河市、爱辉区和孙吴、逊克两县等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参观考察了一些兴边富民项目,同当地领导、村民进行深入座谈并发放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认为,“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生鄂伦春族乡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新生鄂伦春族乡的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是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生鄂伦春族乡概况

1.新生鄂伦春族乡的由来

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全国大约有1万人,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境内。解放前,鄂伦春族在历代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下,长期从事单一的狩猎活动,过着居无定处,兽肉为食,兽皮为衣,山岭宿业,篝火取暖,桦烛消长夜的游猎生活,民族经济落后,整个民族处于灭亡轮廓的边缘。解放以后,鄂伦春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其它民族的大力帮助下,告别了深山老林的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鄂伦春族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国民族工作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1953年春节开始爱辉县政府投资1.4亿元(旧人民币)为鄂伦春族盖房,共建34座63间房子,每户2间。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953年9月初步竣工。国庆节前,来自宏胡图等14个部落、41户、157人(男87人、女70人)搬进了新村。从此,鄂伦春族结束了“一人一马一杆枪”的游猎生活,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举措,使鄂伦春族获得了新生。“新生”的村名就这样诞生了。

2.新生鄂伦春族乡的现状

新生鄂伦春族乡是以鄂伦春族为主体,汉、满、达斡尔、蒙古5个民族所组成的民族乡。全乡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1076人,其中鄂伦春族166人,占乡总人口的15.5%。全乡有着丰富的土地、森林、草原、旅游等资源。其中耕地面积40 605亩,人均耕地面积29.2亩,以种植芸豆、大豆为主;林地面积155万亩,生长着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和人参、黄芪等百余种中药材,林中野生绿色食用茎果几十种,每年产量可达几十吨;草地面积131.4万亩,载畜量极为可观,养殖品种有黄牛、绒山羊、特种野猪、鄂伦春猎马、大鹅等。全乡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中结合游猎经济,创造了特殊的衣、食、住、行文化和以萨满为主的宗教文化,为世界之罕见,在发展原生态民俗旅游方面潜力巨大。

二、新生鄂伦春族乡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主要成效

新生鄂伦春族乡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厚爱,对鄂伦春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给予了特殊照顾。特别是“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国家和黑龙江省先后提供1000多万元资金,大力支持新生鄂伦春族乡的发展,大力改善鄂伦春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乡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2.3万元,年人均收入5 488元,年均递增8%。鄂伦春族人口由2000年的152人增加到2010年底166人。

1.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通过国家兴边富民等方式,全乡共获得资金1 0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建成鄂伦春族科技文化活动中心1座,改建岭上人展览馆200平方米,街道两侧更换标准铁栅栏共3 000米,改扩建乡卫生院300平方米,维修鄂伦春族住房2450平方米,对村内12条主要街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清理边沟6 000米,全乡完成绿化218亩,种植小成黑杨树、丁香、垂柳、果树等绿化树种6 330棵。新生至黑河通乡公路总投资9 043万元,总长度为76公里,2006年交付使用。新生村交通发达,运输便利,现有大的供销商店一处,零售商店6家,其中一家是万村千乡连锁店。旅店2家,饭店2家,桦皮制品厂2家,2008年新生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已全部竣工,入户率100%,水质观感清澈透明,无杂质,入口清洌甘甜,检测结果合格,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增加群众致富渠道

近年来,该乡确定了“稳定大豆,发展芸豆,不断调优种植业;改良品种,发育特色,逐步壮大畜牧业;依托资源,完善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种植业增产、畜牧业增收、旅游业增效做文章,切实调整乡域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是发展芸豆经济,让小芸豆变成“金疙瘩”。多年来,全乡种植业始终以大豆为主,由于地处第六积温带,生长期严重不足,常年垧产不足1 500斤,且十年九不收,种植业举步维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为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考察论证、专家指导、大户示范等方式,他们将芸豆确定为全乡的主导作物,2008年全乡播种芸豆8 900亩,2009年突破1万亩,2010年达到20 000亩。在乡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引导下,实行标准化种植和订单生产,2009年芸豆最高价达1.80元/斤,使该乡成为颇有名气的“芸豆专业乡”,并有效带动了临近乡镇的共同发展。全乡计划以芸豆种植为基础,成立芸豆合作社,统一注册商标,构建芸豆协会,打响品牌,进一步把芸豆经济做大做强。

二是依托丰富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全乡水草资源丰富,在畜牧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主,除饲养马和猎狗以外,没有饲养家畜的习惯和经验。为发展畜牧业,首先引进养殖大户5个,让群众看到发展养殖业的效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完善了畜牧服务设施,建成电脑农业办公室和绒山羊试点,使畜牧业在良性发展方面有了保证。为使鄂伦春族农户发展畜牧业,2003年利用农业扶贫资金,为24户鄂伦春族农户每户发放扶贫黄牛79头,为4户鄂伦春族农户发放绒山羊 100只,收到很好的效果。2009年末,肉牛存栏1 478头,肉羊存栏2 442只,马匹234匹,畜牧业总产值实现336万元,人均产值3 134元。此外,他们还准各利用鄂伦春族特有的狩猎文化,发展鄂伦春猎马保种繁育和特种野生动物养殖,打响特色养殖品牌,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渠道。

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做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业。该乡推行生态经济建设理念,举全乡之力全民参与打造鄂伦春民俗旅游特色品牌,聘请黑龙江龙科城市规划设计所专家组,规划设计了《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项目,把深受游客喜爱的绿色食品、民族服饰纪念品商店,打造成集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基地。鄂伦春民俗旅游建设项目已被黑龙江省列入重点旅游开发项目。2010年,投资100万元修建原始部落,开展了刺尔滨河11.6公里漂流项目;开设了5公里旅游马道;投入70万元修建旅游公路5.3公里,桥梁一座,清理河道6.5公里;投入130万元,完成了《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维修了岭上人展览馆、鄂伦春族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对展馆进行布展;修通了13.6公里石头人景区砂石路,开办了“岭上人家”旅游纪念品商店、鄂家饭庄,举办鄂伦春族民歌、舞蹈和导游专业培训班,成立了旅游公司,组建了刺尔滨鄂伦春艺术团,申报了国家旅游景观名镇、国家级生态乡和黑龙江省刺尔滨河湿地保护区。随着新生乡民俗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年接待游客在1万人以上,使民俗旅游业影响力和效益额大幅攀升。

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致富渠道,群众收入稳步增加,以新生村为例,2010年人均收入比2005年提高2 810元,增长106%,高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257元,同时也高于爱辉区农村人均收入199元。

3.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在教育方面,国家与省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建成起一栋二层结构112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先后为上级学校输送100多名学生,其中培养鄂伦春族大学生16人。同时,实施人才素质战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科教活动,大力培养民族经济型干部和管理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后为全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近百人。

在民族语言传承方面,政府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鄂伦春语言课来提高鄂伦春孩子的鄂伦春语言会话能力,使鄂伦春语言得以较好地传承。但由于鄂伦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孩子们放学后又没有语言交流的环境,所以语言有流失的趋向。为此,该乡从挽救文化必须掌握民族语言做起,自2009年五一长假以后,采取“鄂伦春族干部必须学,汉族和其他民族干部自愿学”的形式学习鄂伦春语言,形成一股以干部为带动力量的全体鄂伦春族学习本民族语言的风气和氛围。

在医疗卫生方面,鄂伦春族农民享受免费医疗,鄂伦春族群众人均寿命由定居前的30岁提高到60岁,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70%下降到0,危害鄂族群众健康的结核病发病率由1953年25.5%下降到1.2‰。

在文化方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广播覆盖率为100%,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进入了鄂伦春族家庭,通户率达60%以上,2005年居民开始用上了互联网,电脑也进入了寻常鄂伦春族家中,有的富裕鄂族群众还有摩托车、汽车,鄂伦春人正稳步迈向小康。

三、新生鄂伦春族乡“兴边富民”行动的经验与启示

1.主要经验

兴边富民行动给新生鄂伦春族乡带来巨大的变化,当地村民特别是鄂伦春族群众受惠很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关怀。调研组成员在和当地群众座谈时发现,各族群众对兴边富民行动项目非常满意,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充满感激之情。“兴边富民”主要经验是:

(1)突出政策集成效应[1]。党和政府对鄂伦春这样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给予特殊的关怀,黑龙江省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作为兴边富民行动中的重点工作,从2004年起就启动了《全省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了“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逐村验收,分批推进”的整村推进战略。省民委制定了《关于省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口支援边境县(市、区)民族乡镇工作方案》,并以函的形式发给各成员单位年求意见,各成员单位都反馈了意见,使对口支援工作得到了开展,如省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都给予该乡专项资金支持。特别是黑龙江省每隔5年和10年定期举行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活动,对新生鄂伦春族乡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具有很好的效果。

(2)突出特色产业牵动。从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之初,该乡结合本地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成和实现“兴边”与“富民”的目的。他们紧紧围绕种植业增产、畜牧业增收、旅游业增效三条主线,重点扶持农户生产项目,促其增加收入,实现高标准脱贫。具体措施是:一是发展芸豆经济,让小芸豆变成“金疙瘩”;二是依托丰富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做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致富渠道,兴边富民行动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3)突出满足民生诉求。在兴边富民的资金投入有限的条件下,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急迫的民生问题,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实处,让群众在最大程度上受惠,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如在医疗卫生方面,鄂伦春族农民享受免费医疗,鄂伦春族群众人均寿命大幅提升;在教育方面,国家与省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建成起一栋二层结构112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在农村基础设施上,改扩建乡卫生院,维修鄂伦春族住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清理边沟,兴修水利等。鄂伦春族群众面临的看病、上学、住房等三大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突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2]。该乡实施人才素质战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科教活动,大力培养民族经济型干部和管理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后为全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近百人。该乡打造鄂伦春民俗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项目,打造集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基地,逐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2.启示与建议

“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生鄂伦春族乡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是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兴边富民”行动力度并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具体建议如下:

(1)要把“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结合,推动兴边富民行动有效开展。中国现有20多个人口较少民族,其中大部分位于边疆地区,同其它少数民族相比,他们面临的环境更艰苦,生活更困难,发展的愿望更强烈。“兴边富民”行动很好地契合了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诉求,解决了他们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效果非常显著。如黑龙江省5个鄂伦春族乡全部在边境,2008年是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5周年,2013年是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他们把筹备迎庆工作作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重点工作,提前1至2年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迎庆筹备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大“兴边富民”行动力度并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很有必要。一是提高对“兴边富民”行动的认识,国家各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对“兴边富民”行动给予高度重视;二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兴边富民”政策;三是进一步提高“兴边富民”的资助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配套支持。

(2)要把“兴边富民”行动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当前中国民族地区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资源输出和刺激性政策,已形成固有的资源型、输血型“路径依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难以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兴边富民”行动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扶持其依靠自身力量寻求发展。国家通过安排部分试点资金,以一倍的投入带来了边境县乡及群众十倍的投入,增强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广大群众通过这些项目的带动,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3)把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少数民族健康和谐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侧重点在于“富民”和“加速发展”上。一是要重视产业发展,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依托自然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业、开发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合理利用地区资源,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二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放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低保标准,让更多老弱病残享受社会保障。加大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力度,提高覆盖面和补偿水平。三是要重视人的发展,把培养提高农民素质放到突出位置上来。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普及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着力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要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文化传承。当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决不能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二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要努力建好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逐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

[1]舒展.兴边富民行动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7-10.

[2]周竞红.“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J].满族研究,2009(4):22-26.

(责任编辑 董邦国)

“Br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their Residents”Campa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Xinsheng Oroqen minority town

CHEN Jing-hui,ZHU Rui-xu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Br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their residents”campaig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Xinsheng Oroqen minority town which can be enlightening and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ampaign can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minorities,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br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their residents;Xinsheng Oroqen minority town;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book=4,ebook=17

F120.3

A

1009-315X(2012)04-0318-04

2012-01-29;最后

2012-04-26

陈景辉(1961-),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和民族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兴边鄂伦春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研究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DIGITIZING THE OROQEN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公共资源共享改革大力支持兴边富民和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鄂伦春小夜曲